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勤不到5公里会伤车吗?其实没那么严重

通勤不到5公里会伤车吗?其实没那么严重

磨损和积碳确实存在。

网上说的短途车伤主要是擦伤和积碳。这两种情况确实存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乔传伟有一篇硕士论文《汽车发动机润滑油低温性能研究》,上面写着。汽车发动机80%的磨损发生在冷启动瞬间,低温下发动机的磨损是正常工作温度的6倍。

如果你经常冷启动,发动机会磨损很多。每次运动前都不热身,关节和膝盖的磨损真的更严重。做不好会抽筋的。事实也是如此。

至于积碳问题,华南理工大学的王也有一篇硕士论文。你不妨听听《气道喷射汽油机进气门积碳机理及其预防的实验研究》,里面说。发动机经常在短期运转状态下工作,容易产生积碳。

因为发动机温度低,为了保证启动平稳和升温快,会增加喷油量,但也因为温度低,然后喷油量会变大,燃烧会不那么充分,会产生更多的积碳。所以这两个伤确实对发动机影响比较大。

很多车辆保养手册上都有写,关于“行驶条件不好”的文章也是这么说的。马自达3车主手册,经常从事短途驾驶,有提醒和警告,会对车况产生影响。

疼不疼开电池要多久?

还有一点大家提到比较多的是短途驾驶,电池没电了,还不错。汽车每次启动所消耗的电量,2分钟左右就可以充满。即使通勤距离不到5公里,也仍然需要2分钟才能到达。

说汽车会很容易坏,并没有那么夸张。

考虑到频率,其实伤害差别不大。怎么说呢?短途驾驶虽然对发动机有伤害,但还没有大到需要我们惊慌害怕的程度。仔细看的话,前面的描述里有频繁和频繁的词。

说人话就是:有量才有害。这就好比:砷,大量使用时有剧毒,少量使用时可以入药,可以治病。其实每天上下班不管是开5公里还是50公里,不都是两次启动吗?对吗?每个人都经历过两个冷启动阶段。

只有5km的人只在这个阶段开车;50km的人完成了5km的情况,又开了45km,对吧?所以“热车”这个阶段对发动机的损害是一样的。

只要不是开特别短的距离,比如1km以内,启动“哇”一声开出去,马上停车。一般来说问题不会特别大。

维护手册中有关于温度的特殊说明。

对短途驾驶影响较大的另一个因素是低温。这本保养手册的恶劣条件部分也有特别提到,很多都和短途驾驶写在一篇文章里。比如本田飞度的保养手册,网上都能找到。

在恶劣条件下写着:一次行驶8km以下,或者在冰点以下环境下行驶16km以下。这叫什么?这叫“条件差”,不是刮风下雨。所以冬天,尤其是北方的朋友,短途出行一定要注意车的水温。比如这条路用时不到2分钟,车开的时候水温还没上来,所以一天365天回来,损失也不小。

哪些是实际上没有谈过的?

除了上面提到的影响,还有一个问题其实被很多朋友忽略了。之前不是有一阵子很出名吗?意思是“增油、油乳化”吧?这其实和冬季短途驾驶有关。

东风汽车公司技术中心欧阳丹等发表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2018)。有一篇“解决直喷汽油机燃油稀释问题”的论文,上面写着。

低温启动时,由于喷油较多,湿壁情况相对更严重,即缸内壁面潮湿,燃油不能完全燃烧,这些燃油会通过缸壁流入曲轴箱。

短距离工况时,水温和机油温度较低,溶解在机油中的燃油来不及蒸发。长期积累会导致机油增多的问题。此外,由于窜气从燃烧室进入曲轴箱,水蒸气含量相对较高。

此时无论是直接接触机油,还是通过油气分离器,都会遇到与机油混在一起的冷凝结问题,同样的长时间积累会导致机油的乳化。

当然,这是非常极端的情况,常态真的不太可能发生。除非你的里程真的很短,然后温度很低,比刚才手册上说的那些更严重,那你就需要注意了。

即便如此,也不是解决不了。我们可以通过就地加热汽车来延长发动机的工作时间。只要温度升高,机油中混合的大部分汽油和水蒸气还是会挥发。

周末有时间多跑跑步,带朋友孩子逛街,对吧?发动机也是一次全热机运转,而不是一直冷机工作,机油中的汽油和水可以很好的分离。

维护周期可以适当缩短。

除了我刚才所说的,还有一件事需要注意。在低温环境下行驶这么短的距离,适当缩短保养周期是比较现实的。这个其实是写在维修手册里的。我猜你没注意。比如:马自达3,正常保养周期5000km或半年换一次油,工况不好缩短到2500km或三个月换一次。

好好照顾它。短途开车没问题。

一般来说,只要做好保养,只正常上下班,就不会经常在那里起步,短途开车也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