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建筑师是如何炼成的?

材料很多,你的问题也有点宽。以下是发表建筑评价论文的论文网整理的一些资料:

(一)对建筑师主观心态的要求

1正确理解建筑师的职责

建筑不是艺术家。

所以建筑师的首要责任是用自己的专长服务社会,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不是仅仅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一个画家的作品标价百万元,即使没人管,他依然可以自我欣赏。建筑设计的目的是建造和使用,需要社会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占用土地和环境资源。

建筑师不是理论家。

建筑师可以了解各种前卫的建筑设计流派和时髦的主义、理论,但不能把它们作为工作的核心,每次都要献上。那是属于建筑理论家、批评家、学术研究者和教育研究者的工作,建筑师的首要职责不是说大话,而是脚踏实地地去实现。

涉足足球行业的人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球员,他是足球艺术的直接创造者;第二种人指导球员创造足球的艺术,比如不同职业的教练;第三种人更关心足球衍生出的各种文化,比如一个球员的转会费,谁下课了,他们对A和A的注册球员家史了如指掌。他们也是足球文化的一部分,但绝不是足球文化的主体。

相应的,在建筑行业,一类人生产在一线,是直接设计的建筑师;一类人是从事建筑学术研究和理论教育的工作者;还有一个建筑评论家。就像一个高水平的球员应该去球场上证明自己而不是整天谈论足球文化一样,建筑师应该通过实际的设计来解决社会和技术问题,而不是说的很差,设计做的很差,忽视了正确的事情,不知道该做什么。

建筑师不是哲学家。

事实上,像路易斯·康这样伟大的建筑哲学家用他的圣经建筑评论影响和激励了一个时代的建筑师。但这并不是大多数建筑师的方向。作为一名职业建筑师,康并不成功。他的大部分人生规划都留在了纸面上,在三班的卫生间里安静的死去。

建筑师属于服务业的一个分支。

建筑作品最终应该服务于社会的广大使用者。一个社区可能居住着数千个家庭,数万人。一百多平米的房子可能只是建筑师繁杂的日常工作中一个路过的细节,但对于很多月薪不足千元的普通居民来说,一套价值几十万元的房子往往是他人生中最大的投资,也是他将大部分时间花在这里的地方。想到这个谁会敷衍?

任何建筑都有投资者。一个开发项目,开发商的投入往往是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受人委托,忠于人,建筑师必须根据设计委托合同的要求,提交建筑技术方面的解决方案。对于一个政府项目,资金的来源和纳税人的税收,建筑师要对纳税人负责。即使对于一个艺术要求很高,纪念性很强的建筑,比如美术馆或者纪念碑,它毕竟是一个工程。有出资人,建筑师在表达艺术性的同时,必须满足出资人的要求。这反映了建筑师对建造者的投资和对他所承担的风险的尊重。

建筑师也对国家和社会负有深刻的责任。

在有限的土地上,一座建筑一旦建成,一般需要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建筑师的工作影响和改造着城市的空间环境和文化环境。每个建筑师都希望自己的作品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当众多各具特色、主次不分的标志性建筑聚集在一起时,建筑师能否从更高的层面考虑建筑,避免城市面貌的混乱?

建筑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建在陆地上的。建筑师没有资格牺牲国家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满足自己的创作欲望。建筑师的天职不仅是为投资者服务,也是为公众服务。

2建筑师的团队精神

在西方人眼里,中国人被称为一盘散沙,团队精神相对较弱,往往更注重个人利益。尤其是建筑行业,建筑师作为“自由职业者”,工作中有艺术的一面,更容易注重个人价值而忽略团队精神。事实上,作为一个生产行业,建筑从设计到施工的复杂分工使得严格的团队合作成为必要。

大型事务所的常见结构是在公司内部分成不同的设计组,如商业、住宅、学校、办公楼组等。由于不同建筑类型的规格不同,群体之间的协调是大型工程顺利完成的保证。该团队通常由高级架构师领导。一味追求个人表现却不讲团队精神的设计师,会对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此外,建筑设计行业不断的结构调整需要企业间的合理合作。目前国内大部分大型设计企业都是综合性的,“无所不能”。这使得很多企业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不必要的竞争,不利于专业水准的提高。

国家政策也鼓励专业化趋势。目前我国建筑企业资质分为总承包、专业分包、劳务分包三个序列。在最新的企业资质中,从事专业分包的企业比例相当大。据了解,关于设计的类似政策也将很快出台。

在世界范围内,专业化创作已经蔚然成风。安德鲁的公司规模不大。在国家大剧院中标后,我们立即寻找最好的专业公司进行合作。北京五和也是如此,专注于开发一个建筑设计的工作,根据项目的需要,寻找最有能力的公司在结构、水、暖、电等领域进行合作。为了提高竞争力,随着设计企业的专业化,公司间的合作是必然趋势。

3持续学习的态度

优秀的建筑师是时代造就的。

只要对比一下80年代、90年代、21世纪我们身边的建筑,就能明显感受到时代对建筑设计越来越高的要求。一般的应用型人才,如书架人才、工匠人才,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然而,具有综合素质和较强接受继续教育能力的智能创新人才,在激烈的时代竞争中越来越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架构师需要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工程技术和材料的新兴知识。

随着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发展和应用,从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到钢结构,从石材和木材到钢和玻璃,建筑技术和材料的发展带来了建筑形象的一次又一次飞跃。建筑师要创新,就要掌握新技术。

即使是为了用最经济最方便的方式建造建筑,技术上的不断学习也是不可或缺的。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在这方面的差距很大。在一些大跨度建筑中,钢结构的使用明显具有更快捷、更经济的优势,而由于钢结构设计能力较弱而被迫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情况时有发生。

学习新的设计方法。

美国著名建筑师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在世界著名的解构主义建筑——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的设计过程中,首次引入了用于航空航天建模技术的软件,使古根海姆美术馆完全自由的造型转化为施工图成为可能。当然,有人认为建筑师过度依赖计算机软件会导致创造力的退化,但在很多西方建筑学校,比如引领世界建筑潮流的英国AASCHOOL,计算机辅助设计确实被列为重要课程之一。应该承认,新一代建筑师掌握新的设计方法是必要的。不断掌握和运用实用的设计手段,需要建筑师具备不断学习的精神。

不断更新的市场环境。

建筑师是为市场服务的,市场更新比知识还快。不知道别人在做什么,用户在想什么,对于建筑设计来说无异于盲人摸象。

市场是建筑师最好的老师。有效地吸收和学习有用的市场信息也需要建筑师敏锐的思维和专业的判断力。古训“活到老学到老”对于建筑师保持更长久的职业活力尤为重要。

(2)建筑师专业技能要求

1做出正确决策的判断能力和执行决策的宏观调控能力。

建筑设计的过程是从分析问题开始的。

周围环境的建筑文化约束、使用者的需求、项目的市场定位、建筑的性质和特点,都是建筑师必须纳入分析判断体系的影响因素,形成最初的设计理念。这是对建筑师综合分析判断能力的考验。

最初的想法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的逐步实施,取决于建筑师的宏观调控能力。从构思到施工图完成,需要对很多具体问题进行判断、追溯和落实,将宏观决策转化为微观解决方案,避免因战术而变战略的错误。

2000-2001年,北京五合负责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屋”住宅项目的规划、建筑、景观设计。北京五合的建筑师在接到项目后,意识到项目定位是设计的关键,也是贯穿设计始终的核心问题。于是我们与代理商北京金网房地产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合作,抓住了两个关键因素:项目的区位优势和销售对象。

“一屋”项目位于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开发区自192年4月8日成立以来,1000年间已有1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进驻这里,其中著名跨国公司6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40家,总投资近45438+05平方公里。巨大的经济力量使得开发区拥有良好的人居环境,形成了“一栋别墅”项目的区位优势。

区位特征决定了“一房”项目的销售对象主要是中高收入的年轻白领,包括开发区的外来务工人员和居住在郊区的有车一族,属于成功人士的过渡性第一居所。所以建筑师选择了一种充满活力,积极向上,明亮,符合年轻人需求的风格氛围。

准确的分析和正确的决策为后续的设计明确了方向。从设计到施工图,建筑师避开了装修,不显奢华。从形象到功能,基本实现了最初的设计思路,成为2001北京十大明星楼盘之首。

2有足够的专业知识积累。

积累是建筑师不可或缺的过程。包括:建筑技术知识的积累,建筑法规知识,对国内外建筑作品的了解和长期的实践经验。正是因为有足够积累的时间要求,建筑设计才不准确地被称为“老年人的行业”。一般来说,建筑师的成熟是在四五十岁之后,50岁以下的建筑师属于“青年建筑师”的范畴。现代主义大师柯布西耶设计最著名的朗香教堂时已经63岁了。建筑师需要充分积累,才能在知识和创意之间找到平衡。

积累的实现也来源于对生活中小事的关注。据说中国建筑领域第一人梁思成先生去中南海开会时,随身带了一把卷尺。遇到舒服的沙发,他拿出卷尺量了一下。对于很多建筑师来说,关注建筑现象和生活中的细节已经成为一种职业习惯。

3把握城市和建筑的空间尺度。

创造良好的城市和建筑空间始终是建筑设计的首要职责。

空间尺度是建筑的基本问题,也是一些建筑师在追求建筑理念时容易忽视的问题。城市和建筑的空间尺度有一个基本规律。只有掌握了这个规律,才不会导致建筑创作的方向性错误。

对于建筑师来说,对城市和建筑空间尺度的把握能力是一种比较高级的职业能力要求。没有这个能力的建筑师,可能永远停留在建筑草图的创作层面,或者给城市留下一些大而不合理的空间和愚蠢吓人的建筑。

4审美素养和造型能力

“坚固、实用、美观”是维特鲁威最早提出的评判建筑质量的标准。审美素养是成为一名优秀建筑师的必要前提。

人创造建筑,建筑也改变人的生活。建筑的外观会对使用者的审美和情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建筑之美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文化建筑的美是温柔的,商业建筑的美是充满活力的。建筑的审美取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特色,也是当地社会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缺乏审美素养的设计师,与其说是建筑师,不如说是工程师。审美素养中尤为重要的是宏观造型的能力。悉尼歌剧院、埃菲尔铁塔等传世百年的著名建筑可以用一条线来表现,其宏观的造型是震惊世界的重要原因。

5.建筑构件在空间和形象表现上的可预测性

人们使用建筑空间,建筑空间本身是由一系列功能不同、大小不同的构件组成的。构件是建筑与人之间最直接的交流方式,极大地影响着人们对空间的感受和对建筑的认知。

无论一个建筑是不是一个随心所欲的雕塑,建筑师必须能够通过各种比例的图纸感受到一个全尺寸建筑的实际效果,并对各种建筑构件在未来空间和形象表现中的作用有很强的预见性。这种能力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才能逐渐形成。

6.解决建筑功能的综合能力

包括建筑的内部功能布局和建筑群体中的场地设计和流线组织。具体来说,有:

建筑内部的水平和垂直交通;

各使用空间的布局和组合;

建筑与城市道路周边环境的联系;

组织地上地下停车;

建筑之间的协调等等。

这些功能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建筑师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对相应建筑的运行规律进行深入的学习和了解。掌握新的技术和材料为建筑师解决问题提供了必要的工具,而最重要的是取决于建筑师对最终用户的关怀。

7关注和理解用户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人,对类似的建筑会有不同的需求。建筑师必须注意他们的差异,提出有针对性的设计方案。这就需要建筑师有丰富准确的生活经验,积极思考各种社会现象,善于与用户沟通,这往往比设计本身更重要。

同样的别墅,在美国比如洛杉矶,是普通人住的地方,两个孩子,一条狗,一套房子,一辆车,是标准的大众幸福家庭模式;在中国,别墅是只有富人才能享受的奢侈品,是事业有成、成为“人才”的标志。所以,洛杉矶的别墅可以简单温馨,而在中国,需要能够彰显居民的高贵身份,超越普通人的高贵品味,用最直接的方式,“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来展现。有人认为建筑师迎合这种心理和需求就是“媚俗”,但“建筑”在现实生活中本来就是“媚俗”的东西,只有尽快回归“媚俗”的建筑师才能“济世”!

8表达和沟通技巧

表达和沟通,统称为“沟通”,是一个解释自己意图、讨论和接受反馈的过程。包括建筑和思想。建筑师的建筑表达能力就是把自己对空间和形式的想法以图解的形式反映到具体的形象中,这是建筑师的基本功。

首先是手绘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手边功夫”。手绘可以快速、概括地表达设计意图,也可以用来记录,非常适合面对面的交流。

其次是电脑绘图。电脑绘图可以准确绘制图纸,修改方便,也可以真实表达建筑形象和空间氛围,可以缩短图纸与现实的距离,在专业人士与非专业人士的交流中必不可少。

思想的交流是通过语言进行的,语言在各行各业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建筑师良好的沟通能力有助于了解业主的需求,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交流过程中的充分表达也使建筑师实现自己的想法成为可能。

9组织协调能力

建筑设计是一个复杂的分工合作的过程。历史上著名建筑的设计通常会持续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是天主教中心,建于20世纪20年代。它原本是一个长方形的巴西利卡式大厅。1506拆除,1626重建。历时120年,经过了布拉蒙特、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小桑加洛等10位建筑师。即使在建设速度惊人的中国,一个普通公共建筑的设计和建设周期也在3年左右。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建筑师一方面要对设计工作负责,另一方面要面对很多不可预见的矛盾和变化并及时协调解决。

在从规划、设计到施工、验收、使用的漫长过程中,建筑师对外联系用户、投资者、建设者,对内协调结构、水、暖、电等各工种,承担着核心和纽带的作用。建筑师要组织各种各样的人一起工作,同时还要协调他们之间不可避免的矛盾。用户追求高标准与投资人追求低成本的矛盾,高质量设计所需时间与甲方要求缩短设计周期的矛盾,建筑造型变化与结构简单实用的矛盾等等,使得建筑师的责任远远超出了设计本身。难怪梁思成先生说建筑师的工作就像“带着镣铐跳舞”。

2.社会和市场对建筑系毕业生的基本要求

建筑学毕业生离校后,会有大量的人选择专业道路,加入职业建筑师的行列。他们的心态五花八门,水平参差不齐,但是他们符合社会和市场对毕业生的基本要求吗?

作为市场一线的建筑设计单位,也是建筑专业毕业生的直接用人单位,我们认为毕业生在进入专业设计团队之前,一定要做好以下两点准备。

(一)坚定,明确,务实的主观心态

1对自己的发展方向有明确的定位。

无论是本科生、硕士生还是博士生。毕业生首先需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做好明确的定位,规划好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目前建筑学专业毕业1-2年的学生中,考研已经蔚然成风。大概80%的人想考,50%的人真的复习参加考研,最后只有不到5%的人能考上。从考研动机来看,最有可能的是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另寻机会继续深造;二是拿个镀金学位增加收入;第三个原因是我不想走入社会,不想在社会上碰壁,而是想在象牙塔里再躲几年。真正考虑为什么考研的同学只有几个。

对于想提高专业水平的人来说,可以说读完博士后理论素养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建筑设计能力却从来没有成比例的提升。与其他同期本科毕业生相比,他们缺少几年宝贵的实际工程经验,在这方面其实是落后的,但在建筑设计市场的竞争力下降了。在国外,大部分设计公司不愿意接受理论能力强、薪酬水平高,而设计能力弱、产值低的博士。纵观国内外的建筑设计大师,很少有建筑学博士毕业的(大部分都是成绩突出后被授予荣誉博士),这也说明了建筑大师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能够创作出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

对于那些想拿个镀金学位来增加收入的人来说,总有学位至上的想法。这和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有关,也是社会意识上的误区。一般认为,学历代表水平,学历越高,综合水平越高。最典型的笑话就是把博士后当学位。其实一个人的收入并不是由他的学历决定的,而是与他的劳动在社会市场上的价值相对应的。从实际工作中获得的经验会给建筑师带来更大的社会价值和更高的收入。

对于不敢进入社会,有逃避心理的人,要正视他们的胆怯,明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拿不定主意的不妨出来试一试。只有勇于尝试,才能在实践中获得更全面的认识,才能更好地规划未来。

所以毕业生首先要明白,不同的社会分工赋予建筑师和学者不同的责任。学者和教师也是社会的需要,认真做科研和教学的好学者可以教出一万个好建筑师;设计师是社会的需求,直接服务于社会的最前沿,也是建筑行业的主力军。建筑师的学位或者高深的理论并不能证明什么,但其价值在于真正的设计能力。

在国外,两者有明显的区别:读硕士或博士的人,如果走学术道路,很可能不会回到实际生产中。大多数中国人出国是为了获得奖学金和出国。留学几年,逐渐明白了这个道理。学历越高越不好找工作,无论是在大学当教授还是做研究,这注定是学术领域里一条很窄的路。很多硕士博士都去设计公司找工作。他们不敢说自己是博士,甚至硕士,只拿本科文凭找工作。这对个人来说也是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总之,对自己发展方向定位明确的毕业生,可以尽量避免盲目性,少走弯路;在社会上,可以节省不必要的教育投入,提高人才培养效率。

2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

刚出校门的建筑学毕业生,普遍对自己的创意设计能力过于自信,忽视或轻视社会对建筑设计的实际需求,拒绝从头开始。尤其是读完研究生的毕业生,习惯了懒散的研究生生活,无法适应设计行业严格的作息时间和工作方式。他们求职的时候,工资是别人的好几倍。他们认为学历高的人比别人强,但实际情况可能正好相反。

读学位不代表设计能力的提高,也不代表工资要涨。程度主要代表理论水平,与实际生产能力没有本质关系。甚至有些设计单位在这一点上存在误区,认为学生有创意,把方案推给应届毕业生甚至实习学生。以至于学生也从这个角度认识自己,最终把别人错当成自己。

要有长远眼光,避免浮躁心态

毕业生在明确规划未来,正确认识自身能力的基础上,要有长远的眼光和踏实的态度。整个社会的浮躁让大部分年轻人都不愿意从小做起。往往一山望着另一山,不断跳槽,总以为自己没有找到合适的发展空间。殊不知,制约其发展的不一定是企业,往往是自身的浮躁心态。

很多学生崇拜或推崇实验建筑,热衷于前卫、另类、更富表现力的建筑语言,追求自我表达。这也是毕业生不切实际的浮躁心态的表现。建筑师可以声称自己是或被称为建筑大师。建筑也常被称为艺术,建筑具有艺术元素,是一门横跨工程技术和造型艺术的学科,还包括城市环境、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只追求创意的实验楼有它的积极意义,但它不可能成为社会上的主流。

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70%。未来可以预见的是,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会越来越大。可以说,各行各业的毕业生因为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而无法快速融入行业和社会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建筑系的毕业生更是因为心态而耽误了自我发展的机会。

(二)满足专业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对于毕业生来说,要求具备成熟建筑师的各种技能,但也要满足一些基本要求,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审美素养和基本建筑感觉

现在的情况是,毕业生掌握的创意和空间变化的知识往往不切实际,同时也缺乏欣赏高品位建筑作品的能力。而且由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方面的训练相对薄弱,毕业生往往缺乏对城市空间尺度、建筑群体空间塑造的基本感受和能力。

初步了解建筑中涉及的系统和程序。

这个要求包括对结构、水、暖、电、建筑协调的基本认识,以及结构的基本知识,主要是外墙结构的知识。由于在结构上缺乏感性认识,甚至知识比较陈旧,以至于设计出来的方案脱离现实无法实施,或者不懂得利用新的材料技术创造新的表现手段和形式语言。

3绘画技巧

主要是计算机图形学,这个大部分毕业生都能达到要求。手绘方面,有明显的不足。事实上,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终究无法取代手绘工作。

4表达和沟通技巧

这是执业建筑师必备的能力,也是大多数毕业生所缺乏的,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