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级毕业生心理危机的成因及干预研究论文
大四毕业生面临着社会、学校和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如学习与就业压力的冲突,观念更新与价值多元的碰撞,社会交往与沟通障碍的并存,这些都导致了大四毕业生的心理危机。
本文从个体和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了高年级毕业生心理危机的成因和主要表现形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理的高年级毕业生心理危机干预措施,为构建有针对性、系统性的高年级毕业生心理教育危机干预体系奠定了基础。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人才和创新群体,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希望与失望、机遇与挑战、压力与动力并存,使得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呈上升趋势。由于他们的心理危机没有得到妥善有效的处理,最终恶化为极端事件,不仅危害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影响家庭、校园乃至社会的和谐稳定[1]。因此,重视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其干预的研究,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保障和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安全,培养大学生的危机意识,对于预防危机事件的发生,维护校园和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
摘要:本文从个体和环境两个层面,分析了高年级毕业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和主要表现,并提出了合理的高年级毕业生心理危机干预措施,为构建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高年级毕业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奠定了基础。
首先,分析了高年级毕业生心理危机的特点
据统计,我国大四毕业生自杀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作为一个值得骄傲的大四毕业生,经过大学前三年的学习和锻炼,自己的知识和才能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很快就会成为为社会释放能量的嫩芽,但却一个个掉队了。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哀,也是家庭的不幸和创伤,更是社会的巨大损失。这些悲伤和不幸的罪魁祸首是各种原因造成的心理危机。大四毕业生面临的社会竞争和初次接触社会的不适应性明显高于其他专科生。心理危机一旦形成,他们表现出来的行为和带来的后果是不可挽回的。
大四毕业生往往无法利用现有的资源和通常的应对机制来应对和处理严重的心理危机。这些危机往往会突然出现,出乎意料。如果不及时处理,会给社会、学校和家庭带来重大损失[2]。
大学生的年龄通常处于青春期的末期和青春期的初期,他们的理性和自我调节能力在逐年增强[3]。在这个阶段,个体身体发育成熟,心理发育相对落后。他们希望自己能像成年人一样处理问题。同时,他们心理发育的不成熟和社会成熟感的滞后,使他们体会到理想期望与现实结果的强烈落差所带来的挫败感[4]。这种挫败感在高年级毕业生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和爆发,因为他们面临着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多重期望,这些期望要求他们用一个完美的毕业归宿作为答案,这与现实的残酷和自身能力的不足形成了强烈的冲突。其次,大四毕业生对社会的自我认知还处于逐渐形成的过程中,对周围人的评价异常关注和在意[5]。
在整个大学期间,大四学生的处境非常复杂,既要忙于完成学业,又要提高求职能力,再加上来自家庭和友情的心理压力。大四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几乎跌到了大学生活的低谷,严重者出现了心理危机。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控制和缓解,危机将导致高年级毕业生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功能障碍,以及校园和社会的混乱。总结起来,大四毕业生的心理危机表现为突然性、紧迫性、集中性和痛苦性[5]。
二,高年级毕业生心理危机的成因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竞争异常激烈。大四毕业生处于社会、学校等多种因素的冲击下,导致大四毕业生心理负荷剧增。原因如下。
(一)社会竞争的加剧对高年级毕业生心理危机的加剧
高考是大学生在中学阶段的终极目标。在强大的指挥棒带动下,学生的全部精力都被调动起来用于高考,其他事情根本无暇顾及。但在大学阶段,尤其是大四阶段,大四毕业生为了赢得求职,不得不提高自己在大学学习各方面的“筹码”——考证热,充分体现了这种心态。而这些“筹码”在自己的大学学习阶段往往难以达成目标,使得大四毕业生在求职就业中把这种竞争演绎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加剧了大四毕业生的心理危机。此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严峻,对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择业和就业的难度也越来越大[6]。在沉重的就业压力下,大四毕业生不得不面对实习、毕业、就业等许多与人生规划相关的重大事件。在这些关键过程中,他们不得不承受各种思想负担,如自我期待、成长焦虑、情感困惑等。,而他们不成熟的心理发育使他们无法靠自己的心理能力解决压力。这辈子积累的不可承受之重,最终以心理疾病、行为问题、身体疾病的形式爆发出来[7,8]。
(二)家庭对高年级毕业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大四毕业生经历了考上大学的喜悦,进入大学初级阶段的迷茫,对大学生活的逐渐适应,大学专业知识的学习,自身能力的提升。在这些过程中,他们和家人都付出了很多。在此之前,许多因素已经影响了大学生的性格和感知,也影响了大四毕业生的心理健康。首先,家庭经济能力的影响。比如,高等教育是非义务性的,学生要承担更多的学费和生活费,对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造成很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从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往往从交往中退缩;在选择工作的时候,你就更不自信了。其次,家庭教育的影响。受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在培养孩子的性格方面存在严重缺陷,也会导致孩子的心理危机。再次,家庭对子女期望过高,毕业找工作时却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加剧了大四毕业生心理危机的集中爆发。
(三)自身人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心理抑郁的大四毕业生往往有些内向,有着不同的极端心理,比如自卑、自负、不平衡。自卑的学生大多认为自己在某方面不如别人,从而产生消极情绪。他们在求职时,对社会充满向往,但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上,却缺乏自信,自我否定,产生自卑心理[9]。而有些同学认为自己专业好,能力强或者是名校的学生,认为自己各方面都比别人优越,导致极端自负。这些都导致了部分大四毕业生的心理不平衡,自然导致部分毕业生遇到挫折时产生不满和不平衡,从而造成严重的心理危机。
三,高年级毕业生心理危机干预分析
针对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危机,本文提出了基于“高年级毕业生”的心理危机干预措施,以有效预防高年级毕业生面临的心理危机。
(一)加强心理健康意识的培养,树立面对挫折和压力时乐观理性的态度。
很长一段时间,从小学到大学,社会,学校,家庭等。很多时候只强调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异,而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挫折缺乏一个理性的引导和教育。因此,在指导大四毕业生时,面对挫折和压力,一定要迅速树立乐观理性的心态,培养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化压力为动力、逆境中抓住机遇、理性分析失败原因和自己在竞争中处于何种地位的能力。此外,在对高年级毕业生进行指导时,要加强对他们心理保健意识的培养,有意识地培养他们通过肯努力去品尝成功的喜悦,坚定他们做出自己认为重要和正确的决定或事情的决心[10,11]。另外,大四毕业生在指导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在多层次、多元化的社会中定位自己。他们要学会包容,培养毅力,用积极的态度取代消极的思想意识,树立面对挫折和压力时乐观理性的态度。
(二)加强高年级毕业生与社会的交流,提高他们摆脱孤独的能力。
在指导大四毕业生时,要正确引导他们与社会交往,提高他们摆脱孤独的能力。往往有一定心理危机的大四毕业生,孤独感很强,增加了他们与社会和他人的疏远和隔阂,而这种疏远和隔阂会增加他们的孤独感,导致个人心理障碍。当今社会,随着交通的智能化,通讯的网络化,大部分毕业生都或多或少的经历过现实生活中孤独的痛苦[12]。相关统计显示,孤独感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普遍问题。因此,在与高年级毕业生的交流和训练过程中,要通过基本社交技能的训练,引导他们克服自卑,多与外界交流,走出孤独的恶性循环。
大部分有心理危机的大四毕业生都会自卑,不敢与人相处,从而造成自己的孤独感。针对这个问题,可以建议孤独感明显的大学生,在感到孤独时,可以利用现有的交流工具,比如用手机给长期不联系的朋友打电话,通过网络、QQ或微信与朋友聊天,交流或释放自己的感受,真正融入社会。其次,为高年级毕业生培养“忘我”与人交往的习惯。有时候和人相处会觉得很孤独,比一个人的时候孤独十倍。所以,在教他们与人相处的时候,不管是什么样的情况,都要做到“无私”,尽量为别人做点什么,让他们学会像温暖别人一样温暖自己。除此之外,真正教会他们如何享受自然。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充满了乐趣。如果他们能充分欣赏大自然的美,他们就会消除孤独。如果他们遇到挫折却又不想与人倾诉,可以跑到空旷的田野、海边或河边大声呼喊,释放内心的痛苦,让心情在自然的微风下更加愉悦[13]。
(三)建立高年级毕业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建立高校高年级毕业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对指导大学生认识、处理和预防心理危机具有重要意义。明确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多个主体的分工和责任,可以有效地配合各教育主体,解决心理危机中深层次的心理问题,实现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最高目标[13]。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建立,可以有效培养学生预测、预防和处理危机的功能,有效帮助学生合理利用前几年在学习或锻炼中获得的优势,帮助高年级毕业生尽快适应社会生活,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心理危机干预系统致力于预防危机的形成和爆发,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14]。因此,需要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加强心理咨询机构的建设,建立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从而有效地帮助高年级毕业生减轻心理压力,教育和指导他们应对心理危机,使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真正进入学生教育和管理的议事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