谁能提供一些关于南唐皇后李煜的论文?谢谢你。

公元10世纪初,曾经辉煌的唐朝已经走到了尽头,统一政权的分裂导致了历史上著名的“五代十国”的出现。直到十世纪中叶,宋朝才逐渐统一中原,重新形成统一的政权。

在这个动荡的时代,唐诗走过了辉煌的历程,晚唐最后一抹晚霞也消失了。五代词之星一天比一天闪亮。其中最耀眼的是南唐皇后李煜。李煜的词,从数量上来说,可以相信是他自己写的,但有三十多首,比文、魏、写的都少。但他的话,却能带一点自己,比别人赢更多。人们对李煜词的艺术成就评价甚高。如清代谭仙在《唐宓花刺》中说:“先主之言,足以太白诗,无与伦比。”作为一个荒淫无能的亡国君主,李煜的词能读久了,引起了很多人的强烈* * *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本文拟从李煜词创作的历史背景出发,对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进行全面的论述。

1.李煜词的创作背景

评论文学作品必须是“知人论世”,因为文学作品反映的是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趣味和所处的时代氛围。尤其是诗歌。因此,要正确评价李煜词的思想内容,必须结合其生平经历。

李煜(937-978),原名,字,号钟隐,号莲峰居士。南唐主李靖的第六子。纪录片太子死了,他依大臣之命而知政,住在东宫。在元宗十九年,他被封为王子。元宗南巡,太子留在金陵监国。961年,25岁的他继承了王位。执政十五年。1975年,曹彬被宋攻,李煜出山。第二年到汴京,奉命抗命,后被封为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于7月7日被宋太宗毒死,终年42岁。

李渔是一位多愁善感的天才诗人。他从小就生活在艺术环境中。父亲李靖,“多才多艺,善读书,善骑射”,擅长书法。“时不时作歌作诗,都是风骚。”两个弟弟(汪涵·丛珊和王姬·钱聪)都富有文学修养。这两位女士擅长音乐歌舞。大周之后,“我擅长唱歌跳舞,尤其是琵琶。”衣服和羽毛的残谱我已经编好了。

在这样的艺术氛围中,李渔更有见识,更有造诣。

练习册:有一本《舒舒》,自称是魏夫人和的书法,还有各种体,如聚针、、撮金等。黄庭坚给李后主的后记称其“笔法深刻”,宣和华普称其关于金错刀的书“虽然很薄,但更有魅力”

善画:《孟茜布比谭》卷二:“先主善画,尤擅羽。”(“墨竹清爽非凡。”(杜牧《言外之意·题主朱墨》“所画树上之鸟,远超常流,高于偶然。”(郭·《图片报》)

知音:徐铉为李煜写墓志铭,说他知音,脱俗飘逸。“我曾为文学批评而乐,故能续乐论”(《许宣骑省集》)。宋少思《雁门野史》:“南唐以后,大师精通音律,音乐怎能美妙?”在开宝的过程中,国家会分裂,我写了一首《念家山》,被广为传颂为《念家山破》,其预言也尽人皆知。宫里的民间日夜演奏,不到两个月就传遍了江南。"

精品鉴赏:尚雅图书,藏书10万余册。“很多学校都认真审核过,编过名次,和全国不一样。”(马陵《南唐书·朱碧传》中最多有书画在内府。"书画中有李后主的题词."(《孟茜补笔谈》卷二)

李煜“文笔有汉魏之风”,写了30卷精美的诗文,写了数百篇杂文。“当时人们认为《典论》是可以继承的。”(马陵《南唐列传》)

李煜的艺术才华和他的诗性气质的结合,使他的词具有了超越一般歌词的诗性特征。在李煜的艺术生涯中,他的词影响最大,成就最高。

李煜的人生历程可分为亡国前后两个阶段。

在亡国之前,他过着小皇帝的生活。虽然在他父亲的时代,他投降了后周。到了自己,成了宋主的附庸,国家越来越弱,在军事政治上没有独立的权力。为了保命,避免亡国之君,他竭尽全力向宋朝妥协。《宋史·南唐李》说:“于每次听到朝廷离、嘉庆的消息,都会派老师去修贡。在大庆,更是以买酒席的名义。不献珍宝,不赠吉凶,不纳贡。”因为他的妥协外交,小朝廷一直维持到开宝八年。在此期间,他仍然是一个国家的元首。过着奢侈放荡的生活。《五国志·物语》说:“宫中尝之,卖金赤罗以屏其壁,上银钉玳瑁,刷绿钹眼,贴赤罗,外植梅花。”另一部《回忆录》中说:“在李后主的宫殿里,夜晚,挂着大珍珠,光线如太阳一般明亮。”顾涛《清·路易》云:“李煜仿周家住长秋。有烧香的宫女,她们的香炉叫八连,三云峰,还有一只弯腰的狮子。有几十种金玉为之。”朱宏《香谱》:“后主在帐中自制香,丁香、沉香、檀香麝香各一两,贾香一两,皆细磨成片,鹅梨汁蒸烧,香满室。”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生活是丰富而奢华的,这样的生活环境对他早期的作品有很大的影响。

此外,李煜也是“爽善宝塔,拜宝塔寺,僧尼难胜。”不要再去朝鲜了,建个佛堂,容易拜,也挺浪费的。(陆游《南唐书》)直到曹彬领着宋兵来到金陵大门口,李煜还在静居寺听和尚诵经。

李玉不是政治家。《玉琴斋序》说:“李重光是个风流才子,被人误认为大师,更恨涉入宋。”正是因为李煜沉迷于诗、乐、画,沉迷于酒色,疏于治国。他虽然极力与宋朝交好,但也减少了家中的税役以富民。但最终还是没能逃脱沦为阶下囚的命运。1975年被宋朝灭了,李煜的肉体赤裸裸的出来了。1976年,他在于明德被罚在楼下戴一顶白纱帽,并被认为不听话而被封锁。李煜在汴京当了两年多的俘虏。被俘后,不言而喻,他遭受了精神上的痛苦和屈辱。说:“经过两年的和平复兴,于说他是穷人。”他还和金陵故宫的人一起写道:“大白天的,我只以泪洗面。”(暑期文案)。从这些话中,你可以想象他的处境有多苦。但他心不死,用文字表达出来,表现出家国之痛和痛定思痛的情怀,在宋朝统治者眼中被认为是一种叛逆。所以他被宋太宗杀死了。他后来的生活环境与之前的宫廷生活完全不同。从享乐的空气到无法生存的境界。这才更深刻地理解了政治和人生,他觉得自己的旧生活很舒服,精神很自由,故国很可爱,对过去的种种错误很后悔。一切都变得空虚,一切都趋于毁灭。在这种痛苦绝望的情绪中,产生的作品自然形成了感伤低沉的情绪。

第二,李煜早期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李渔个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决定了他创作内容和基调的不同。他早期的诗歌有二十多首,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描写丰富的宫廷生活和男女之间的风流韵事。基调欢快轻快,风格是南朝宫廷风格和花卉风格的延续。

反映前者的典型诗句是《浣溪沙》:

红日已三尺高,金炉第二次添香兽,红锦地衣每走一步都皱。好人舞一点金钗滑。当酒变坏时,闻闻花香。不要听庙里吹笛打鼓。

这是江南鼎盛时期皇宫里的第一个歌舞。片子上,先指着地点,再写宴会前的准备。在下一部影片中,我写下一场盛宴:柴进跳舞滑倒,他的舞蹈充满知识,他的花蕊频频发臭,他的醉态十分清晰。最后一句是另一个大厅的笛声和鼓声,显示了各处的繁华景象。

玉殿春:

晚妆刚开始就亮了,下雪了。春宫里,飞蛾鱼贯而入。笛子吹散水云,又奏起《霓裳》这首歌。微风中谁更香?喝醉了,筋疲力尽。回来的时候不要把蜡烛点红,要等到踩上马蹄才能清夜月

全诗充满了放荡与奢华,描写了宫中春夜歌舞、宴饮、旅游的欢乐。看似客观的描写,实质上却隐含着作者对它的极大赞赏。从晚妆后光芒四射的宫女,到宫中处处萦绕的音乐和欢乐的气氛,最后到宴游时欢乐陶醉的情境,美就美在歌舞的欢乐转为了宁静淡泊,前者浓烈后者轻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不仅沉迷于酒席,还沉迷于明月,更是清秀、淡然、超然、飘逸。从而打破了“喜字难工,贫字巧工”的传统文学理论。

反映后者的典型诗句是《菩萨蛮》:

明月暗雾蒙蒙,今夜可以去郎身边。嗯,袜子香,金鞋便携。画馆南岸见,午时颤。奴才难出,可以慈悲为怀。

这首词是李煜为(女英饰)写的,描写了与他私会的情景。通过强烈的艺术形象,把人物内心的爱用平实的语言呈现给读者:

在月色下花团锦簇的昏黄夜晚,年少怯懦的小周后,牵着金线绣花鞋,沿着开满鲜花的小路,带着慌张的神情,偷偷去见心爱的人,诉说着深情的呢喃。这种描写男女私会的场景,突破了抒情言词的界限,具有戏剧和小说的情节和趣味,感人至深,达到了王国维所说的“情话佳作”的地位。

另一个例子是菩萨道:

蓬莱阁关天台女,画堂无话日夜眠。崔允光把枕头一扔,绣衣闻到奇怪的香味。隐珠锁动,感银屏之梦。脸慢悠悠的笑着,无限憧憬。

据说这首词也是为周晓写的。上城写了一个正在午睡的美女。第一句勾勒出一种略带神秘的静谧境界。然后写女人的美:长发乌黑柔顺,绣衣散乱。诗人偷偷溜进内室,惊扰了梦中的女子。最后一句,她不仅平静而愤怒,而且有很长的感情,说明她和诗人感情很深。整个词从审美角度出发,以爱和欢乐的感情结尾,写得很漂亮。

这类词虽然在人物、场景的描写上比花间词人有更大的艺术概括力,但仍有柔美之风,呈现出花间词人的气息。这是他早期作品的缺点。

另一种是他感受到自己无法摆脱的注定命运时的沉重悲伤。李煜“尝怏怏忧国,当日与群臣宴饮,忧思哀叹。”(中国文人大辞典)再加上他弟弟,一直很好,没有回过宋朝,自然会隐隐约约觉得前途难料,还有一些文字形式的悲情之作。如《清平乐》:

不要仲春来,撕心裂肺,砖石掉落如雪,刷遍了还是满满的。雁来无据,梦难归。离开恨就像春天的草,还活着。

这个词是自发的。先写落花和站在其中的人,写断肠的原因。在接下来的影片中,我写下了“永别了,没有信仰,没有梦想”,然后通过一个生动的比喻,讲述了一个人与恨无限分离的故事,被人传诵。

再比如《黑夜惊魂》:

昨夜风雨交加,秋日窗帘沙沙作响。蜡烛残漏经常滴在枕头上,所以他不能平坐。物是人非,随波逐流,是梦,醉酒之路稳频,不堪回首。

这个词是基于场景和感觉,它描述了生活的无聊。人在秋风秋雨中不睡觉已经很可悲了。最后两句关于人生苦恼的话,很有同情心。

在李渔早期的诗歌中,仍有一些内容与上述两类不同。如渴望隐居的“渔父”一词:

波涛有意有千层雪,桃李无声,一队春,一壶酒一杆。世界上有多少人?

一个春风,一叶扁舟,一个茧和一个光钩,满眼的花和酒,在波涛中自由。

可见李煜在青年时期是受佛教影响的。

又如《望江梅》(两首)描写风景:

闲梦远,南方花开,船上管弦河绿,满城飞柳絮轻尘,忙杀赏花人。

闲梦远,南方清秋。千里之外,冷色远在,舟泊芦花深处,箫在月楼。

前者写江南春色。先写江南的春水之美,船上管弦乐的兴盛,再写城市的复杂,宝马汽车的喧嚣,首都人的狂欢。可见江南是跌宕起伏的。

后者写的是江南秋景。先写秋来的大好河山和四野的萧条,再写远岸芦花的繁盛,与孤舟相映。在句子的最后,我写下了《月下的笛子》,这让我感到更加充满了秋思。

这些词逐渐摆脱了花间词派的影响,呈现出另一种面貌。

第三,李煜后期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由于生活的巨大变化,李渔后期的诗歌充满了对囚徒不幸的怀念和哀愁。作品一洗,红绿迷人的气息荡然无存。变得伤心难过。无论是内容还是艺术都达到了小字的最高境界。亡国之声断肠,血泪淋漓。不仅“嚼红绒笑檀郎”(《一颗迎客珠》)这种充满生活情趣的描写一去不复返了,就连“眉毛一时放不下就开”(《采桑子》)和“物如流水,所以飘起来只是梦”(《黑夜哭》)这种描写也没有必要了。笔下,所有痛入骨髓的家仇国恨都流出来了。体现了一种以悲为美的风格。如《遇见你欢》:

华林谢过春红,匆匆而去。无奈,早来冷雨,晚来风。胭脂泪,留醉,当沉重。自然,人长大了就讨厌水了。

此词在对晚春残迹的描写中体现了对生活的无限失望,是现场抒情的典范。第一句写出了作者伤春爱花的情怀,第二段指出了林花匆匆凋谢的原因。自然让人想起对人生的理性思考。人的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飓风和雨水太多吗?表里如一,花与人顿时对立。下一部电影把风景拟人化,写出了彼此依恋的情态。句子的结尾似乎把个人的挫败感和全人类都有的生活缺点结合在了一起,使得文字极其感人。

再比如《于美人》:

春花秋月是什么时候?你对过去了解多少?昨晚那栋小楼又向东吹了。故国不堪回首月中明朝。雕玉应该还存在。只是朱颜爱。问你能有多少悲伤。就像一条向东流的河流。

这个词是对祖国的怀念。回忆往事,写眼前的场景和回忆的场景。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东西,但作者希望它们尽快“消失”。小楼里的“东风”带来了春天的消息,却引起了作者“忍不住的叹息,因为它们都引起了诗人性格变了,从一国元首变成了阶下囚的惆怅。非常真实深刻。

这些话都是他死后内心的痛苦。在这些作品中,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但也表现出很高的艺术功力。

这些话里的“无限国”、“往事”、“故国”,都指的无非是他过去在南唐小朝廷的生活,国家的老国王。他怀念以前皇帝的快乐,但他对现在囚犯的不幸感到痛苦。所以李煜后期诗歌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范围,基本上没有离开他狭隘的帝王生活圈子,没有什么值得肯定的地方。但由于生活的巨大变化和犯人的生活感受,他在这些文字中,熔铸了广泛的生活内容。而且在李渔后期的诗歌中,忧郁的具体真实内涵往往没有写清楚,只写了它的外在形式,将景物和色彩融为一体,使诗中的忧郁概括了具有普遍意义的个人的悲伤和痛苦,从而使这些词具有了强大的感染力,感动了那些失去了美好生活或被压抑的人,让他们从中获得某种精神上的共鸣,用它来表达自己相似的感受。于是,就有了强烈的* * *声,甚至同情他的遭遇。这真的是超出作者主观思想的艺术作品的客观效果。俗话说“形象往往大于思想”。这就是李被千古广为传诵的主要原因。

就艺术特色而言,李煜后期词以直抒胸臆的方式抒发了自己的深情与苦楚。“梦中不知我是客,贪图享乐”“昨夜东风吹我小楼,故国不忍回望明月”“人自然长大恨水长于东”都是他成为阶下囚后的感受表现,倾吐了他过去的生活和他的国家的灭亡感。他的抒情善于概括,充满暗示,感染力强,创作生动,对周围事物特别敏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一方面是因为他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同时也是因为他对亡国后痛苦生活的深刻体验,形成了他杰出的抒情艺术。

其次,他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运用极其恰当的比喻,将“离愁”等感情形象化、具体化,比如“你能有多少愁?”就像“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话一样,用“一江春水”来比喻烦恼的多少,用春水来比喻烦恼的无限,生动形象。再比如:“流水淡去春去”。

第三,语言准确脱俗,形象生动,优美自然,接近口语,具有惊人的表现力,进一步摆脱了花间词派词人的金雕玉琢的风格。最突出的就是没有书包气,后期也没有粉气。他善于把自己的生活感受用素描的方式描写出来,就像上面说的“小楼昨夜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前程似锦”“人自然长大,恨水长在东方”都构成了画笔所达不到的意境,写出了他对痛苦人生的深刻感受,创造了人人皆知的通俗语言,同时又是锤炼出来的艺术语言。他后期的诗,与文等人所刻的完全不同,用文字堆砌,像芙蓉,使人感到清新明朗。

第四,李煜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李渔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完全可以用王国维在《人间花刺》中所说的话来概括:“词到了李后主,视野开始开阔,情感开始深沉,于是成了一个音乐家的词,成了一个文人的词。”

首先。李煜词拓展了词的题材范围。当南唐词发展成为李煜词时,它与花间词的区别是十分明显的。虽然《花间集》的作者都是文人,但它的范围受限于风流粉,作用也仅限于喝酒唱歌,还是“一个音乐家的话”。要抒情,十九是咏妓情,画金粉,心穷。而李煜词直接采用的抒情言志手法,改变了晚唐五代以来通过一个女子的不幸遭遇来抒发情感的手法,使词摆脱了长期以来对着鲜花歌唱形成的传统风格。他后期的词,描写了自己的人生体验和真实感受,以及许多国家的慷慨大度,突破了词的原有藩篱,拓展了词的境界,在内容和风格上都超越了文和,显示出新的方向和力量。把词引入到歌颂生命的常态方式中,只有这样,词与诗才能殊途同归。只有成为一种新的诗风,使诗人能够多方面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愿望,才有可能出现日后的苏、辛大师,这也对后来豪放派诗人的艺术手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次,李渔丰富了歌词的艺术手段和写作技巧,其歌词中的笔法和情调也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宋代的颜、秦观、李清照,还是清代的纳兰,都可以看到李煜词的影子。王世贞《听音序》中认为,词中有婉约派:(李)荆、虞为祖,盛于漱玉、淮海。

当然,李煜词的这些艺术成就,不仅仅是由他不同寻常的个人经历和他在词创作上的努力所决定的。同时,晚唐五代以来,一些诗人在艺术上不断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使他有可能在此基础上继续提高。同时,蜀西魏庄在花间派中独树一帜,而南唐的冯延巳、李靖则直接将他引向这一方面。

总之,李煜为改变词风,提高词的文学地位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宋词的繁荣起到了承前启后的极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