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明的理论成就
1.在GIS空间关系研究领域,负责完成“Voronoi空间数据模型若干基础理论问题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提出了基于Voronoi图的九交数学模型(简称NIV)和4-Adj模型,从思想上突破了“空间关系的研究只考虑空间目标本身,而忽略空间目标所占空间”的局限。基于此,已出版的学术专著《空间关系描述的Voronoi原理和方法》系统地论述了空间关系认知的形式化描述和数学表达。本书为动态GIS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可行的动态数据结构和空间关系动态推理的理论与方法。
2.在动态GIS的研究领域,较早系统地讨论了移动GIS、移动GIS和动态GIS的概念及其区别,提出了动态GIS的体系结构,设计了适用于便携式智能终端的分层分块数据物理存储结构及其实现算法,开发了PDA、GSM、GIS和GPS的原型系统,丰富了我国动态GIS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3.在三维GIS研究领域,在林宗建院长的直接领导下,提出了基于无人机的单芯片多影像立体测量技术和方法,解决了三维数字城市数据获取的“瓶颈”。同时,开展了对现实世界的形式化描述与表达、空间实体划分和数据组织的研究,开发了基于全组件技术的三维GIS软件平台,形成了从数据采集、高效测量、建模、三维GIS到应用的三维数字城市建设的完整理论和技术体系。
4.在人口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领域,系统论述了人口信息与地理信息相结合的必要性。在总结统计人口地理信息系统和公安户籍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示范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人口信息规则空间分布(DPM:数字人口地理模型)和不规则空间分布的技术方法,以及人口GIS设计、建立和应用的理论与方法。在数据挖掘领域,结合空间数据的特点,提出了空间数据挖掘的三个层次、三个领域的理论体系。以1: 25万地形图数据为例,进行了时间域、空间域和属性域的深度挖掘,取得了较好的理论研究成果,为空间数据挖掘研究提供了参考。
5.在航测遥感研究领域,探索了1: 10000航空影像与15m分辨率TM影像的高精度融合。完成了达到国际水平的香港政府资助项目“数据压缩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并在《地理信息科学》发表学术论文,提出了国际公认的图像数据压缩评价体系和方法。
6.在城市GIS研究领域,提出了“精细城市GIS”和“正射影像GIS”的理论和框架,突破了国内外城市GIS的传统框架。在此基础上,他们在国家计委“中国人口GIS技术支持系统”项目中负责公安户籍,并参加了公安部“九五”科技成果巡回展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已承接“数字威海”、“数字义乌”等项目,在数字城市、数字区域建设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和创新。
7.在数字城市领域,牵头建设国家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拉动地方财政投资超过6543.8亿。安全处理和* * *共享技术催生了中国的导航产业,每年提供超过60万个导航插件,形成了6543.8+02亿的年产业规模。开发的软件已应用于全军后勤系统,为国防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空间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