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光大师的人格成就

国光法师在建寺扩建的同时,决心不忘“上求佛道,下转众生”的大菩提愿。修建寺院,繁荣道场,是为了更好地开展佛陀的弘法利生事业,教育一切众生。自1996起,大师陆续依经开办各种法会,已晋升宣讲金刚经、藏经、菩萨普门品、托米经、心经、佛八觉醒经、菩萨愿等十余部经典。大师大力倡导人间佛教思想,破除迷信,树立了四弟子对佛教的正确认识和看法。

为了弘扬佛教文化,1997年,大师创办了《徐州佛学》杂志,负责对外的结缘经和佛学宣传。至今已附书数百万册,覆盖除西藏以外的全国各省市,对弘扬佛教,引导信众清正廉明,爱国爱教发挥了巨大作用。

国光大师,与时俱进,思想开放,尊重科学。先后指导弟子开通徐州佛教、兴化寺网站。用科技为佛,把网络变成自上而下传播知识的重要平台。

法师天资聪颖,在大乘经典的浸润中,展现了他的宇宙智慧。十几年来,师傅写了百万字的修行日记,积少成多。出版了《静寂大道》、《云龙山十僧传》、《西行诗》、《静寂禅月》等警句集。

2000年以来,大师发表了《论幸福》、《论宗教与科学》、《论佛教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等学术论文。从这些用佛教理论解读人生和社会的文章中,不难看出国光大师对佛教和人生的理解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更高更深的层次。

此外,大师还写了一些著作,如《论佛教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论佛教的人性》、《论佛教的科学精神》、《论佛教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现实选择》、《论儒释道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等。这些极具创新性的文章被选入省内外大型学术会议进行交流讨论。其中《论佛教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现实选择》一文获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征文二等奖,《论现代传媒与当代佛教》一文获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征文荷花奖。在大师撰写的《书论》中,一些寓意深刻、哲理丰富的格言式禅语被收入《中国名人格言》、《八荣八耻》、《中外哲理名言》等名著。

探文史学西。

2004年,在徐州学习了十五年的国光大师,对徐州的佛教历史有了深入的了解。法师认为,东晋的法显大师,取经印度回国后,在彭城(徐州)修建了中国第一座具有印度建筑风格的佛寺——龙华寺。为了验证自己的见解,探寻徐州佛教寺庙和僧侣的历史文化,大师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再次走法显之路,实践法显和玄奘西游取经的壮举。当年8月,大师从徐州组建佛教代表团,途经40多个中印城市,翻越祁连山、天山、昆仑山、唐古拉,涉水流沙河、塔里木河、通天河、脱脱,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大师一行5人,39天行程4万里,参观了30多座古刹,拜访了很多专家学者,收集了很多关于法显大师的资料。完成了徐州乃至中国佛教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重大的佛事活动。引起了国内外徐州民众、佛教界、学术界的热烈关注和广泛好评。在四万里的艰苦跋涉中,法师与宇宙天地万物产生了天然的联系,对沿途的佛教文化有了深刻的理解,他一路书写,从而成为诗集。

2009年,大师在充分考察的基础上,发表了《论徐州在中国佛教文化传播中的历史地位——中国佛教文化传播始于徐州》一文,指出中国第一个信佛的政府官员是徐州人,中国第一个佛教团体诞生于徐州,中国佛教文化的正式传播是从徐州开始的,并通过大量的历史论证,确立了徐州是中国最重要的佛教文化。

慈悲帮助世界,服务社会

从小法师就慈悲为怀,乐善好施。出家后,他遵循佛陀慈悲、善良、慷慨的教诲,率先在江苏成立专门的弘扬佛教的机构,为徐州的扶贫、救灾、教育、医疗、环保等事业募捐,开展社会救助活动。

1996以来,师傅带领四位弟子到徐州市社会福利院、聋哑学校、贫困乡镇、学校扶贫,捐资助学,救助困难群众和失学儿童7600余人,向各灾区捐款一百多万元。

十几年来,徐州佛教界在国光法师的带领下,开展各种爱心活动数百次,共捐款数百万元。救助范围涵盖扶贫、助残、救灾、助学、支教、义诊等多个方面。徐州佛教的爱国爱教、悲天悯人的精神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肯定和赞誉。

痛苦而孤独,墨印禅心。

法师资质脱俗,文学思维不凡,这是他年轻时的端倪。在文化艺术难以涉足的农村,法师是个天才。在无人学习的状态下,他特别喜欢在池子里磨墨,经常给村民写春联。法师画的山水花鸟也被村民惊讶为实物。出家后,他利用一点时间,遍访百家,把佛法修得差不多,把佛法融入书法。因为法师欲望小,无忧无虑,在书法上可以更直接地转向精神境界。所以,他若手书,能有刚健的骨气,飘逸的格调,空灵的意境,无论是僧人们还是俗人们都推崇备至,努力珍藏。

2012 165438+10月24日,徐州美术馆举办“沙门——国光大师书画展”,展出大师近年来的书画作品50余件。

2014,65438,中国故里青州万和美术馆,举办为期五天的“尹默禅心——国光大师书画展”。* * *展出大师书画作品80余件,开创了青州首个以佛教为主题的书画展览,为青州书画领域注入了清凉之风、般若智慧和纯正的佛教文化元素,在当前全国书画界产生强烈反响。

法师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艺术和宗教有相通之处,都是在探索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古往今来,许多僧人和艺术家在修行的道路上,通过对书画的学习,体验到了生命和艺术的奥秘,同时拓宽了禅修的道路,打破了众生的界限。

2012,12年6月,由国光大师挂帅的江苏省圆缘书画院,联合中国第一书画网、中国佛教艺术杂志、五台山佛教艺术研究院,在徐州兴化寺开展“中国禅画艺术论坛”。通过书画了解和传播道教,成为兴化寺文化传承的一大亮点。

蓝灯案已经有十几年了,禅、佛、书已经在国光大师的脑海里融为一体。大师的水墨画《深林钟声在哪里》被《中国宗教》杂志第二期(2011)采用为封面,与其他大量书画作品一起,被编成数十种书画作品集和刊物。近年来,《书法》、《国艺》、《政协》、《佛教文化》、《中国文化》、《中国美术》、《艺术》等报刊和新闻媒体对国光大师的书画艺术进行了专题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