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委屈现场:中国古代文化观是“目空一切”的文化吗?

在某些人看来,中国古代王朝往往有一种“放眼天下,唯我独尊”的傲慢态度。他们认为中国古代人认为中国古代王朝的文明是人类唯一的文明,或者说是唯一的高级文明。所以得出结论,中国古代的文化是高度排外和目空一切的。但是,这种观点对吗?中国古代的“世界观”是这样的吗?

中国古人的世界观

有必要先搞清楚古代中国人是如何看待世界的,或者说他们的“世界观”是什么。讨论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区分与这个问题相关的三个概念:“四代”、“天下”、“独域”。因为,这三个概念直接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认识世界的三个层次。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层面:中国。中国有句古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那么,这个世界是显而易见的,也就是说,中国是古人生活和居住的国家,也就是我们现代人所说的“中国”。只是这个地区,而不仅仅是地理位置上的“天下”,指的是中国古代皇帝可以直接统治的地方,有一定的政治意义。

并不是古代中国人认为世界有多大就有多大。毕竟,古语有云,“人外有人”,不是吗?第二个层次是“华夏四后裔”,指的是中国的诸侯国,加上中原王朝本身的疆域,符合上面所说的“政治含义”。第三层是中国古代人因为当时的交通条件而无法到达的地区,所以被称为“异域”、“独特”,是“中西关系”的“西方”一面。

我们以西汉为例具体分析一下。西汉的古人已经把他们生活的世界分成了三个小部分。第一部分是他们生活的地方。说白了,皇帝能直接控制的地方叫“郡”。毕竟西汉是“郡”和“分封制”并行的。诸侯王是自己诸侯国的小皇帝,地位很大。只有直接隶属于皇帝的郡,才算是皇帝可以直接无话可说的地方。

第二部分是汉代农业用地以外,也就是游牧民族居住的地方。在这些地方,还会出现一些古代的游牧政权,他们和汉朝依靠朝贡政策建立了诸侯关系。前两者形成了古代中国人概念中的“世界”。而第三层则是“超越世界”,称为“独域”和“异乡”。因为人很难到达,所以天子不需要控制这样的区域。毕竟这是他力所不及的。根据汉代的这些分类,我们基本上可以得到“四世”、“天下”、“独善其身”三个概念,这已经构建了中国古代人的世界观。

古人世界观下的中国文明认同感。

了解了古人对世界的认识之后,就可以分析中国古人对这些地区的态度了。由此,中国古代的世界观是否“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中国古代人民对他们生活地区的文明总是有一种强烈的认同感。因为,在中国古代,有一个神奇的概念,就是“以德服人”。而且这个概念不仅仅适用于人类道德的概念。更重要的是,还体现在中国古代的国家外交政策上,以文化道德治四方的态度,不追求武力,强调“恫吓四方”,导致四方来韩。

比如明初,朱元璋制定了不鼓励出兵邻国的国策。后来朱迪派郑和下西洋,也强调大国不可武力相逼,要用“德”来提升大明的国威。在谋求文化统治的观念下,只要周边国家接受中国的礼仪文化,就可以建立外交关系,或者根据上述“朝贡政策”直接成为附庸国。尤其是明朝,诸侯国朝贡,所贡之物,远不如最后带回中国的多。所以“朝贡”并不是中原王朝占尽便宜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