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天文学课程计划
第一节天文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天文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天文学的分支
第四节宇宙概述
第二章天球坐标系和时间测量系统
第一个天球
第二节球面三角形
第三节常用天球坐标系
第四节天体的周日视运动
第五节星空的年变化和太阳的年视运动
第六节时间和测量
第七节不同时间计量系统的转换
第八节日历简介
第九节天体位置的变化和减少
第三章辐射和天体天文观测
第一节天体辐射
第二节辐射光谱及其解释
第三节光学望远镜
第4节辐射分析仪和探测器
第五节射电望远镜
第6节其他波段望远镜和空间探索
第七节天文测光
第八节天体光谱测量
第四章地球和月球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第二节地球的表面和内部结构
地球大气层的第三个季度
第四节地球磁场
第五节地球的运动
第六节地球潮汐
第七节月球概述
第8节月球的表面和内部结构
第九节月亮的运动
第十节日食和月食
第11节月球的起源和演化
第五章行星和卫星的运动
第一节行星的视运动及其解释
第二节行星和卫星的轨道要素和星历表
第三节行星和卫星的轨道特性、引力范围和洛希极限
第四节行星和卫星的自转
第五节行星和卫星的质量和大小
第六章行星科学
第一节行星和卫星的内部结构
第二节行星和卫星的大气层
第三节地球的磁场和磁层
第四节类地行星的表面
第五节卫星
第六节行星环系统
第七章太阳系中的小天体和太阳系的起源
第一节小行星和彗星的发现和命名
第二节小行星的轨道特征
第三节彗星的轨道特征
第4节小行星的物理特性
第五节彗星的结构和性质
第6节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
第七节陨石
第八节比较行星学
第九节太阳系的起源
第10节太阳系外的行星
第八章太阳
第一节太阳的一般性质
第二节太阳的观测
第三节太阳的结构
第四节光球
第五节色球层和过渡带
第六节日冕和太阳风
第七节太阳黑子和黑子
第八节光谱斑点和耀斑
第九节突出
第10节日地科学第1章恒星观测
1.1辐射基础知识
1.2恒星的距离和大小
1.3星等的恒星
1.4恒星的光谱和希罗多德
1.5双星和恒星质量
要求:了解辐射的基本知识,掌握恒星的三角测距方法,其大小和质量的大致范围,恒星的光度和亮度,恒星的视星等和绝对星等及其关系,恒星的光谱类型,Herro图的意义,各种恒星在Herro图上的分布,恒星的主要化学成分。
第二章太阳和恒星的内部结构
2.1太阳的物理性质
2.2太阳和恒星的能量
2.3太阳内部
2.4标准太阳能模型
2.5太阳大气
2.6太阳的活动
要求:掌握太阳和恒星的内部能量机制和内部结构,了解太阳活动的主要特征。
第三章恒星的演化
3.1主序星的演化
3.2主序后恒星的演化
3.3恒星演化的观测证据
3.4近双星的演化
要求:了解恒星演化的物理机制,不同恒星在Herro图上的演化轨迹和最终归宿,新星和超新星的观测特征和物理机制,造父周期-光度关系和大岭佯谬的理论解释。
第四章密星
4.1白矮星
4.2中子星
4.3黑洞
要求:掌握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的形成机制、内部结构和观测特征。
第五章星际物质和恒星形成
5.1星际气体
5.2星际尘埃
5.3恒星形成的理论模型
5.4恒星形成的观测证据
要求:掌握星际物质的大致组成和观测效果,几种类型星云的特征,恒星形成的基本物理过程,了解相应的观测特征。
第六章银河
6.1银河系的整体结构
6.2银河系的旋转
6.3银河系的螺旋结构
6.4银心银晕
6.5银河系的起源
要求:掌握银河系的基本结构,银河系的自转,奥尔特公式,恒星群的概念。
第七章河外系统
7.1星系的形态和分类
7.2测量星系
7.3银河集团
7.4星系的演化
要求:掌握星系的分类和各种星系的性质,局部星系团的构成和重要星系团的特征,哈勃定律的物理意义,宇宙的大尺度结构分布等。
第八章活动星系
8.1活动星系和活动星系核
8.2引力透镜和视超光速运动
8.3活动星系核的理论模型
要求:掌握活动星系的观测特征和理论模型。
第九章宇宙学
9.1膨胀宇宙
9.2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9.3宇宙的演化
9.4膨胀宇宙
9.5宇宙大尺度结构的形成
要求:掌握宇宙学原理、哈勃定律的意义、大爆炸理论及其观测和检验。
教学手段:课堂多媒体演示和讲解。
课堂讲解、讨论、报告、课程论文等。
网络课程
成绩考核方式:命题考试,期中和期末考试各占70%,平时成绩占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