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天文台最新获得的科学成果有哪些?

新华社北京电(记者董瑞丰)人类首次利用遥远的类星体成功探索了宇宙结构的形成历史。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全球最大的星系巡天机构eBOSS国际科学合作组近日发布最新研究成果:通过观测距离地球68亿光年至654.38+005亿光年之间宇宙深处类星体的空间分布,发现了显著的红移畸变信号。

红移扭曲现象是恒星局部引力势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三维团簇模式。因为这个信号与引力直接相关,所以它是在宇宙尺度上研究引力的最重要的探测器之一。

据悉,此次观测到的红移畸变信号是在宇宙只有今天的1/3到1/2的时候产生的。这一发现对后续的暗能量、引力性质等宇宙学前沿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eBOSS合作组发布了7篇科学论文,其中2篇由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赵公博、博士生王丹丹领衔,国家天文台博士王玉婷为核心作者。

2001年,人类首次通过观测星系的集群,发现了邻近宇宙的红移扭曲现象。2017年,eBOSS合作组利用类星体首次发现了显著的重子声振荡信号。

eBOSS项目于2014年启动,是国际上正在运行的最大的星系光谱巡天项目,由包括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在内的多国研究机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