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的职能文件

金融运行机制与金融风险分析

十年的论文出版经验,快速的论文出版服务,保证出版的杂志正规合法,收费在同行中最低!提供60万篇硕士学位论文,654.38+万篇博士学位论文,2700万篇全文下载服务,助你一臂之力!

分析经济体制的根源,在经济转轨时期,主要经济体制呈现出以下特征:

金融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金融一直处于整个国民经济的“总经理”地位。财政是政府配置资源的基础,体现了“强财政”的职能特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演变为现在的财政体制,即公共财政和国有资产的财政性质不明确,两类财政收支捆绑在一起。而且呈现出“弱金融”的功能特征。从财政收入来看,财政收入比重逐年下降,预算外资金不断扩大。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全国财政收入的绝对额不断增加,但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从1978年的32.1%下降到1995年的10.7%。国家财政收入不足,严重影响甚至削弱了政府职能的发挥。从财政支出来看,财政收入难以满足财政支出的需要。我国财政在经济和社会中的双重职能决定了:一方面,国有资产财政需要政府不断投入资金以保证国有经济的运行;另一方面,公共财政要求政府建设公共项目,为市场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但是,目前国家财政特别是中央财政的有效财力有相当一部分只能用于“吃饭”,难以满足实现财政职能的需要。从财政平衡来看,从1979到1998再到19,除了1981和1985略有结余外,其余每年都是财政赤字,而且赤字在不断扩大。一是通过增发货币和财政发行来弥补财政收支差额;二是通过发行国债来弥补。前一种补偿方式由于中国人民银行法的限制已经不可行,后一种补偿方式也容易形成赤字负债、负债消费的格局,从而诱发金融危机。

金融体制在计划经济时期,人民银行的主要职能是根据中央指令性计划发行货币,接受存款,向国有企业提供贷款,实际上是财务会计和出纳。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人民银行于1983改制为中央银行。然而,商业银行并不存在,因此不可能发挥中央银行的作用。从65438到0995,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国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尽管这两部法律的颁布为现代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和法律基础,但其效果并未立即显现。目前,国有专业银行虽然拥有一定的自主权,但仍受制于中央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地方政府的干预压力,因此并不是真正的以市场规则为导向的商业银行。

从财政与金融的关系分析,财政方面,由于当前财政困难,财政在收入分配、资源配置和经济调节中的作用一直在弱化,财政不得不将缓解转型期各种经济利益摩擦的任务转移到财政部门;在金融方面,由于目前没有形成产权清晰、市场规则银行体系,金融可以通过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的血缘关系,将财政资金配给职能和社会保障替代职能转移到金融部门,导致金融职能异化。微观方面,会导致银行信贷不良资产大量沉淀,银行效益下降甚至亏损,银行和企业都陷入债务陷阱,难以自拔;宏观上,会导致通货膨胀,形成货币供给的倒逼机制,进而诱发金融风险和危机。

融资体制目前我国是国家垄断的信贷体制,银行主导的融资体制。国家垄断信用体系的基本特征是信用集中在国家银行,间接融资必然在融资体系中占主导地位。中国的现实是,一方面,由于资本市场不发达,居民消费剩余沉淀在银行,使得国有银行成为主要的金融中介,间接融资体系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政府只能求助于银行来维持其作为投资者的垄断地位。在通货膨胀率高、国家投资成本高的情况下,必然导致银行软资产和硬负债的高结构性风险,必然将企业的经营风险直接或间接转移到银行,使银行成为经济风险的焦点。

银企关系在国家垄断的信贷体制和银行主导的融资体制下,我国银企之间存在着庞大的债权债务链条。据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初步统计,到1994年末,这一数额已经上升到1000亿元,整个国有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率约为30%,相当于国有银行全部本金的4倍多,其中大部分是国有企业所欠。1999年末,国企整体净亏损仍在上升,仅2000年上半年就亏损674亿元,可见银企债务危机正在恶化。然而,通过央行过度发行货币和国有银行扩大负债来维持金融体系的偿付能力,总是有一个限度的。如果金融体系不能有效遏制企业债权“软资产”和居民储蓄“硬负债”的趋势,就不能否认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突然崩溃导致社会动荡和经济严重衰退的可能性。这可以用经济学家费希尔等人的债务-通货紧缩的金融危机理论来解释,费希尔等人认为,一些外生事件引起了经济扩张的过程,因为这些外生事件为经济的关键部门提供了新的盈利机会,引起了这些部门投资的增加,提高了产出、价格和利润的水平。价格和利润水平的上升不仅会鼓励更多的投资,还会引发资本收益投机。这个过程主要是通过债务融资,其中最主要的是银行贷款,增加了存款和货币供应量,推动物价水平进一步上涨。这一切使人们对经济势头感到乐观,这将提高货币的流通速度,使经济以更快的速度扩张。价格上涨也降低了未偿债务的实际价值,进一步鼓励了贷款活动。这个过程会延续到“过度负债”的状态,即没有足够的流动资产来清偿到期债务,从而造成一个连锁的债务-通货紧缩过程。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财务杠杆率高,效率差,使得国有银行不良资产比例高,银行体系脆弱,因此存在债务-通缩过程的可能性。

金融市场体系中国目前的金融市场并不规范。从货币市场来看,短期热钱是有一定规模的,刘光第先生估计在3000亿左右。这些热钱,加上一些金融机构非法拆出的更大资金,严重冲击了股市。从资本市场来看,最终导致国债市场关闭的“327国债风暴”爆发;股市的过度投机更加明显。股市资产急剧增加、高回报热钱快速流动所引发的金融风险,可能会以股市泡沫最终破裂、借贷市场无法出清、一家金融机构违规操作后无法挽回的损失等形式突然爆发。

正是由于转轨经济体制的偏差,中国目前的金融状况已不再是一般的金融风险问题,而是潜伏着严重的金融危机。正如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所指出的,中国目前的金融风险(他们认为属于金融风险的范畴)包括银行不良资产、养老金债务、外债、政府债务、国有企业亏损及其资本补贴、中小金融机构破产以及对科教环保增长速度的承诺。①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我国的金融风险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西方银行所说的“流动性短缺”,而是有着深层次的历史和体制原因。中国潜在的财政风险不是简单的财政问题,而是财政与金融问题相互渗透、相互影响而引发的联动的财政风险和危机。因此,不能单方面从金融角度寻求防范金融风险的对策,而应综合考察金融因素,找出我国潜在金融危机的原因,从而寻求根治之道。

三,防范我国金融风险的基本金融思路

(一)制度选择:构建二元金融体系模式

二元财政体制模式是指公共财政和国有资产财政相对独立而又统一的财政体制模式(见下图)。

相对独立统一的公共财政和国有资产财政同构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二元财政体制模式:公共财政使我国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向市场提供公共服务,弥补市场失灵,保证市场有效运行;国有资产金融使我国政府作为资产所有者直接进入市场,进行营利性活动,以保证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