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一篇关于大学生在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方面的责任的论文?
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陈《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强调,“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好、共同进步的人际关系”。本文就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内容,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三个方面道德建设的意义和建议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生活和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具体来说,就是依靠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实现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道德有时是指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修养境界。它用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袒、诚实与虚伪等概念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舆论的力量,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信仰、习惯和传统并发挥作用。它是一定社会为了维持社会生活而产生的,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并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的一种社会历史现象。道德以其非强制手段,与社会、政治、法律、纪律等强制手段相互补充、相互配合,为社会经济基础服务。社会主义道德和生产道德是劳动人民最根本的利益和要求。他们继承了劳动人民的优良道德传统,并将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形成了人类历史上最高的道德水平。其基本特征是集体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决议提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它要反对的是一切损害他人利益、公私利益、金钱至上、以权谋私、诈骗勒索的思想和行为。自觉批判封建道德残余,肃清资产阶级道德影响。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生产道德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公民道德教育和自我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社会公德又称公共道德、公共道德,是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相对于个人私德而言。所谓私德,一般是指私人生活中的个人行为以及个人的道德表现、生活习惯和作风。社会公德是指个人的行为与集体、阶级、民族、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涉及公共利益、公共秩序、公共安全和公共健康等。要用公共生活水平调整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内容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决议》明确指出,“要大力倡导讲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其中,“礼貌待人,乐于助人”是对每个社会成员在与人交往时的要求,“爱护公物,保护环境”是处理事情时的要求,“遵纪守法”是综合要求。社会公德的这五个方面是对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一般要求,一般的、广泛的要求,包括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它的出现是在人类生活的长期实践中被人们所认可的,是通过习俗、舆论甚至法律保障而形成的。根据我国宪法规定,遵守社会公德是公民的义务,即每个公民都应当遵守、维护和培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是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在具体工作或劳动中的行为准则的总和。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道德有很大的影响。《决议》提出要“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其中,“爱岗敬业”是对每个在职人员的要求,“诚实守信、公道正派”是对在职人员上岗的要求,“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是最终的、总的要求。“当前要重点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引导人们对社会、对人民负责,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反对小集体主义和损人利己。严防把经济活动中的商品交换原则引入党内政治生活和国家机关的政务活动。”职业道德建设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一个人良好品德的形成需要长期的培养和生活中的锻炼,职业生活占据了大多数人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因此,可以说,职业生活实践是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他这一生能否为人民和社会做贡献,能否成为一个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在职业生活中的学习、锻炼和努力程度,取决于他的科学文化、思想和道德品质的培养程度。职业道德,结合职业活动,把人们道德行为的锻炼具体化,通过长期反复的熏陶和培养,使人们把社会主义道德和* * *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转化为内心的信仰,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和道德品质。可见,很多人的道德品质和道德风尚主要是在各种职业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各行各业的具体情况不一样,所在行业的职业道德具体内容也不一样。比如,医德与医务人员的医疗生活密切相关,其职业要求是以救死扶伤为主要规范;师德与教师的教学活动密切相关,其职业要求是: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商业道德是与商品交换生活相联系的,其职业要求强调公平交易、顾客至上、信誉第一等。但是各行各业都有同样的五个要求,敬业、诚实守信、公平、服务群众、贡献社会,各方面都要遵守。在我们的社会里,无论什么职位,无论能力,无论职位,我们都可以也应该践行为人民服务的职业道德。为人民服务是伟大而平凡的,是崇高而普遍的,不是高不可攀的。可以通过不同的层次和形式表现出来。无私、敬业、无私奉献就是为人民服务;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工作,就是为人民服务;同志们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也是为人民服务;热心公益,助人为乐,扶贫助残,服务人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要竞争,还要投机。既要敢说敢做,又要唯利是图;既要提倡无私奉献,又不能忽视人格的价值;我们要有理想,要完美,不能脱离现实。同时,要把广泛性要求和先进性要求结合起来,党员干部要树立先进的思想道德。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在我国社会各行各业,都要大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首先,党和国家机关的干部要公正廉洁,忠诚积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反对官僚主义、弄虚作假、以权谋私。还要加强那些直接服务于广大群众日常生活的部门的职业道德建设,反对和纠正带有行业特点的不正之风。在我们的社会里,每个人都是服务的对象,每个人都为他人服务。我们社会对人的关心,社会的安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都与各个岗位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密切相关。”家庭美德是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遵守的美好品质和道德。《决议》指出,“大力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邻里是社会基层的自然组织形式。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财富;“勤俭持家”是世代相传的传家宝,是创业的前提。“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可以实现家庭和睦和“邻里团结”,为社会稳定奠定一定基础。以上五种家庭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人,有了高尚的家庭美德,就奠定了他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基础。倡导和培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也要从青春期开始。《决议》指出,“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对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思想道德有很大的影响。“要帮助青年树立远大理想,培养良好品德。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德育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根据大、中、小学的不同特点,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品德课和政治理论课,把传授知识与之桃情操、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把个人成功与国家前途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形成爱党爱国、关心集体、尊师重道、勤奋好学、团结互助、遵纪守法的氛围。”培养青少年良好品德是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重要内容,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其中,“好学”既是智育的要求,也是德育的要求;“热爱党、热爱国家、关心集体、尊敬师长”和“团结互助、遵纪守法”是德育的要求。我们应该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家庭不仅是一个社会单位,也是一个教育单位。家庭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家庭中,父母既是父母又是老师,要以身作则,以身作则。父母不仅要爱孩子,呵护孩子,还要进行科学严格的教育。家庭教育的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可替代的。社会环境和风气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有很大的影响。社会教育是青年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自觉承担起各自的责任,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文明举止影响青少年,真正把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思想道德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是解决全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决定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决议明确指出了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初步形成了思想道德建设体系框架,重点部署了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工作。我们每个人既要培养社会公德,又要培养职业道德,还要注重培养家庭美德,形成以贡献全部力量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的时代风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好、共同进步的人际关系。在全民族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有理想,首先要有相同的理想。有了相同的理想,才能有相同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建设才能有相同的理想。因此,我们不仅要把学习邓小平理论作为加强每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首要任务,而且要把它作为全体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首要任务。作者地址: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