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7

看到下面的作文题目,我百感交集,内心很复杂,感动又感伤。同事们对中文的热爱让我感动。可悲的是,语文教学成了应试教育的工具,极端的功利主义似乎淹没了语文的美好。学语文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能不能快速提高才是检验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尺。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作。(60分)

在阅卷时,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的老师经常向中国老师抱怨:“学生连题都看不懂!不啃字怎么做题?”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中流砥柱钟南山院士最近和大家分享了他的学习心得:“学好语文是关键,学好语文可以分析、综合、总结事物。”

近日,武汉发布的32张抗疫感恩海报获得无数赞。“明年三月,咱们一起上楼看春风”,“八闽来助,江城有福”...32个美丽的地方,用32个独特的词,让人觉得美好,充满希望。

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回应美国对中国抗疫努力的诋毁:“不为所欲为,为己所欲为。”这是孟子说的,意思是做事不成功,一定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大量网友在称赞他“好反驳”的同时,也感慨:“中文没学好,看不懂中文!”

学生陈骁经常在课堂上宣扬中文学习的无用性。作为陈骁的同学,看了以上材料,你对语文学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反驳陈骁的论文。

要求:结合材料,选择自己的角度,确定自己的思路,拟定自己的标题;符合身份和情况;符合文体特征;不得抄袭或复制;不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学习怎么会没用?

文/向斌

当“重理轻文”逐渐成为一种教育流行病时,一些文科科目自然被从学习中边缘化。这不,班里的同学陈骁最近不断宣扬“国学无用论”,不难想象会有一批同学成为他的支持者。

陈骁为什么会成为“中国无用论”的鼓吹者?无非是他觉得语文难学,拿分太慢。语文不像数学、物理那样“加分”,或者说没有“科技含量”。中国人不能白解决实际问题。所有这些论调的本质,其实都是短视而肤浅的“功利主义”。说白了,要么是高考指挥棒下唯分数论的综合症,要么是片面追求实用价值的不良反应。

其实,何止是“陈骁的同学”?估计还有“陈老师家长”或者“陈老师”也在质疑国学的意义。于是,越来越多的“陈骁同学”变得自信起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学好数理化,考个顶尖大学。至于语文,分数一般,学习还凑合。

?用你考了多少分来衡量国学的价值,和在菜市场买菜卖肉是一样的,有点市侩。语文学习,只到高考?显然,这是荒谬而短视的。而且,这是对教育这个病的反应,不轻,是可以治愈的。汉语,从咿呀学语到临终遗言,伴随了我们一生。这样一门几乎贯穿一生的学科,怎么会“无用”呢?

?经常听到数学物理老师抱怨学生看不懂题,判断不准。我应该叫谁这个板?叫中国人?恐怕我要叫一个不认真学中文的人了。但是文史哲不分,语文过不了,其他文科科目也难得学好。张口说话,用笔写字,一切都离不开语文学习。饿了吃,渴了喝,也是一样的自然,但是有人说“国学无用”。睁眼说瞎话不是骗人的吗?

而语文学习的运用,又何止于此?当你看到武汉感恩海报中的“八福建人来帮忙,江城有福”这句话,你是否被感动了?当你听到外交部发言人引用“不做对的事,也要做对自己的事”时,你是否能感同身受于圣人孟子?国学不仅仅是语言的运用,更是文学的审美,持续的文化甚至是无声的浸润,滋养着我们的心灵和生活。钟南山院士说“学好语文最重要”,所以恭维语文学习不值得。高中生陈骁说“国学无用”,浅薄可见一斑。

奉劝陈骁不要再传播“国学无用论”了。误己误人,这是天大的事。也建议各位同学擦亮眼睛,放聪明点,不要被“国学无用论”所诱惑。

简短评论:

本文改编自《考场44分作文》,沿用了原来的思路和基调,但修改了语言表达,落实了写作任务。反驳过程直接针对“国学无用论”,反驳过程按照要求,结合作文材料,突出反驳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