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论文
环境监测是指连续或间歇地测量环境中污染物的性质和浓度,观察和分析其变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的过程。环境监测的基本目的是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效果和趋势。环境监察制度是实施环境保护法律的重要手段,是环境保护执法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由于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具有覆盖面广、专业性强、成本高等特点,因此《环境保护法》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监测制度,制定监测规范,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监测网络,加强对环境监测的管理。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即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设立污染监测机构,制定统一的监测原则、程序和方法,组织监测网络开展环境监测,掌握和评价环境状况,为防治环境污染提供可靠的监测数据和科学的检测技术。组建监测网的目的是组织有关部门的环境监测力量,充分发挥各方面的技术设备和人才优势,调动各方面环境监测力量的积极性,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环境监测工作。随着各项环境保护法的实施,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逐步开展和加强,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环境监测计划
环境检测的流程一般包括接受任务、现场调查和数据采集、监测方案设计、样品采集、样品运输和保存、样品预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和综合评价。环境监测结果的科学准确,有赖于对监测过程中每一个细节的把握,以及监测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充分准备,监测前制定可行的监测方案尤为重要。环境监测主要由采样技术、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组成。在明确监测目的的前提下,监测方案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采样方案,包括设计网点、采样时间、采样频率、采样方法、样品运输、样品储存和样品处理;分析和确定方案,包括监测方法的选择、操作条件、质量保证体系的制定等。数据处理方案,包括数据处理方法、监测报告、综合评价等。
三、环境检测的内容
环境监测的内容分为:
1、污水监测
2、大气和废气监测
3.噪声监控
4、土壤污染监测
5、固体废物监测
6、生物污染监测
7、放射性污染监测
此外,还有振动监测、电磁辐射监测、热监测、光监测、健康监测等等。
四、环境监测的种类
1.监督性监测:也称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是对各种环境要素的定期、定期监测,是监测站的首要工作,用于确定环境质量和污染状况,评价治理措施的效果,衡量环境标准的执行情况,积累监测数据,一般包括对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的监督监测。
2.特殊目的监测:也称特殊情况监测或紧急情况监测,根据目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①污染事故监测②争议仲裁监测③评估验证监测④咨询服务监测
3.科研监测:又称科研监测,是一种高层次、高水平、技术复杂的监测,通常由多个部门、多个学科共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