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民国时期的党图书馆——民国时期中国图书馆的兴起与发展

摘要:民国时期的党性图书馆是党性教育思想与图书馆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肩负着党的教育使命,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在民国图书馆事业中独树一帜。民国党库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思想酝酿、各界推动、多路径建设的过程。

[关键词:]

党库;党性教育;民国时期;图书馆历史

【中国图书馆分类号】]G259?296[文件识别码] a

[文章编号] 1005-6041 (2012) 04-0001-04

民国时期,为贯彻“以党治国”的方针,国民党在教育文化领域大力宣传党义,实施党教。图书馆作为一个社会教育文化机构,在社会上最为常见,也最为贴近民众,被国民党视为理想的党务教育阵地。在此背景下,以“弘扬党义”为己任、以“推进党性教育”为己任的党性图书馆应运而生。然而,党性图书馆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一个思想酝酿、社会各界推动和多路径建设的过程。其中,党性图书馆思想是在党性教育思潮中孕育出来的,并在李先生和杜定友先生的讨论下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国民政府和图书馆界的推动下,从建立党性图书馆、收藏党义书籍、取缔危害党和国家的刊物等方面进行了党性图书馆的建设。?

1党库的思想孕育是怎样的?

1.1的思想渊源——党性教育思潮?

国民党自1924改组后,在综合考察国内外形势后,提出了“以党治国”的主张。人们认为,如果中国想在世界上屹立不倒,并拥有自由平等的地位,所有的公民必须在一个信条下站在一起,努力工作。应用这种* * *统一的原则,建立国家基础,建设集团事业,就是以党治国。[1]1?在以党治国的原则下,教育与其他事业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必须以党为本。[1]2?党性教育开始了。?

民国时期党的教育(后改名为“三民主义教育”)的实质是教育的国家化。它以“实现三民主义”为目标,要求不仅仅是在教科书上增加三民主义的文字,在教育行政机关张贴几份三民主义文告,而是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2]?这种旨在巩固和加强国民党统治的党内教育,遭到了当时以任鸿隽、蔡元培为代表的知识精英的激烈反对。然而,在国民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党教迅速形成了一股社会思潮,席卷了社会教育的各个领域。不仅学校成了党性教育的重灾区,就连一向秉持独立精神的图书馆也卷入其中。在党性教育思潮的孕育下,党性图书馆思想初步形成。?

1.2思想发展——以李、杜为代表的讨论?

为顺应"以党治国"的时代潮流,配合国民党推行党性教育,民国图书馆界发展出党性图书馆的理念,其中以李和杜定友最为全面,影响最大。?

1926年初,李先生的党的图书馆思想已经形成。经过一年的思考和完善,在1927年3月以“国家图书馆计划”的形式发表。李党校图书馆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创办国立中山图书馆。他认为孙中山先生为民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应该设立专门的图书馆纪念和弘扬孙中山的革命精神。国立中山图书馆应重视建立纪念孙中山先生的特藏,检索其著作及其他与党义有关的书籍,实现图书馆的党性教育功能。[3]217?李的国立中山图书馆的构想,应该说是相当符合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也适应了国民党党务教育的基本理论。?

几乎与李同时,民国时期另一位著名的图书馆学家杜定友也公开提出了建党图书馆的主张。1927年,杜定友在《政治教育》杂志上发表了《图书馆与党性教育》一文,认为“要想完成党性教育,办理党性图书馆似乎是必不可少的”。[4]48?1942年,杜定友在《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刊》上进一步发表了《书籍与政治》一文,认为:“书籍是思想的结晶,是文化的使者。我们要建国,要推动政治。书籍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图书馆的职责是传达政府的意志...图书馆绝不是附庸机关,可以粉饰太平的奢侈品,而是具有时代使命、独立履行的政治机关。”[5]1—3?杜定友的论述客观上与国民党的党性教育理论相匹配,两者相辅相成,对党性图书馆的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作为民国时期著名的图书馆学家,无论是李还是杜定友,他们的意见基本上代表了图书馆界的一种声音,即支持以党教引领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思想。可以说,在思想层面,党校图书馆思想已经成熟,离付诸实践已经不远了。?

2.党报图书馆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在党性教育思潮的孕育下,党性图书馆思想形成。后来,在李、杜等人的讨论中,它趋于成熟。然而,党性图书馆思想的成熟只是为党性图书馆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党化图书馆的最终建成还需要一定的推力。?

2.1外力——国民党积极推动?

图书馆作为重要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与公众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良好的社会教育效果。有鉴于此,国民党特别重视利用图书馆进行党性教育。这体现在国民党的党内宣传和教育部的执行上。例如,早在1929年,国民党宣传会议就拟定了建立中央图书馆的计划,作为国民党图书馆,收藏有关国民党及其政府的书籍。同年6月5日,中国国民党全国宣传会议在南京召开,讨论“各省市党部如何实行建库案”。[6]11?可见国民党对党籍图书馆建设的高度重视。但这种图书馆不是为人民服务的,而是为政党服务的,与图书馆的公共精神背道而驰。?

国民党不仅在宣传上重视党籍图书馆的建设,在实际工作中也积极推动。1931年9月,国民党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的《三民主义教育实施原则》进一步规定,图书馆、报社要“多备党义书”。[7]357?图书馆的党性教育功能进一步加强。教育部也非常积极地执行党的图书馆政策。1941年,教育部颁布《普及国民图书教育办法》,规定县市图书馆、乡镇阅览室购书原则首先是“发展三民主义”。[7]363?至此,在国民党的积极推动下,从中央到地方的党库体系基本形成。?

2.2内力——图书馆行业是否调整适应?

客观地说,除了国民党的积极推动,图书馆界在这一过程中也占据了主动,成为党图书馆的推动者之一。文胤教育局在1928中部地区扩大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请省、县图书馆和普及图书馆增设巡回讲座和图书馆,倡导读书运动,宣传党性教育”。[8]?在1929中国图书馆协会第一届年会上,华中地区苏州图书馆江景焕详细解释了图书馆与党性教育的关系:“凡是党治下的国民,都知道党的义;这种党性教育也很重要。现在我国是以党治国,应该尽可能宣传党纪、党纲、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的意义,让人民有透彻的了解,没有怀疑。.....但是,在政治训练之初,应该如何弘扬党的正气呢?发挥党的宗旨?都说图书馆是社会上最普通的,也是最贴近百姓的。无论图书馆是大是小,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都宜多准备一些书籍、图片、标语、解说等。关于派对。或特设革命图书馆、党书部。根据各地读者的情况,质量不同;确保人民群众一天天受到党义的影响,觉得党无意识;那么对党和国家的未来才是真正有益的。”[9]?江景焕年会论文不仅分析了党性教育的必要性,还对图书馆在党性教育中的作用进行了解读。江景焕是华中地区苏州图书馆的代表人物。他的言论迎合了当时国民党的党化教育政策,无疑受到了国民党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