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尼古拉·阿伊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苏联作家,1904年9月29日出生于乌克兰维尔亚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排名第五,11岁开始做童工。1919加入* * *青年团,随即参加内战。1923年至1924年任乌克兰边境地区青年团团长,1924年加入* * *生产党。由于长期的艰苦斗争,他的健康受到了严重损害。到1927,他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但他从未屈服,以惊人的毅力与病魔抗争。1927结尾,奥斯特洛夫斯基写了一部中篇小说,讲述了科托夫骑兵旅在与病魔斗争中的成长和英勇战役。两个月后,这部小说被取消了。他把小说封存起来,让妻子寄给敖德萨的科托夫骑兵旅的战友征求意见。战友们对小说赞不绝口,万万没想到,不幸的是,唯一的手稿在寄给朋友审阅时被邮局弄丢了。这个残酷的打击并没有击垮他坚强的意志,反而让他更加顽强地与病魔抗争。
1929年瘫痪失明。1930年,他以自己的战斗经历为素材,以顽强的意志开始写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受到了同时代人真诚热情的赞扬。1934年,奥斯特洛夫斯基被接纳为苏联作家协会会员。1934结尾,他着手写一个关于科托夫斯基师团(即《风暴的诞生》)的“历史抒情英雄故事”,但只写完了第一个,后人就按照他的思路写完了。1935年底,苏联政府授予他列宁勋章,以表彰他在文学方面的创造性工作和杰出贡献。1936 65438+2月22日,奥斯特洛夫斯基因重病在莫斯科去世。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是俄罗斯人,但他的出生地在乌克兰。我的父亲是一家酿酒厂的制曲工,他也在一个外国村庄或城镇做兼职。他还当过五年的邮递员。他去过彼得堡,服过兵役,见过进步的大学生,知道一些革命者反抗沙皇的故事。我妈出身贫寒,从小就要给别人打工,放鹅,种菜,看孩子。他们婚后生了六个孩子,两个夭折。奥斯特洛夫斯基最小,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妈妈们除了做家务,带孩子,还要给别人缝缝补补,做女佣。在他十岁的时候,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为了躲避战争,全家搬到谢佩托夫定居。这个时候,生活就更加艰难了。
二十六岁时,他开始写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27岁完成了我的第一本书,第二年就出版发行了。1934出版的小说大获成功,他也被苏联作家协会接纳为会员。随后,奥斯特洛夫斯基开始写另一部三部曲小说《暴风雨的诞生》,以表彰他的创造性工作和在文学上的杰出贡献。三十岁时,第二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问世。31岁获得列宁勋章;三十二岁时,1936年12月14日,他完成了另一部小说《暴风雨的诞生》(上)的修改。八天后,12月22日,他去世了。遗体被安葬在莫斯科的新圣徒公墓。
名人评价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创作在俄罗斯文学和戏剧中具有珍贵的美学价值。俄罗斯重要的批评家和作家,如多布罗柳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屠格涅夫、涅克拉索夫、冈查罗夫、普列汉诺夫和卢娜·察尔斯基,都从不同角度高度评价了奥斯特洛夫斯基。多布罗柳波夫认为奥斯特洛夫斯基是一个熟悉俄罗斯生活的人,是人类心理的天才画家,是人物描写的大师。他说奥斯特洛夫斯基能把握生活的本质和时代的脉搏。他把《雷雨》之前许多戏剧中描述的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俄罗斯生活称为“黑暗王国的变种”。这一期的文章名为《黑暗王国》,是俄罗斯社会和文学史上的重要文献。《雷雨》一出现,多布罗柳波夫马上写了一篇新的纪实论文《黑暗王国的一缕光》。他认为《雷雨》的女主人公卡捷琳娜在宗教迷信、封建势力和愚昧习俗的压迫下,勇敢地进行了抗议。她投河自杀,预示着在俄国革命日益成熟的形势下,一个善良美丽的女人终于忍无可忍。这是革命浪潮即将到来的第一个迹象。
我的印象
他以惊人的毅力与疾病作斗争,并在弥留之际写出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只有像我们这样的人,只有像我们这样热爱生活、为建设一个新的更好的新世界而疯狂奋斗的人。只有像我们这样能够理解和看到生命全部意义的人,才不会随便死去,哪怕只有一点点机会,我们也不能放弃生命!”这段话很经典,深深打动了我。他的人生很坎坷,但他为什么要让自己活着?是毅力。毅力给了他无穷的力量,上帝给了他三次生命。和他一样,少年时,他英勇战斗,热爱祖国。在战场上,他身负重伤,稍加修养就立即投入革命工作。为什么?还是毅力。年轻,后来生病了,但他一直忘我工作,不想放弃。毅力真的是一种毅力!
学校保罗
保罗。Kochakin离开了学校。因为他补考的时候,在瓦西里神父做的复活节蛋糕的面团上撒了灰。
性格特征
固执,顽皮,敢于质疑(圣经),大胆
感觉
虽然保罗在学校给我留下的印象是调皮捣蛋,但我也觉得牧师很残忍,很残忍。保罗的学校生活短暂却不平静,他的想法和做法无论对错都会受到打压,这让我觉得不公平。保罗将来没有机会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接受教育。与我们相比,这是一件悲惨的事情。在这一部分的开头,有一个牧师的声音。顺着神父的正面描述,一个狠毒的神父形象被刻画的惟妙惟肖。可以说,牧师既是压迫者,也是被压迫者。况且保罗和其他一些同学敢怒不敢言,也从侧面进一步说明。和现在的九年义务教育比起来,我们是多么幸福。因此,我们不能在学校浪费时间,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另外,我也很佩服保罗的固执和模糊的尊严。虽然保罗没有公开爆这种尊严,但我从他的话语中听出了一种沉重。
车站食堂保罗
在这里,保罗结识了弗洛里亚,并被派去负责烧茶炉、擦刀叉和倒脏水,饱受侍者等人的压迫。他也看到了弗洛里亚被普罗霍尔压迫,于是保罗的哥哥阿尔焦姆就想安排哥哥另谋高就。有一天,保罗因为一件事被服务员打了一顿,于是阿尔焦姆去打普罗霍尔,让他弟弟去发电厂工作。
性格特征
有正义感,痛恨压迫者,有美好的向往,热爱家人。
感觉
保罗悲惨的成长过程让我既同情又愤怒。对他不幸童年的同情,并没有在父母亲人的呵护和老师们的勤勤恳恳的教导下,在愤怒的压迫者的无理说辞和命令下,在生活底层的黑暗中,开花结果,灿烂成长。
恐怕这只是个开始。
在沙皇统治的时代,有多少人没有像保罗·科查金小时候那样,在别人的训斥和压迫下成长?这个成长过程是艰难的。未来,人们会了解更多的社会现实,面对更多的政治黑暗。小说中的保罗形象不仅是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本人的形象,也是当时所有悲惨少年的一个缩影。
但保罗还是有自己的愿景和向往。他会在读书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同情和他一样被压迫的人。这也是小保罗乐观的一面。
严重受伤后的保罗
保罗受了重伤,却奇迹般地恢复了意识,最后因为和托尼娅发生冲突而分手。后来保罗参加了肃反工作,身体受到很大影响,就去了铁路工厂,担任团支书。
在修建铁路的时候,保罗再次生病回家,但是其他人误以为他已经死了。起死回生后,保罗坚持要去谢佩托夫。
感觉
战争令人憎恶。摧毁了多少人和物?我相信生活在如此混乱环境中的人们一定非常祈求和平。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中,但我们仍然不能幸免于与一些地方的战争。所以让我们呼吁和平,维护和平。
保罗身心残疾,坚持工作。他本可以申请养老金,在家享受幸福,但他没有,而是选择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党的事业中。我钦佩他的毅力、顽强的意志、奉献精神和勇气。
失明后的保罗
保罗失明后,他又去了医院。一次手术后,他决定通过文学再战。他的妻子达雅成了正式党员。保罗申请住在莫斯科。在妻子和母亲的支持下,保罗开始写小说《风暴之子》。朋友看了稿子,说他写得好。保罗有一个秘书,Galia。
保罗写完信后,他妈妈把包裹送到了邮局。经过长时间的等待,一份来自国务委员会的电报写道:这部小说受到高度赞赏,将很快出版。祝贺它的成功。保罗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他拿起新的武器,回到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
感觉
付出多少,回报多少。凭借非凡的意志和努力,保罗成功了。结局是美好的,过程却是艰辛的,其中有酸有甜有苦有辣,也有无奈或欢喜或痛苦,构成了他非凡的传奇人生。
小说其实是作者的一个形象,表达了他不向命运低头的革命精神。也告诉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他们不屈服,就能创造奇迹。
希望能帮到你,谢谢!感觉可能有点短,缺点请大家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