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生如何期待高考1500字作文?
现在的入学考试形式,作为招生工作的首要环节,还是很陈旧的,只是由高校美术系勾画出来的。
考试为例:目前我国的美术高考主要继承了欧洲学制的模式,侧重于造型和现实因素的测试。考试内容以静物、石膏、人像为主(即使有些创作题涉及中国传统艺术也很少),考试内容过于单一,严重滞后于国际范围内的现当代视觉艺术知识体系,将不同的艺术专业放在单一的技能考核中。这种考核形式在艺术教育之初就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和审美感受力,艺术的国际性和民族性也随之丧失。中考的作用是选拔人才,但这种旧的中考很难选拔出有艺术天赋和潜力的优秀艺术人才。
2.不重视文化理论课。
现行的艺术类招生制度使得考生轻视文化理论课,部分考生认为文化课成绩跟不上就可以转到艺术类专业实现大学梦,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对文化理论课的漠视,如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重要课程。他们对美术基础理论知识也缺乏兴趣,对很多国内外知名艺术家一知半解,甚至闻所未闻。由此可见,忽视文化理论这门课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还会导致艺术生在越来越窄的艺术道路上离真正的艺术越来越远。令人欣慰的是,这种情况已经开始改变。近年来,很多学校开始增加文化课在高考中的比重。
3.对国内外艺术发展的历史和流派知之甚少。
现在很多艺术生对起源于中国的具有深厚人文精神和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知之甚少。很多人不知道中国历代的画派和代表人物,也不知道什么是传统书法风格。至于一些世界知名的艺术形式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他们却知之甚少,这是当今艺术教育的悲哀。
(二)国内美术高考研究的现状
陈丹青在《艺术学院与艺术教育——论中国艺术教育的困境》一文中分析了当前的教育现状,指出了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缺失和高校人文教育的紧迫性,并提出了一些改革的解决方案。
滕建志在《从“美术高考”引发的对美术教育的思考》一文中指出,高校美术专业扩招导致教育资源稀释、学生盲目报考美术专业导致专业水平下降、优秀教师缺乏、基础训练薄弱,是高校美术教学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谢宇轩认为,随着改革开放以来高等美术教育的快速发展,美术高考补习班应运而生,成为一种颇具规模的美术教育新形式。为了客观全面地分析其对社会和高等艺术教育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首先要找到其形成和发展的根源,以便相关教育管理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宏观调控,使其在艺术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
教育部国家美术课程标准核心组成员、上海市中学美术课程标准核心组成员、上海市特级美术教师程明泰在《加强美术高考现象研究势在必行》一文中,分析了美术高考独特性的历史、特点和局限性, 希望美术高考本身有更多的文化意蕴,提出从应付考试转向理性思考,呼吁大家加强对美术高考现象的研究。 本文除了很好的总结了艺术高考的原因,还对艺术高考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中的弊端及对策》一文中,石聚焦当前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观察其运行情况,分析当前高招中的种种弊端,并以此为重点展开话题,最后着手“改进对策”。
刘健、陈瑞三、姚鹏远在《论美术高考改革》一文中分析了多年来美术高考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如专业加试时间长,美术专业成绩与文化成绩比例不合适, 并提出了美术高考改革的关键环节和方法:文化考试要结合美术(或艺术)考试发展的需要,专业加试要制定统一规范的美术学科招生制度。 刘显成在《西部地区美术高考的社会矛盾与对策》一文中指出,如今,时代赋予美术教育新的任务,就是缓解就业压力,稳定人心,培养能够充分就业的美术人才。这个观点挺新颖,也挺有道理。
吴旭在《艺术高考背后》一文中,分析了艺术高考形式亟待改革的现实,以及考生过多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指出艺术院校应加强自身建设,呼吁大家理性对待艺术教育。袁在《美术高考方式方法探讨》一文中探讨了当前美术高考中存在的一些严重问题以及美术教育中美术技术、创造能力、创新思维、美术技法的现状,希望重新认识美术高考,找出那些符合美术教育规律的考试方法。
谢建华在《艺术高考制度现状分析及对策》一文中指出,多年来,由于艺术高考制度的滞后和高考内容的固化,已经偏离了考试的实质目的,影响了生源质量,也影响了艺术考前的科学训练和考生综合艺术素质的培养。认为美术高考既要适应社会和国家的要求,又要不断改革和完善其机制,这是今后美术教育蓬勃发展的重要保证,改革势在必行。傅秀飞在其硕士论文《艺术高考综合论》中对艺术高考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制度实施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试图揭示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并提出一些合理可行的改革建议。
蒋嘉在其硕士论文《我国现行艺术高考制度研究——以艺术高考为例》中,主要论述了艺术高考的“预科教育”、考试内容和方式、阅卷方式、评分标准和最终录取标准,认为在我国现行艺术高考制度中,三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近年来我国高校艺术生素质持续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