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模仿过哪些作家?

我很惭愧的说,自从我青年时代对文学产生了兴趣,喜欢某人的文章就想模仿写点什么。这种模仿基本上从来没有成功过。过几天再看写出来的字,会有一种厌恶感。

这件事还得从当时如痴如醉的“青春文学”说起,不可避免的要提到景m .郭,我一直觉得他的散文比小说好太多了。他确实有写作天赋,但创造情节不是他的强项。文章中那些只有特殊年龄的人才能理解的矫情句子,常常让我深深佩服。我天真的以为我也一样,所以想拥有和他相似的风格。

=郭敬明

那时候的我,文笔沉郁,处处流露出灵魂深处的无奈和脆弱。甚至当我最好的朋友在我生日的时候送我一本漂亮的书,他在扉页上写道,当我看到一朵花枯萎的时候,他希望我不要对生活失望...我想象自己当时对着一朵花叹气,那画面太他妈恐怖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觉得自己的风格有所提升,但总体风格还是比较压抑。我抛弃了自己的失望和失落,进化成了灵魂深处的颓废和苍凉,只因为我遇见了安妮宝贝。她的文章让我觉得冰冷,孤独,厌恶这个世界。我意识到灵魂在肉体之外是无忧无虑的,同时也觉得这种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得虚无。

我在青春叛逆期喜欢上了这种基调,于是开始更喜欢棉裙白球鞋的孤独女生和白衬衫牛仔裤的颓废男生。那时候,我对自己的感觉好得不能再好了。写了几个看不懂的“爱情故事”,还挺得意的。多年后整理书籍的时候偶然看到了这些文章。我当时都不敢相信自己的人格可以被如此边缘化。我一定是被恶魔附身,被撕裂了。

安妮宝贝

后来看了庐隐的诗和好字,发现这是对悲伤的极致描写!我正在写作的小船又开始转舵,追逐她消失在惊涛骇浪中的生命,把感情埋葬在尘埃的海洋里,寻找那夜不倒的灵魂...

那段时间的寒假,我写了两篇作文,作为语文作业上交。一种是模仿庐隐的笔法描写节日夜晚看雪的心情,一种是描写小孩子放鞭炮的快乐瞬间。我语文老师的反馈是,他更喜欢我写的平实的。我心有不甘。问心情的文章不美吗?老师说字不错,字里行间却没有自己的影子。听完评价,我蓝瘦,香菇...

我尝试了各种我认为相似的风格,但我仍然对刘亮程深感悲伤。我没有史铁生那么沮丧,但还是输了。

高中毕业后我才知道,不开心的语气真的不适合我。毕竟平日里他们都觉得我是个逗。我没有真正理解老师的话。我单纯的认为还是写昂扬开朗的文章好,于是开始效仿冯唐,在笑与骂中想突出一个字:鸡巴!

=冯唐

事与愿违,我真的没有达到那个高度,因为我缺乏文学思想。笑着骂着还能抖,后期的公鸡真的动不了了...

上了大学,网游让我忘记了读书的习惯,脑子里空空的。就连开玩笑也经常让我想不出合适的词,更别说写文章了。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拿起汪曾祺先生的作品集,看到了短篇小说《非常》。我瞬间觉得脑子里有一万块pop rocks,一直到翻到最后一页,我都抓不住自己的独角兽手臂。

=汪曾祺

我不是在看文字,我是在看自然:一只水鸟擦过陆穗,飞向陆璐路飞!我不是在看文字,我是在看生活:用筷子戳咸鸭蛋,吱——红油就出来了!

那些我曾经不屑一顾的文字,也可以这么美好。十几年的墨山风水经验,他最缺的就是细节和真实性。于是我开始了最后一次模仿。我想多学点东西,好玩点,褪去所谓华丽的辞藻和想象中的悲伤气氛,写点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齐白石曾说,“学我者生,学我者死”。这句话适用于任何领域,用内涵和灵性为己所用还在发展。单纯的照搬照抄只能弄巧成拙。如果我上学的时候能明白这个道理,就不会有这么多黑历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