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障碍简介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双相情感障碍病因学5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5.1诊断要点6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6.1住院治疗6.2躁狂发作的药物治疗6.2.1碳酸锂6.2.2抗癫痫药6.2.3抗精神病药6.3抑郁发作的药物治疗7参考:1双相情感障碍的相关药物此为重定向词条,* * *享有双相情感障碍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双相情感障碍已自动替换为双相情感障碍。可以点这里还原原貌,也可以用备注展示1拼音Shuāng Xiàng qíng gǎn zhàngàI m n zhàng yi。

2英文参考双足情感障碍【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版。化学品和生物制品]

3概述双相情感障碍又称双相情感障碍,一般指以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为主的一种心境障碍[1]。

德国人Leonhard(1957)首先提出情感障碍可分为单相情感障碍和双相情感障碍两大类。所谓双相情感障碍,指的是躁狂发作和抑郁。资料显示双相障碍的风险率低于单相障碍,双相患者的遗传倾向高于单相障碍。另外双相障碍患者往往起病早,预后不如单相障碍患者好,但对锂盐效果好。根据CCMD-ⅱ-R,双相障碍可分为躁狂期、抑郁期、混合型、快速循环型和其他亚型。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时,表现为情绪高涨、言语增多、活动增多;但抑郁症发病过程中会出现抑郁、思维迟钝、活动减少等症状[1]。重症患者在发作高峰期还可能出现幻觉、妄想或紧张性症状等精神病性症状[1]。双相情感障碍通常有阵发性病程。躁狂和抑郁往往反复或交替出现,但也可以混合存在。每次发作的症状往往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躁狂发作持续65,438+0周以上,抑郁发作持续2周以上),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产生不良影响[65,438+0]。

4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尚不清楚[1]。大量研究资料提示,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对本病的发生有明显影响[1]。

5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双相情感障碍的特征是反复发作(至少两次)明显的情绪和活动水平障碍。有时,该障碍的特征是情绪高涨、精力和活动增加(躁狂或轻躁狂),有时是情绪低落、精力和活动减少(抑郁)。间歇期通常表现为完全缓解。与其他心境障碍相比,这种疾病在两性中的发病率更接近。因为躁狂患者相对较少见,且与至少有偶发性抑郁发作的患者相似(在家族史、病前性格、发病年龄、远期预后等方面。),这样的患者也属于双相情感障碍。[1]

躁狂发作通常突然开始,持续两周至四五个月(中位数约为四个月);抑郁持续时间往往更长(中位数约为六个月);但除了晚年,很少超过1岁。这两种类型的癫痫发作通常继发于应激性生活事件或其他精神创伤,但应激的存在不是诊断的必要条件。第一次发病可见于从童年到老年的任何年龄。发作的频率、复发和缓解的形式差异很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缓解期趋于缩短。中年以后,抑郁症变得更普遍,持续时间也更长。[1]

双相情感障碍,目前轻躁狂诊断的要点是哪个[1]:

诊断需要:(a)当前发作符合轻躁狂的标准;和(b)过去必须有至少一次其他情绪发作(轻躁狂、躁狂、抑郁或混合);

双相情感障碍,目前是无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的主要诊断点[1];

诊断需要:(a)当前发作必须符合无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标准;和(b)过去必须有至少一次其他情绪发作(轻躁狂、躁狂、抑郁或混合);

双相情感障碍,目前是躁狂发作伴精神病性症状的诊断要点[1];

诊断需要:(a)当前发作必须符合躁狂发作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标准;和(b)过去必须有至少一次其他情绪发作(轻躁狂、躁狂、抑郁或混合);

双相情感障碍,目前轻中度抑郁症的诊断要点是哪个[1]:

诊断需求:(a)当前发作必须符合轻度抑郁发作或中度抑郁发作的标准;和(b)过去必须至少有一次轻躁狂、躁狂或混合情绪发作;

双相障碍,目前是无精神病性症状的重性抑郁发作的主要诊断点[1];

诊断需求:(a)当前发作必须符合无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的标准;和(b)过去必须至少有一次躁狂、轻度躁狂或混合情绪发作;

双相障碍,目前是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的重性抑郁发作的诊断要点[1];

诊断需要:(a)当前发作必须符合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的标准;和(b)过去必须至少有一次躁狂、轻度躁狂或混合情绪发作;

双相情感障碍,这是目前混合状态诊断的重点[1]:

患者过去至少有一次躁狂、轻躁狂或混合情绪发作,现在要么处于混合状态,要么表现为躁狂、轻躁狂和抑郁症状的快速转变。

5.1诊断要点虽然双相情感障碍最典型的形式是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由正常的情绪分开;但抑郁情绪伴有数天至数周的多动和言语强迫,躁狂情绪和夸大状态伴有激越、精力下降和本能驱力的情况并不少见。抑郁症状和轻躁狂或躁狂症状也可以快速转换,每天不同,甚至有时不同。如果两组症状大部分时间都很突出,且发作持续至少两周,则应作出混合性双相障碍的诊断[1]。

6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以情绪稳定剂的综合治疗为基础[1]。双相情感障碍几乎一生都以循环的方式反复发作,其频率远高于抑郁症,尤其是循环病程快的患者[1]。所以双相情感障碍往往是一种慢性过程性障碍,其治疗目标不仅要缓解急性症状,还要坚持长期治疗的原则,防止反复发作[1]。

6.1双相情感障碍的住院治疗首先必须保证患者的安全,临床医生需要判断患者是否应该住院。住院的指征是:自伤、自杀、伤害的危险;患者整体能力下降,无法进食,无法躲避环境;症状迅速恶化,如高度兴奋、冲动、自伤等严重伤害自己、危害他人的行为;缺乏或失去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的支持。[1]

6.2躁狂发作的药物治疗6.2.1碳酸锂碳酸锂的主要适应症为躁狂,是目前治疗躁狂的首选药物,还可预防躁狂和双相情感障碍的躁狂或抑郁发作[1]。

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也可以用锂盐治疗[1]。可作为治疗精神分裂症伴情绪障碍和激越症状的协同药物[1]。

急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严重心血管疾病、重症肌无力、妊娠前三个月及钠缺乏或低盐饮食患者禁用[1]。

帕金森病、癫痫、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神经性皮炎和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慎用[1]。

碳酸锂的有效剂量范围为750 ~ 1500mg/d,偶尔可达2000mg/d..一般先给250mg,每日2 ~ 3次,饭后口服,剂量逐渐增加,3 ~ 5天内逐渐增加到治疗剂量。一般至少需要1周才能生效。维持治疗剂量为500 mg ~ 1500 mg/d,年老体弱者应适当减量,与抗抑郁药或抗精神病药合用时也应减量。由于锂盐的治疗剂量接近毒性剂量,因此除密切观察病情和治疗反应的变化外,还应动态监测血锂浓度,根据病情、治疗反应和血锂浓度调整剂量。急性治疗时血锂浓度应维持在0.8 ~ 1.2 mmol/L,维持治疗时维持在0.4 ~ 0.8 mmol/L,血锂浓度上限不超过1.4mmol/L,以防锂盐中毒。[1]

碳酸锂的副作用与血锂浓度有关[1]。一般在服药后1 ~ 2周出现,也有出现较晚的[1]。根据副作用发生的时间,可分为早期副作用、晚期副作用和中毒前兆[1]:

①早期副作用:虚弱、乏力、嗜睡、手指震颤、厌食、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便溏、腹泻、多尿、口干等。[1].

②晚期副作用:患者出现持续多尿、多饮、体重增加、甲状腺肿大、粘液水肿和手指震颤。粗糙震颤提示血药浓度接近中毒水平[1]。

③锂中毒前兆:呕吐、腹泻、全身震颤、抽搐、行动迟缓、嗜睡、头晕、口齿不清、意识障碍。应立即检测血锂浓度,若血锂超过1.4mmol/L,则应减量。如果临床症状严重,应立即停止锂盐治疗[1]。

6.2.2抗癫痫药物治疗1)丙戊酸钠:丙戊酸钠对躁狂的疗效与锂盐相同,对混合性躁狂、快速循环双相障碍及锂盐治疗无效者可能疗效更好。丙戊酸钠开始小剂量,每次200mg,每天2 ~ 3次。200mg。每隔2 ~ 3天添加一次。剂量范围为800~1800mg/d..治疗浓度应达到50 ~ 100 mg/L,常见副作用为胃肠道症状、镇静、共济失调、震颤。转氨酶升高较为常见,造血系统不良反应少见。极少数患者出现罕见的中毒性肝炎和胰腺炎,这是一种罕见的异质性反应。治疗期间应定期检查肝功能和白细胞计数。目前国内丙戊酸钠无治疗双相障碍的适应症,应引起重视。[1]

2)卡马西平:对治疗急性躁狂和预防躁狂发作有效,尤其适用于锂盐治疗无反应、不能耐受锂盐副作用、快速循环发作的躁狂患者。应该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到600 ~ 1200mg/d,分2 ~ 3次口服。剂量增加过快会导致头晕或* * *共济失调。卡马西平具有抗胆碱能作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视物模糊、口干、便秘等副作用。皮疹较为常见,严重者可出现剥脱性皮炎。偶尔会引起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肝损伤。应监测血象的变化。卡马西平因其严重的不良反应已很少用于临床。[1]

6.2.3可选择有适应症、情绪稳定、安全性高的抗精神病药物[1]。

氟哌啶醇是一种传统的抗精神病药,能迅速控制急性躁狂发作。严重发作时,每天肌注氟哌啶醇2 ~ 3次,每次5 ~ 10 mg。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中,奥氮平、利培酮联合喹硫平、碳酸锂可治疗躁狂发作,氯氮平联合碳酸锂可治疗难治性躁狂。抗精神病药物的剂量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药物不良反应。[1]

6.3抑郁发作的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