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代舆论的差异和特点
1,网络舆情了解阶段
时至今日,舆论这个行业还不为大众所知。舆论产品刚引入中国的时候,只有几家厂商在做,客户很难找到更多的产品来比较,有什么就买什么。并不是说当时轰动的产品很完美,而是客户根本没有选择,因为整个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把这个阶段称为舆论行业的认知阶段。
在这个阶段,舆情产品主要是监控软件。因为对舆论的理解没有那么深刻,技术也没有那么完善和成熟,所以当时的产品功能还很初级,甚至有缺陷。对于舆论来说,最基本的是数据要完整,不偏不倚是关键;其次是快,数据要及时;再次是准确,数据要准确,不能有一堆不相干的信息。但对于当时的舆情监测软件来说,远远达不到这样的要求。数据不完整、延迟、不准确是舆情行业的“三座大山”。要克服这三座大山,不仅要突破技术难关,还要用产品思维去体现,否则舆情软件就跟搜索引擎一样了。其实往往一个舆情事件已经传遍全城,监测软件还不知情,没有监测到。在当时,这绝不是特例,而是真实存在的。
当时最早的舆情客户主要来自政府部门,主要是监控网络中网民的评论,关注点主要是负面新闻。因为这是最敏感也是最致命的部分,关系到一个部门、领导甚至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和执政能力。不得不说,当时人们对舆论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监控负面”的层面。
2、互联网时代舆论的快速发展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舆情行业有了一定的市场了解基础。无论是厂商还是客户,对舆论的了解都更加深入,分享蛋糕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
但随着对舆论认识的深入,客户变得越来越刁钻,越来越难伺候。单纯的信息监控和推送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胃口了。他们需要更深入的分析,从数据中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时候,当他们需要舆情服务的时候,他们不仅仅是指监控,事实上,他们需要一整套的舆情解决方案。舆情已经成为一项常态化的工作,被提上了政府和企业的议事日程。相当一部分政府或企业成立了舆情工作小组来处理舆情工作,国家也提倡领导“多上网”,关注网络舆情生态。全社会对独立舆论的关注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民上网的场景发生了革命,依托互联网信息的舆论行业也将掀起一场革命。
在此期间,出现了一些基于“舆情监测系统”的产品。相比上一个时代的产品,功能更加强大,产品体验也相对提升。数据来源、载体分布、舆情特征分布、传播路径分布、区域分布、站点分布等都可以从不同纬度进行分析,并以可视化图表的方式展示。
市场上有很多舆论公司,比如烽火舆论等,都是经验丰富的软件公司,有很强的R&D实力。他们的技术实力相对较强,在整合互联网信息资源、语义分析技术、智能搜索引擎技术、抓取网络舆情数据等方面能力较强,并配备了专业的舆情服务团队。
互联网时代,舆论一代代依靠电脑传播,贴吧、论坛、微博是舆论的高发区。移动互联网时代,舆论取决于手机。除了贴吧、论坛、微博,微信、APP、秒拍等直播软件都成为了舆论的高发区,传播的时效性更强,更容易传播,几乎在短时间内就被迅速爆棚。“何仪酒店”事件就是其中之一。
深度整合大数据,不仅是为了得到一份舆情报告,更是为了关注舆情事件的关联性和规律性。“有必要对相关领域横向舆情和纵向历时舆情进行数据对比和归纳研究,为现实舆情疏导和矛盾化解提供参考。这就需要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和团队构成。多学科合作,培养专业化的歌词人才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