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服务型行政管理理念的构建与实现
一、基本概念分析
(一)大学行政管理的内涵。高校行政管理是依托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充分发挥管理和行政职能,通过组织、计划和实施,使学校所拥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发挥最大效益,以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保证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的各项任务的完成。它是一个特殊的专业管理领域。高校行政管理是高校实施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前提,是高校实现学校教育的目标,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证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实行依法治校的必要保证。高校行政人员负责日常行政工作的计划、组织、实施、协调和反馈,是高校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是高校行政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保证。高校行政管理不仅处于领导组织地位,而且处于保障和服务的基础地位。它在高校发展和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有力地保障了高等教育教学健康有序发展。大学行政管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大学的生存和发展。
(二)“服务型”高校行政管理模式的内涵。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行政管理模式必然会受到社会行政管理体制的影响。在中央明确提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思想后,“服务型行政管理模式”应运而生。服务型政府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大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因此,“服务型大学行政管理模式”的核心是“以师生为本”,以师生为服务对象,从师生的切身需求出发,以师生的利益为中心,为他们办实事,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提供服务实现管理。
具体而言,“服务型大学行政管理模式”的内涵可以从管理理念、管理职能、体系结构和管理模式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服务型大学管理模式的管理理念是以师生为本,平等对待师生,在观念上由被管理者转变为被服务者,牢固树立服务师生、服务教学的思想,重视师生参与学校决策,营造师生和谐的教育氛围;在管理职能上,要求改变原有的官本位思想,以科研教学为中心,实现从权力型机关向责任型机关的转变;在体制机制和组织结构上,避免机构冗余,摒弃传统的金字塔结构,采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重视民主化和参与性;在管理方法上,服务型高校的行政管理重视行政活动的公开、公正和公平,变原来的家长式管理为互动式的服务型管理。总的来说,“服务型高校行政管理模式”是通过强化服务意识、完善服务体系、建立服务体系,为教职工、学生和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管理模式。
第二,实施服务型行政管理是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重要趋势。随着高校行政化问题的日益突出,推进高校去行政化改革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呼声。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提出,要“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体制和配套政策,克服行政化倾向,取消实际行政级别和行政管理模式。”从大学内部行政管理与政府行政管理的关系来看,当前大学过度行政化的管理体制更多地继承了“管制行政”的特点,而去行政化的大学必将引入“服务行政”的理念和管理模式,进而构建服务型的行政管理体制,以适应整个社会行政管理模式改革和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要求。服务型行政管理模式与高校去行政化改革方向的契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划分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界限。高校去行政化改革要求改变行政权力过度膨胀的倾向,减少行政权力对学术事务的干预,其前提是厘清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正确定位各自的职责权限,明确哪些事务和环节由行政权力负责,哪些事务和环节由学术权力负责。在服务型行政管理体制中,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分工明确,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行使权力,互不越界,互不替代,互不监督,互不配合。
(二)把服务师生作为行政部门的首要职能。有人认为“为了谁”是高校去行政化的核心问题。这实际上说明,明确高校行政部门的职责是高校去行政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高校去行政化改革要求行政部门和管理者摆正位置,改变官僚作风,真正为师生服务。服务型行政管理模式把服务作为行政机构的核心价值和首要职责,把服务师生作为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与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要求完全一致。
(3)坚持民主管理原则。民主管理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重要方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明确要求,高校要“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强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学生代表大会建设,发挥群众组织的作用。”服务型行政管理模式侧重于提高相关利益主体对学校管理和决策活动的参与。学校决策活动不再仅仅由少数领导干部掌控,而是广泛听取教师、学生、家长等相关利益方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充分参与决策过程。
三、服务型大学行政管理的实现途径(1)注重行政伦理建设。做好教育管理中的“服务”,必须重视教育管理伦理的基础和核心作用。因为教育行政是一项道德管理工作,包含着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它要求教育行政人员在认识和处理教育问题时,以道德原则为基础进行伦理审视和价值判断,在教育事业管理中既坚持依法管理原则,又坚持以德管理原则。在教育行政工作中,教育理念的确定、教育目标的确立、教育模式的设定、教育经费的分配、教育质量的评估、教师地位的提高、教育人才的培养和管理,都包含着行政管理者对待教育工作的基本态度和最起码的伦理原则。应坚持教育行政伦理的“四原则”:教育公平正义原则、权力与权威统一原则、分权与集权统一原则、权力与责任统一原则。教育管理者在管理教育时,必须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认真探索教育工作和教育管理的基本规律,坚持依法管理。
(2)转变行政管理观念。明确现代教育管理的理念,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指导思想,为社会各界提供充足、优质、多样的教育服务,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
教育行政机构应以顾客(公众)为导向,而不是“自助式”机构,全面树立服务意识,增强对公众需求的响应能力。将竞争机制引入公共教育服务领域,打破政府独家提供公共教育服务的垄断地位。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公共部门竞争,提高公共教育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在教育行政机构中建立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的激励机制,以确保最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
(3)加强管理团队建设。为了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必须彻底改变业余管理教育的现象,严格按照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各级教育管理者,实现教育管理者的专业化。各级教育行政人员应该是教育专家;教育行政机构要为教育管理培养大量的人力资源;所有大学都应设立教育管理专业,培养教育管理专业人才。此外,应建立完善的在职培训制度,为教育管理者提供深造的机会。
总结:关于行政管理理念的构建与实现的论文就分享到这里给大家,希望对你设计论文有所帮助。更多论文请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