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不足与完善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每个人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接触到论文。借助论文,达到讨论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得上是优秀的论文?以下是我收集的关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不足与完善的论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
摘要: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是指不需要财政支持,能够自给自足,相对独立的事业单位。但这一特点也会对财务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直接决定了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本文以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从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混乱、预算管理不执行或执行不到位等方面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关键词:自撑;公共机构;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一.导言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何抓住机遇,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他们必须面对的战略问题。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决定了其独立能力强,对地方财政依赖弱。但正是由于监管的减少,容易发生财务风险,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影响了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质量。对于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只有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才能应对市场的激烈竞争,才能真正实现单位的长期稳定发展。本文研究了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1,有助于提高盈利能力。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属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一类。虽然在组织机构和人员编制上与其他类型的机构类似,但在经济资源上需要独立运作,自负盈亏。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由于不需要或者只有少量的财政拨款,从资金使用的角度来说相对独立自主,但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说仍然需要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经营模式更倾向于企业化,需要经济效益最大化。
2、有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不同于企业,也需要兼顾社会效益、服务人民等公共职能。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化,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等要求,结合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建立了预算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等机制。但是,一些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缺乏对改革的认识和相关管理经验,实际财务管理中存在一些制约或限制单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
三。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内控制度不健全。
内部控制是财务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影响着单位的财务管理。但在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由于各种历史或现实原因,缺乏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深入研究和优化,导致会计基础薄弱,财务管理组织架构不完善,久而久之财务管理权限不明确,使得内部控制制度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如果业务流程不完整,业务环节不清晰,就无法准确识别业务风险点,也无法制定各种内控制度。如果在一些重要的业务环节没有制度可循,就会增加经济利益流出的风险。同时,由于很多部门人手不足,很多单位会出现职责重叠,分不开不相容岗位的情况,比如一些关键岗位长期不轮岗,采购合同起草、审核都由同一个人操作。岗位职责不明确,无法形成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平衡局面,也容易出现舞弊现象。此外,财务部门对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自有资金监管不严,外部监管不到位,也使得内控制度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和评价。
2、固定资产管理混乱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财政资金购置;二是用自有资金购买;三是专项资金购买。其中,购买自有资金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购买固定资产的主要形式。由于资金使用的特殊性,固定资产购置的审批程序不严格,随意性大,容易造成固定资产的浪费。但购买后没有明确的资产管理部门和责任人,缺乏相应的出入库手续,导致资产用途不明。每年年底不及时进行固定资产清查,造成账实不符,资产损失严重,无法追究责任。有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核算不规范,达到一定数额的办公用品不作为固定资产核算,而是计入当期支出;同时,固定资产不依法计提折旧。随着使用年限的推移,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严重不符,造成账目混乱,财务数据失真。
3.预算管理执行不到位。
由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特点等原因,长期以来在财务管理中引入预算管理方法,但效果并不理想,预算管理流于表面。究其原因,是缺乏对预算管理的正确认识和全面理解。从单位管理者到各部门员工,对预算管理的认知大多是肤浅的,将预算管理与财务工作混为一谈,简单认为预算编制应该由财务部门独立完成,与其他部门的工作无关。导致预算结果信息失真,数据偏差大,预算无法执行。其次,缺乏有效的预算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未严格按照预算执行,造成严重超支;未经批准随意调整预算项目,甚至没有预算;预算与决算脱节,导致预算管理效率低下,执行不到位,无法将评价结果运用到实践中,从而影响预算管理监督。
四、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改善财务管理的对策
1,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财务管理有序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也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实现目标的长效机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及时发现各项规章制度执行中的问题并及时调整,确保财产物资的完整和安全。
自收自支机构的业务范围越来越广。随着业务环节的增多,往往容易忽略各个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各单位要认真梳理业务环节,明确各项业务的风险点,始终把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的全过程。不相容岗位应实施单独控制。对于各种经济业务,必须进行授权、审批和控制。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应当通过内外部审计相结合的方式强化监督职能,定期评价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将评价结果作为单位、部门和个人绩效评价的依据。必要时,可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和监督。通过一系列风险排查,及时掌握控制风险点,了解最真实的财务运行情况,有效推进自收自支机构内控规范建设,实现控制目标。
2.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固定资产为提高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效益和收入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固定资产管理混乱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业务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是搞好固定资产管理的前提。
在采购固定资产前,要分析是否需要采购资产,是否存在重复采购,资产的规模和价格是否在采购标准范围内等。,并做好前期的可行性分析和调查,避免资金浪费。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重点加强实物管理,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制度。不担任会计职务的人员将负责固定资产的专项管理,定期或不定期跟踪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同时,要建立固定资产盘点制度,包括每年年底定期盘点和不定期抽查。通过盘点,可以检查固定资产的实物与账面是否一致,实现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在盘点的过程中,也可以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便于后续的管理。另外,在固定资产的核算上,财务人员要规范处理,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折旧年限、报废残值要严格按照政府会计制度的规定执行。只有将规章制度与日常监督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
3.加强预算管理的执行力。
通过加强全面预算的执行力,可以有效提高内部财务管理水平。作为单位经理,我们应该带头执行预算。各级管理者和全体员工都应参与预算管理,更加重视预算管理,尽可能为预算工作提供相应的资源。各职能部门也要与预算执行部门紧密合作,建立良好的内部沟通协调机制。出现问题时,预算执行人员会与各部门业务人员进行讨论和沟通,确保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为促进预算工作的高效开展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了保证预算的执行,防止预算超支和随意变动的发生,提高预算计划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必须制定严格的预算标准和规范。同时,也要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区分预算执行率完成较好的情况和因一般或人为因素导致预算计划不准确需要修订的情况,纳入部门和个人的绩效考核体系。通过量化考核指标,激励预算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加强预算管理执行力,降低财务风险。
动词 (verb的缩写)结论
财务管理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对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在开展财务管理时,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加强管理者和员工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为各项工作创造必要的环境氛围。要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强化预算管理执行力,确保各项财务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要不断探索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良好途径和方法,促进财务管理发挥更大作用,为长期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不及物动词参考
胡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探讨。时代经贸,2020(13)。
[2]林涛。内部审计视角下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内控建设及策略分析。行政资产与财务,2020(03)。
[3]石著。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经(学术版)2019(09)。
[4]方莉。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实施管理会计的探讨。税务,2018(02)。
[5]王茜。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对策。会计学习,2018(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