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文学赏析

2021.9.23

追根溯源读经典——读叶圣陶《语文教育随笔》有感

提到叶圣陶先生,我马上想到他“小先生,大有成就”的故事和他的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至于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方面的书,我一本也没读过,说起来很惭愧。

9月初,赵培利老师让工作室成员阅读叶圣陶的《语文教育随笔》,目的是让教师从这本经典的语文教育论著中汲取专业营养,在对话中不断阅读、思考、练习、写作,从而帮助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更加有效、从容。

我在网上收到书后,迫不及待地打开,手里拿着这本沉甸甸的经典著作(540页,52.6万字)。我暗暗下定决心在日常生活中专心读书,坚持记录自己的经历,努力成长自己。现在我来读一下该书的序言和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学二十韵》,谈谈我简单的思考和收获。

一.导言

吕叔湘先生曾说:“10年,2700多个课时,花在学习母语上,但大部分都失败了。是不是很奇怪!”鲁先生的这句话,值得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深思。为什么我们的语文课堂效率这么低?我想我们可以从叶圣陶先生的书中找到答案。

1.中国教育思想的两个核心问题

在序言中,吕叔湘先生说,“任何关心中国教育当前问题的人都应该阅读这本集子”。因为这本文集是根据叶圣陶先生60多年的语文教学、编辑、出版经验写成的,对当前的语文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叶圣陶先生语文教育思想的两个核心问题:一是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工具,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所以每个人都要学习文字,学习语文,学好语文。工具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帮助我们实现目标的媒介。

二是关于语文教学的任务。教汉语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使用汉语的好习惯。好习惯将使我们和我们的学生受益终生。

语文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一个博览群书的“活书柜”,不是培养一个巧舌如簧的“人形鹦鹉”,也不是培养一个以教读书为生的“儒生”,而是让很多普通人把语文作为一种工具来学习,并善于运用到生活中去。

2.语文教学的三大弊端

叶圣陶先生在书中指出了文言文教学的三个弊端,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阅读教学中,不适当地强调阅读的内容,而把语文本身的规律放在次要地位。"除了技术训练,语文教学还需要包含教育意义."“道德必须践行,意识必须转化为行动。”语文不能忽视教育意义,但也不是唯一对其负责的学科。

二是在作文教学中模仿一套程序。所谓八股精神,就是想说的话不说,用一定的语气说话,夸夸其谈,说空话,这也是目前作文教学中仍然存在的普遍现象。叶圣陶先生对程式化作文有一段生动的描述:“你可以弄清楚题目的意思和题目的目的,照腔打。过一段时间,就是你的本事了;遇到无奈的话题,你可以无中生有,但你还挺有调性,这更说明你的才华。”

在作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用创新的形式,生动的语言,说真话,说实话,而不是仅仅站在圣人的立场上。这应该是我们作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第三,阅读和写作不是为了增长知识,表达思想感情,而是为了应付考试。叶圣陶先生对“考试”有着独特的看法——他一生都在面对一场考试。就作文而言,写一封信,做一份报告,其实也是一种考试,只是通常叫“考”而不是“考”。学生学习作文不是为了临时的学期考试和入学考试,而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和技能。

如果教师能够很好地示范,坚持日常写作,学以致用,尽力让学生享受写作的乐趣,进而享受爱的表达,那么语文就有可能真正成为我们血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教师的角色

语文教学的目标,在叶圣陶先生看来,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发展阅读书籍的能力,培养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的技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作为引导者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比这更重要的是,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更重要。

教育学的根本问题是“教”与“学”,“说”与“听”。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学是“教”学生“学”,教师的作用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受益于生活。它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不再需要教学,学生可以自己研究解决问题的目标”,“自己打开一本书自己理解,自己写一本书自己能够组合”。这是教书的康庄大道。

“教就是不教。”是叶圣陶先生的核心观点。“教”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教”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老师精彩的“讲”和有趣的“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看到自己,真正体会到:不用等老师讲、改,就能自主学习、自主写作。如果老师的训练一定要做到这两点,那才是教学的成功。

二、语文教学的二十韵

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叶圣陶先生讲述了自己的教育感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语文教学的真谛。?教学也是一技多能,应用关心人,哪个好哪个没用,可以考身体。?以教纵细节,唯陈一瞥,可使三害,触之可伸。?

以上四韵是一般的教学方法。判断哪种教学方法好,需要自己去检验。教师要牢记“教是为了达到不用教的目的”这一理念。在教学时,要“讲”到促使学生“反三害”的本质,必须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尽可能地引导他们去推理和探索。

道不求人解,狂者不从。很难理解吗?专心写这篇文章。作者认为有路,循着路去了解真相。作者心思好,入境就从亲戚开始。一字不宜忽略,语解其神,但文相通,如梁、金。学生在进步,智慧和道德在成长。文理也分明,学的技巧也渐渐纯粹。

这八韵是对阅读教学的探讨,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精读,掌握作者的思想,在它的境界里阅读,才能与作者在情感上融为一体,才能真正理解作者所反映的思想感情和社会生活。读书的时候要谨慎选词,要有潜移默化的体会。这样才能和作者沟通。文章是读者了解作者的桥梁和渡口。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学生会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和德行。反复练习使之成为习惯后,文章的组织就能理解,技巧也能逐渐完善。

如果你下命令表达自己,两件事就清楚了,多方善于诱导,你的成果就语无伦次了。当你迫切需要的时候,你可以表达你的意思,局面就会重新振作起来。交流是非常不同的。职业生涯中的一种乐趣,因为文学不苦,诚实最贵,推敲比较无聊。

这六个韵是对作文教学的探讨。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写作需求,懂得如何写好,才能把自己的思想表达清楚;二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热爱实践,认识到写作不是一件辛苦的事情。最可贵的是真诚,认真推敲,反复修改。如此激励和引导学生,学生的成就将是无限的。

从叶圣陶先生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知道,学生写作素材的来源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学生要想做一顿米饭,就要像照相机一样培养自己的眼睛,看生活,唤醒自己的耳朵,日积月累地观察生活,认识生活,获得丰富的感受,然后去感受,形成文字。这样写是学生的自然表达,写出来的字也是真诚的语言。

经常说同龄人,浅薄又勤奋。未来愿意鼓励和服务新民。

最后两句押韵的是叶圣陶先生对语文教师的殷切期望,鼓励语文教育工作者为了培养新时代需要的人才而不断探索创新。

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随笔序》、《语文教学二十韵》,蕴含着叶先生睿智的教育思想,饱含着他对语文教育的深情,蕴含着深刻的教育理论,启迪着我们的智慧和思考,值得我们语文教师反复学习和研究。

让王先生光辉的教育思想来修正和指导我们日常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