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最乐的作者。

《最苦最乐》是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写的一篇议论文。出自《外文集》,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版《语文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第16课。

从最苦和最乐两个方面论述人生的责任,即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职尽责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指出在生活中,一个人必须对家庭、社会、国家和自己尽自己应尽的责任,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文章立意高远,思想深邃,语言优雅,既有儒家的进取精神,又有佛家的超凡智慧,不仅具有很强的现实教育意义,还能很好地提高语文素养。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也是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

痛苦和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学家有很多精彩的论述,普通人也有很多感受和思考。梁启超的《苦与乐》思想深刻,格调高雅。既有儒家的进取精神,又有佛教的超凡智慧。众所周知,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它从最苦和最乐两个方面来谈人生的责任,告诫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尽自己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真正的快乐。

最苦最乐体现了一种深远的价值取向。作者对快乐和幸福的理念是“尽职尽责”,非同一般。把“升官发财”当成幸福快乐是庸俗的;说“别人的幸福就是自己的幸福”似乎很高尚,但会陷入循环论证;“人生自古谁也没有死,但面对死亡的特殊境界是高尚的,是英勇的,但在时间和情境上没有普遍性。”“尽忠职守”的思想是崇高的、深刻的、朴素的、永恒的,具有很强的普适性。无论何时何地,每个人都能尽到自己的责任——对自己的亲人、朋友、社会和自己。

文章的论点是一对姊妹命题: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作者着眼于“快乐”与“痛苦”的对立,先论证“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再论证“尽自己的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文章开头用了一系列平行问题,对贫穷、挫折、年老、死亡等人生最大的痛苦提出了许多答案,并一一否定,进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人生最苦的事,不是承担一个未来的责任。”为什么不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而是先否定其他答案?因为把穷和老当成人生最大的痛苦,是很多人的想法。否定这些答案,读者会寻找新的答案和合理的答案。这个时候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不突兀,反而有一种天然的美。接下来,作者进一步指出了各种责任未解除的情形以及由此产生的痛苦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