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印象》作品评析
问题描述:
我想要一篇关于日出印象的评论。
我还有5分钟就要考试了~ ~拜托~ ~ ~ ~谢谢。
分析:
虽然“印象主义”这个词最初来源于莫奈的名作《日出印象》,但我觉得还是要先说印象主义,再来说他的画。
其实我对印象主义的理解很简单:它与现实主义相对,不考虑其本质,只描绘其眼睛所见(简单一句话,就是美)。这种所谓的印象派,有点类似于摄影,注重光和色,捕捉瞬间,所以我常常想,印象派画家如果能拍出照片,一定是不凡的。(感觉身边很多砖已经在那里等着了!)
这个时候回头看《日出印象》就好理解多了。时间:一个雾蒙蒙的早晨;位置:a口(懒得查,其实无所谓);描述主题:许多小帆出海的场景;日出的光,颜色是天、雾、水、帆——主要是日出的颜色,因为这是光源,因为雾是朦胧的,所有这些颜色揉合在一起,这一刻构成了整个画面。这是他想表达的颜色。至于作者为什么要画这样的图,他在调色盘上做了什么并不重要。
算了吧,今天心情不好,杂事多。事实上,我想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也不一定这是大师的作品,只好深挖背景,长篇大论。有意见的话下次我给你讲油画的时候再继续吧!
另一件事:我在大学摄影班实习的时候,不禁想起了很多事情。如果这辈子能活两次就太好了!
中法关系一直在升级。今年10月,法国艺术节在北京举行。亮点之一是法国印象派美术展览。
能见证这么多世界绘画史上顶级画作的原作,真的是一大乐事。以前说人生有四大喜事,当to be no.1在,洞房花烛夜,久旱逢故人在外地。我觉得还要补充一点:看名画原著。
说到19世纪下半叶称霸世界的印象派,就不能不提到其领军人物莫奈,以及他的代表作《日出印象》。
莫奈活到86岁,画了2000多幅油画和500多幅素描,可谓苍劲浩瀚。但他的画精致到近乎苛刻,他亲手毁掉的作品比19世纪任何一个大画家都多。《日出印象》并不是他最典型、最杰出的作品,但印象主义的名称就来源于这幅画,所以在历史上很有名,有着特殊的地位。一位风趣的评论家对以莫奈为代表的一批新兴艺术家嗤之以鼻,引用这幅画,贬其为“印象派”。没想到,这个名字流传下来,成为人类绘画史上最著名的流派。
黎明时分,一轮红橙黄的太阳缓缓升起,挣扎着冲出平静的水面,挣扎着划破浓浓的晨雾,露出自己的面目。清晨的阳光染红了天空、云、水、画布和我们的视野。
“莫道君去早”,三只小船早已起航,缓缓摇晃,顺着水面,由远及近,缓缓驶出浓雾,渐渐隐入前景,悄无声息,仿佛不忍唤醒远处沉睡的港都,隐隐约约,又仿佛怕惊扰了凝望日出的观众。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新的一天开始了。
这是32岁的莫奈对日出的印象。宁静,朦胧,深邃,有节奏,有韵律,一种速写的风格,一种诗意的意境。
谁没看过日出?很多人在特殊的地方,特殊的季节看日出。为了看得清楚,他们选择了秋高气爽的季节。为了看得更远,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他们穿着厚厚的衣服,包裹着整个画面,提前一个小时席地而坐,急切地等待,耐心地等待,都是为了抓住红日“跃出”地平线的那一刻。
我有过几次这样的经历。
我一直看到朝阳高高挂着耀眼的金光,一直看到寒冷退去全身燥热,感觉,激动,兴奋,回忆。那种情绪和看夕阳时的悲伤、失落、惆怅完全不同。
看日出带给我们生活的感受,对于艺术家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题材。红日初升,阳光柔和而强烈,大地一片光明。不断变化的瞬间形成动态画面,他们构思自己的画面,让画面表现自己的风格。
印象派绘画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捕捉动态自然的一个瞬间,把它定格,然后画出来。
他们不是把自己关在工作室里闭门造车,再造虚构的传说和故事,而是用折叠式便携画架和木制颜料盒搭起遮蔽物,到野外写生作画,把亲眼所见搬到画布上,记录下作品中真实发生的事情,把室内绘画变成了室外艺术.
有些人,顾名思义,认为印象派是靠想象、记忆或者虚构来作画的,其实是错误的。印象派绘画都是基于现实世界,反映现实社会生活。这是他们为传统绘画、为追求理想题材的浪漫主义、为绝对现实主义而发起的一场革命。
印象派画家中,雷诺以画裸女闻名,德国以画芭蕾闻名。莫奈和毕沙罗是风景画家。莫奈的风景画往往离不开水。他画河流、海洋、池塘、沙滩、小船,就是画日出,三分之二是水。
莫奈选择了他观察日出的地方,不是一望无际的原野,不是丘陵起伏的高原,而是他生活多年的勒阿弗尔港。他熟悉这里的海岸风光,他热爱这里的水上生活,他甚至对这里的气候变化很敏感,所以这幅山水画充满了生命的气息和人性的痕迹。水光对应,烟雾迷蒙。几片船叶画龙点睛,给画带来了生机,船上的人若隐若现。..
在朦胧的晨雾中,天空和水面的界限模糊不清。在早晨明亮的阳光下,物体和倒影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远处的杂居村,右上方工厂烟囱船上的吊车也模糊不清。
读者们,如果你能点击这幅画的部分,放大它的细节,你会发现莫奈的笔相当粗糙有力,层层叠叠,粗细不同,长短不一。基本上是蓝色和橙色,深浅不一。笔画清晰,而且都是单一纯色,一堆一堆的笔画清晰可见,轻盈分明。近看,粗糙凌乱,远看,画面清晰。
莫奈让观众在自己的视网膜上完成他本该在调色板上完成的事情。
这是19世纪法国化学家舍弗勒对牛顿“光谱颜色”原理建立的“颜色调和理论”的一个高明应用。
绘画不是摄影。照片原封不动地反映外部世界,每一个细节,无论放大多少倍,都绝对真实,忠于生活。但一幅好画可以高于生活,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观众自身视觉的参与,才更生动传神。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不找形,找神。
可惜我们大多数人更喜欢看形状相似的画。一幅画好不好,永远是以看起来像不像画为标准的。我们爱不爱一幅画,往往是以画的精细程度来判断的。
我们往往更喜欢传统的经典绘画,喜欢色彩均匀细腻的笔触,喜欢生动细致的表现。事实上,这往往混淆了绘画和摄影的功能。而印象派则是对传统技法的反叛,小笔触、色彩划分,近乱而远,近粗而远,开创了现代艺术的先河,此后的后印象派、表现主义。抽象...正在风起云涌,画家们越来越注重绘画的形式,忽视甚至脱离了它的情节内容。直到现代抽象派,绘画已经成为一种纯粹的色彩,但其内容不明。
这一切都源于莫奈,他不愧为印象派之父。他首先把自然的真实性归结为色彩表现的形式,把理想化的主题排除在绘画的目的之外。他画画是为了使用色彩。从此,艺术不再是描绘对象的附庸,而是有了独立的品格和独立的权利。
印象派解放了色彩,莫奈是运用色彩的大师。不仅如此,他还是用光的大师。
现代科学告诉我们,物体的颜色与光密不可分,是由光,尤其是太阳光的吸收和反射决定的。
阳光的影响是动态的。在一天的不同时间和一年的不同季节,太阳的光线千变万化,同一物体也千变万化。
清晨的阳光被晨雾过滤,变成了橙红色。没有阳光照射的地方,阴影里的物体就是它的补色——蓝色。这种疗法是一个伟大的创举。经典画法中,所有对着光的地方都用白色和亮色画,阴影用黑色和深色画。莫奈的聪明真是出类拔萃。冷色和暖色的对比,亮色和暗色的交融,都来自于。
如果太阳升起的高度不同,如果日出的季节不同,如果当时的气候不同,那么太阳的颜色,物体的颜色,在水中的倒影的颜色就会完全不同。
历史上还没有哪位画家像莫奈一样有意识地运用这一原理来描绘同一主题在不同季节、不同光线、不同天气条件下的色彩变化。这种工作称为“连续工作”。他画了干草堆、白杨树、鲁昂大教堂和泰晤士河畔的伦敦。他会为每个主题画几幅、几十幅甚至几十幅画。他会站在同样的地方。
例如,他画了一系列的白杨,每当太阳离开某一片树叶时,他就转而画下一张画布。
他最伟大的杰作是晚年在自己家房子对面买了一块地,设计建造了一个日式水上花园,有拱桥,有池塘,有睡莲,旁边还有一个200平米的椭圆形大画室。在他的最后二十年里,他过着隐居的生活,闭门作画,甚至断绝了与印象派朋友的联系。严重白内障带来的失明危险和年老体弱、体力下降带来的不便是无法避免的。凝神,不画其他任何主题,只描述这些睡莲,不同的灯光,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辰,形成一个连续的整体,悬挂在椭圆形的大厅里,这就是举世无双的震惊世界的“睡莲”系列。
最后,他把这组壁画献给了法国,但要求存放在他的画室里。
我还得再写一篇介绍这个系列的文章,赶紧把这篇蠢文章写完。这时我听到一种说法,这种“日出的印象”不是日出,实际上是日落。“日出”只是一个笔误。对我打击太大了!如果是那样的话,我之前假装专家的评论都是废话,那些附庸风雅的奉承都是谎言。当然,很多考证派都是在编故事,哗众取宠。什么曹操女扮男装,关羽变态,什么秦始皇侏儒,莎士比亚,都不存在。读者一定不要相信他们说的,但是我真的有点搞不清楚这幅画是日出还是日落。
读者朋友,如果你有兴趣,请研究一下这个问题。根据你看日出的经历,你对光色理论的理解,甚至你对法国当地气候和风景的了解,写一篇关于它的论文。理论好的话,可能会成功,一鸣惊人。那时候,别忘了我也有吸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