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在护理工作中如何保证护理人员的平衡和稳定。

建立护理岗位管理制度和护士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应当逐步建立护理岗位管理制度,按照“按需设岗、因岗选人、因岗聘用、科学管理”的原则实施护理岗位管理,实现护士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要根据单位实际情况科学设置护理岗位,实施以护理岗位为基础的护士人力配置、培训和考核。不具备护理工作特点和任务,不包含护理职责的岗位,如党政工组、财务、医保、后勤等部门的岗位,不属于护理岗位。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护士人力资源配置和弹性配置制度,保证临床护理需求。要采取有效措施,优先保证临床护士的配备,不得随意减少临床一线护士的数量。临床护理岗位护士人数原则上不低于全院护士总数的95%。根据临床科室特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临床护理工作量,按照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配置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的护士。

二级及以上医院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之比不低于0.5: 1,重症监护室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之比不低于2.5-3.1。鼓励推行护士弹性排班,在护理工作量大的时间段和科室灵活动态增加护士人力。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护士人力的应急调配方案,确保在突发事件或特殊情况下,有效应对临床护理的应急需求。

扩展数据

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医疗机构应当认真贯彻国家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政策措施,落实《护士条例》和其他有关规定,保障护士获得工资、福利待遇、社会保险、健康保障等合法权益。依法保障护士待遇保障政策措施落实,保障护士执业安全。按照有关要求,内外部护士在护士岗位设置、收入分配、职称评定、管理和使用等方面应统筹考虑。要逐步完善护士激励机制,在绩效分配、职称晋升、教育培训等方面向临床一线护士倾斜,稳定临床护士队伍。

科学开展护士评聘工作。按照分级诊疗的要求,按照不同的功能定位,结合护理工作的特点,医疗机构要科学制定对护士的评价标准,强化临床导向,注重护士的临床工作经历、工作业绩、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弱化科研、论文、英语等评价指标。引导护士立足临床,努力学习业务,深化临床护理实践,提高临床业务能力。

推进护理信息化发展。医疗机构要按照相关要求推进智慧医院信息化建设和创新发展,大力推进护理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护理工作的深度融合。借助信息技术,可以主动优化护理服务流程和服务模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轻护士工作量,保证护理质量和安全。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逐步建立具有护理业务运营、护士人力配置、岗位培训、绩效考核和质量提升等功能的护理管理平台,为医疗机构科学精细的护理管理提供信息技术支撑。

中央人民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护理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