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海峡论文

中国的军事战略和理论

"...坚决履行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的神圣职责……”——胡锦涛总结中国军事理论界制定了以实施论为驱动的改革框架,以建设一支能够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军队。这一概念强调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力量倍增器的作用。因此,解放军可以在中国边境以外的更远距离实施精确打击军事行动。通过吸取国外战争的教训,特别是美国领导的战役,包括持久自由行动,苏联和俄罗斯的军事理论,以及解放军自身有限的作战历史经验,中国的军事规划者正在寻求改造整个中国军队。

这些改革的速度和规模令人印象深刻。但是,解放军没有经过现代战争的考验。这种作战经验的缺乏使外界对解放军实现其军事理论雄心的进展的评估变得复杂。中国高级文职领导人的内部评估和决策也是如此。他们基本上缺乏直接的军事经验,因此在危机发生时更容易做出错误的估计。这种误判也会带来灾难,不管它是否是基于没有作战经验的指挥官的建议。

军事战略指针

中国不公布等同于美国国家军事战略的文件。因此,外部观察者缺乏对领导层关于使用武力或影响解放军结构和理论的紧急情况的思考的直接洞察力。对权威讲话和文件的分析表明,中国依靠一系列被称为“军事战略方针”的一般原则和指导来规划和管理军队的发展和使用。

解放军没有提供这些“指导方针”供外部研究。学术研究表明,目前的“指南”大概可以追溯到1993。《准则》反映了1991的波斯湾战争和苏联解体对中国军事战略思想的影响,这为解放军在过去10年的转型奠定了很大一部分基础。权威评论和新的军事训练指导方法表明,1993的“指南”的某些内容可能在最近进行了修订。这些修改似乎反映了中国对其安全环境和现代战争(即“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性质的看法,中国军事现代化的进展和从中吸取的教训,从为信息时代的现代战争“建设”军队到“打赢”这种战争。

“指针”的作战或“主动防御”要素似乎保持不变。按照“积极防御”所倡导的防御性军事战略,中国不发动战争,不发动侵略战争,只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战。

然而,北京对攻击其主权或领土的定义是模糊的。在中国现代战争史上,中国领导人都声称军事先发制人行动是一种战略防御行动。例如,中国将其对朝鲜战争(1950-1953)的干预称为“抗美援朝战争”。同样,权威说法也称之为“抗美援朝战争”。与苏联(1969)和越南(1979)的边境冲突称为“自卫反击战”。这一逻辑表明,如果使用武力能够维护或推进其核心利益,包括其领土主张(如解决台湾省问题和未解决的边界或海上领土主张等。),中国可能会发动军事先发制人的打击,也许是在远离其边境的地方。

中国正在制定先发制人的战略吗?

在过去的10年中,随着解放军从一支以步兵为主、力量投射能力有限的军队转变为一支拥有远程精确打击资源的相对现代化的军队,中国获得了一种武器系统,并采用了使其能够在周边地区发动先发制人的军事攻击(包括奇袭)的作战概念。

截至2006年6月5438+00日,解放军第二炮兵武器库中约有900枚近程弹道导弹。随着装备各种精确制导武器的苏-30攻击机和F-10战斗机的获得,中国的进攻性空中力量得到了提高。解放军也在加强信息战、计算机网络战和电子战的能力。

解放军的作者说,当遇到更强大的敌人时,先发制人是必要的,也是符合逻辑的。中国的军事理论资料强调,在现代部队速度快、破坏力大的基础上,静态防御不足以保卫领土。因此,解放军的作战理念是防止敌人聚集并利用进攻来夺取主动权,从而使敌人不知所措。解放军的理论家认为,有效的防御包括在敌人的领土上摧毁敌人的力量,然后才能使用。

中国已经获得了力量投射资源,包括远程军事通信系统、用于空中指挥、控制和通信的飞机、耐用的潜艇、无人战斗机(UCAVs)和新型精确制导空对地导弹。所有这些都表明,解放军正在形成更强大的力量,以采取先发制人的军事行动。解放军的训练侧重于“意想不到的”远程打击训练或对敌方海军舰艇的协同空/海打击。

根据解放军的“军事科学”文件(2000年),一旦敌对行动开始,“‘积极防御’的实质是主动歼灭敌人.....虽然从战略上讲,应该以积极防御为指导方针,但“军事战役”的重点应该是掌握主动权和主动进攻。只有这样,积极防御的战略目标才能实现”。

除了发展歼灭敌人的力量,解放军也在探索使用有限武力的选择。中国的战役理论将这一选项定义为“非战争”使用武力——政治胁迫的延伸,而非全面战争行为。1995年和1996年在台湾海峡进行的两栖演习和导弹发射就是“非战争”使用武力的例子。然而,这一概念还包括空袭和导弹袭击、暗杀和破坏等。这类文章强调了中国误判的可能性,因为任何此类行动的目标,即使不是更广泛的国际社会,也会将其视为战争行为。

对战争的全面看法20年来,中国的文职和军事家一直在争论现代战争的性质。这些争论利用中国战略传统和历史经验的内部来源,提供他们对“军事革命”、“不对称战争”和“信息战”的看法。这场辩论凸显了中国对非动能战争手段以及经济、金融和信息的兴趣。法律和心理工具在中国战争计划中的作用得到了加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的文件《军事战略科学》(2000年)强调了中国对战争的全面和多方面的看法。文件说:“战争不仅是军事斗争,而且是政治、经济、外交和法律战线上的全面竞争。”

最近,中国的军事战略家们对国际法越来越感兴趣,并把它视为在开战前威慑对手的工具。在台湾海峡的背景下,中国可能会利用信息战将第三方的干预描述为违反国际法的行为。中国还试图影响国际公众舆论,以促进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曲解。它放弃了学术意见和国家观点中长期公认的航行自由准则,接受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概念。

不对称战争

认识和利用不对称是中国战略和军事思想的一个基本方面,尤其是作为一个较弱的军队击败一个较强的手段。从波斯湾战争和1991的“联合行动”开始,中国的军事战略家们就一直注意采取不对称的反制措施,以利用技术上占优势的对手的弱点。1999《解放军报》的一篇社论明确指出了这一点:“当然,拥有绝对优势的强大敌人,并不存在可以被较弱一方利用的弱点...我们军事准备的直接目的必须是找到利用强大敌人弱点的战略。”中国对非对称战争选项的探索,可以在弹道学和弹道上大量投入。巡航导弹系统。这些系统包括先进的反舰巡航导弹、水下作战系统(包括潜艇和先进水雷)、太空对抗系统、计算机网络作战和特种作战部队。

秘密和阴谋在中国军事战略中的作用

在中国的军事战略中,强调在冲突中争取主动和迷惑敌人,导致了强调在战略、作战和战术层面上使用诡计。中国的军事理论资料将战略招数定义为“引诱对方形成假象”...并以最小的人力物力代价,有组织、有计划地制造各种假象,以取得战略优势。”

除了信息战和常规的掩护、隐藏和阴谋,解放军还从战略和阴谋在中国治国方式中的一贯作用中吸取了中国的历史经验和智慧。近几十年来,对孙子、孙膑、吴起、商鞅等中国经典军事人物及其作品的研究重新兴起。这些作品都包含了使用阴谋诡计的戒律。

中国* * *产党对保密的严重依赖与军事伎俩共同作用,限制了国家安全决策、军事实力和战略意图的透明度。但是,过度的自信可能是因为军事领导人迷恋战略和诡计所带来的难以预料的好处。此外,指挥官用来对付对手的技巧也可以用来掩盖解放军系统内部的坏消息传播,这是中国长期存在的问题。因此,保密和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