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伯家的苔丝》
?㈧小说的社会价值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最有影响力的作品。我相信每一个读者,看完小说都会问一个问题,是什么导致了苔丝的悲剧?
我想这样就会很容易理解哈代生活的那个时代,也就是小说的写作背景和作家试图反映的社会问题。
1,什么是维多利亚时代?
维多利亚时代,即维多利亚女王在位64年(1837-1901),被认为是世界之巅。当时英国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的70%,贸易出口比世界其他国家总和多几倍。大英帝国迎来“黄金时代”,进入“不落帝国”时期。其主要表现如下:
首先,科学发明的激增促进了工业的大发展。人们相信科学进步,对工业革命充满乐观和信心。汽船的出现给交通和贸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铁路交通四通八达,贯穿东西南北。在维多利亚和平繁荣的时代,机器取代了人力,吹响了用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手工业的革命号角。
第二,社会视野精彩宏大。英国是世界贸易中心和全球霸主。人们为这个无与伦比的位置而自豪,有一段记载生动地描述了当时中国人的心态:“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芝加哥和敖德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场;澳大利亚和西亚有我们的牧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有我们的牛;秘鲁运送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和中国为我们种植茶叶;我们的咖啡、甘蔗和香料种植园遍布印度群岛;西班牙和法国是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是我们的果园;我们长期以来生长在美国南部的棉田正在扩展到地球上所有温暖的地区。”
第三,女王成为了社会时尚的典范。维多利亚女王在位64年,国家进入了繁荣的巅峰。这并不是因为她做出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都不做,只是恪守立宪君主的职责,主动做时代的表率。她生活严谨,工作努力,对他人充满责任感,以崇尚道德修养和谦虚有礼著称。她既是贤妻良母,又是典型的淑女,是优秀的家庭主妇。
在女王的影响下,社会习俗发生了很大变化,形成了进步的性别平等和种族平等观念。饮食讲究,小厨具流行,烹饪书籍流行。英式下午茶就是在这个时期诞生的。据说,女王的侍从安娜每天下午都感到非常饥饿,所以她让她的仆人们带些点心来吃。许多人纷纷效仿,下午茶的习俗逐渐成为一种例行仪式。随着街上的茶馆对公众开放,茶会成了一种社交形式,贵族小姐和女士们经常在这里会见她们的男朋友。
第四,文学体裁眼花缭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太平盛世推动艺术界繁荣。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光芒四射,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第五,繁荣的背景下有隐忧。当中国人民陶醉在工业化的成果中,沉迷于世界霸权的无限骄傲中,以为这一切都是因为英国制度优越的时候,他们没有想到,很多社会弊病被掩盖了,然后制度发展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积累了各种社会矛盾。比如中国人道德滑坡,拜金主义盛行,贫富差距加大。到19世纪下半叶,美国逐渐崛起,英国从全球霸主的位置上走下来。很多人才开始反思和补救举国体制,但为时已晚。
第六,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出现。这一时期,小说广泛流行,繁荣发展。然而,一些有远见的学者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他们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的生活和命运,主动承担起批判社会、捍卫人民利益的责任。他们对非人的社会制度、拜金主义和堕落的道德、大规模的贫困和不公深感愤慨,试图通过作品唤醒社会。
作家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双城记》、萨克雷的《名利场》、勃朗特姐妹、盖斯凯尔夫人等都表达了对19世纪工业化带来的诸多变化和冲突的忧虑,给予劳动人民无限的同情。这就是哈代的时代背景。
哈代就是这些作家之一,他的《德伯家的苔丝》大胆地抨击了传统的维多利亚道德观。试想,在一个所有人都憧憬未来,陶醉于和平繁荣的时代,一个作家公开跳出来挑战女王的权威和世俗传统,需要多大的勇气?因此,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引起了激烈的争议。《无名的裘德》出版后,他不得不从写小说转向写诗。可见《德伯家的苔丝》在当时影响很大,这就是作品的社会价值。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分析苔丝三次离家出走来探究苔丝悲剧的原因。
2.苔丝离家出走了三次。
第一次离家:春瑞吉。16岁的时候,苔丝因为老马的去世,失去了主要财产,不得不屈服于父母的虚荣心,去春瑞吉认亲。几个月后,她被亚历克强奸了。这是泰丝的第一个受害者。
亚历克是谁?一个商人的儿子。他们家从外地迁来,买了德伯的姓,成了假贵族。因为他的财富和地位,他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这个角色代表了城市资产的舞台,暴发户凭借金钱地位扮演和压迫一个清纯美丽的农村姑娘。
第二次离家:塔布里乳品厂。20岁时,苔丝终于从过去的痛苦和耻辱中恢复过来,希望过上没有苦恼和轻蔑的幸福生活,却被新丈夫抛弃了。如果说亚历克对苔丝的伤害主要是身体上的,还有一部分来自家乡的流言压力,但克莱对她的伤害完全是精神上的,比第一次的伤害更深、更重、更严酷。
谁是克莱?他出身于一个牧师家庭,有知识,有学历,有地位,自诩思想开明,进步,却无法接受苔丝的贞操。他代表了自视甚高的都市知识分子,却无法摆脱世俗和传统道德的束缚,从而对苔丝造成了二次伤害。
第三次离家:冷库槐花。克莱抛弃了他的新婚妻子,去了巴西。苔丝不能呆在家里,再出去工作,一边挣钱,一边等着丈夫回心转意。然而亚历克出现了,他在苔丝父亲去世、家庭失去支撑、搬家找不到新房子的关键时刻,迫使苔丝委身做了他的情妇。他粗俗而放荡。除了富有,他无法为苔丝获得精神上的幸福和依赖,也从未想过给他一个正式的名字。他只是想把苔丝当作满足个人欲望和享乐游戏的对象。当克莱从巴西回来后,苔丝为了真爱毅然决然地杀死了邪恶的敌人,哪怕是被打得体无完肤。因为她觉得自己被亚历克骗了两次。
从上面的经历可以看出(1)苔丝的优点是:聪明漂亮,简单能干,不怕吃苦,个性强,富有家庭责任感,对爱情忠诚。(2)苔丝在成长,在成熟。第一次她年少无知,犯了失贞的错误。第二次当她满怀希望准备拥抱爱情的时候,她受到了更多的伤害。最后,她终于醒悟,决定反抗,宁愿做罪犯,也不愿再被折磨,被欺负。(3)苔丝反抗的只有亚历克吗?她反抗当时的社会。这仅仅是苔丝一个人遭受的不公吗?她是所有下层女性受害者的典型缩影。这是作家哈代想要反映的社会问题和思想主题。(4)作家以苔丝的悲剧命运,揭示了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与乡村社会的崩溃之间的矛盾和反差,以及上流社会的穷人为了生存而奢侈简朴所形成的巨大反差,讽刺了宗教的虚伪,贵族血统和资产阶级对传统美德的破坏,讴歌了苔丝冲破枷锁,争取自由和幸福的精神品格。
3.苔丝悲剧的原因;
?结合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背景,就不难分析出是谁把苔丝一步步推向深渊的。
(1)社会因素。在男权时代,女性地位低下。许多像亚历克这样的无赖和歹徒强奸了女孩却没有受到惩罚,反而成了宣扬善良和美德的宗教布道者。这是社会的悲哀,也是莫大的讽刺。克莱年轻时在伦敦也犯了同样的错误。苔丝原谅了她的丈夫,但他不能原谅他的妻子。男人可以为所欲为,女人只能坚守贞操,哪怕她是无辜的受害者。这是一个尊重女性的社会带给苔丝的悲哀。
(2)经济因素。看完小说,也许我们会说,要是苔丝呆在家里不出门,后来一系列的悲剧就不会发生了。有这么简单吗?不完全是。事实上,作家正是通过小说揭示了维多利亚时代、贫富差距和机器工业对传统村庄的冲突和影响。苔丝一次又一次地出去。为什么?因为工业化的浪潮破坏了过去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不出去打工是活不下去的。苔丝一家的处境正是当时千千成千上万个村庄面临的问题。农民没有土地和金钱就无法生存,只好外出谋生。最后,苔丝知道亚历克是一个恶魔,在父亲去世后,为了照顾家庭,她不得不将自己托付给别人。亚历克看到了这一点,并成功了一次又一次。因此,《德伯家的苔丝》反映了英国农村传统在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侵蚀下瓦解的过程。这就是哈代作品的高度和社会意义。
(3)家庭和传统习俗。苔丝的父母头脑简单,爱慕虚荣,催着女儿认亲。无疑是伤害孩子的原因之一,但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其实虚荣心和英国人一直崇尚的贵族血统有关系。只要有贵族血统,再穷也是贵族,可是有什么用呢?对于这一点,哈代在他的小说中做了很多暗示,并一再讽刺。“没有国王财力的支持,德伯家的贵族血统一文不值。“由此,我们也可以感觉到,作家是强烈反对提倡贵族血统的迂腐观念的。
(4)个人性格的缺失。虽然有社会、经济和家庭的因素将苔丝一步步推向火坑,但她屈从于父母的虚荣、宗教道德的虚伪和社会习俗也是一个因素。苔丝失去童贞后,一直觉得自己是个罪人,背负着沉重的负罪感。直到最后她才彻底认清并觉醒,坚决反抗。如果她能像她妈妈一样头脑简单,事事如云,也许就不会落得如此不幸的境地。
(9)小说的艺术特色
1,地方色彩浓厚。这是哈代小说的最大特点。作品中有大量的环境描写,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当时人物的境遇、心理、社会观融为一体的。
(1)马勒村:美丽古朴的氛围,秋收机械收割的描写,二者对比强烈,显示出工业化正在一步步入侵这个传统村落。雷亚居住的别墅与周围的景观格格不入,凸显出他们是局外人。
(2)纯岭:对傍晚的森林和雾气的描写,预示着苔丝的不幸即将来临。
(3)塔布力牛奶厂:充裕的土地,温暖的气候,美丽的山谷,体现出布力山谷并不是一片完全被机械化入侵的净土。正是在这个世外桃源般的世界里,苔丝真正找到了暂时的温暖和安全感,回到了以前无忧无虑的日子,努力忘记了耻辱。
(4)槐花:冬天的寒冷与艰辛,秋收时机器大规模收割的场景,职场小老板对苔丝的不断非礼,说明这里的农村经济和道德良知已经被彻底摧毁,没有了美好祥和的田园氛围,完全被无情的工业机器和无情的金钱关系所取代。
为什么哈代如此擅长环境描写?据说哈代的父亲经常用双筒望远镜向远处望去,给儿子讲他看到的地形以及形成的原因。他的爱好完全传承给了哈代,也成为了哈代一生的习惯。乡村的泥土、浓雾、山川、河谷、荒地、灌木丛、奇形怪状的树木、小动物、悬挂的场景,都成为哈代观察的对象。这种在远处享受神秘、欢乐和情感的经历,不仅成就了哈代的自然诗,也使他的小说成为区别于其他作家的最大特色。
哈代对自然的深刻理解,除了长期的观察,还与他的音乐爱好有关。阅读他的作品,我们会清晰地感受到,他作品中的每一片森林,每一片草地,每一片雾气,每一缕阳光,每一条河流,都像生物一样在呼吸,在行走,在说话。幸福来了,让人觉得那么可爱善良,悲剧来了,又那么可怕灰暗。这就是哈代的写作魅力。
此外,小说还运用了大量的农村里、方言、传说、迷信故事和谚语,进一步强化了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让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威塞克斯的风俗。这也是乡土文学最重要的方面。你想想,鲁迅的故乡鲁镇,沈从文的湘西,不也缺这样的元素吗?
2.《张驰》结构清晰,语言亲切生动,情节适中。从哈代的写作风格来看,与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相比,同样优美、流畅、精致,但比后者更有力量,与法国作家福拜楼的冷艳风格一样客观、震撼。从思想高度看,与狄更斯、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相比,文笔没有那么粗糙,但思想深度也绝不不同。在人物的心理描写上,非常贴切,有时会让人觉得过于苛刻和刺耳,尤其是融入了哈代的最佳环境描写后,更具穿透力,使人时而轻松愉悦,时而阴郁沉重,时而感叹惊叹,回味无穷。这也是我非常喜欢哈代小说的原因。
3.剧情有层层伏笔和悬念,引人入胜。小说中有大量的线索,而且联系紧密,增加了读者的兴趣和探究性。例子如下:
(1)一开始就坦白了苔丝的父亲嗜酒如命,患有心脏病,为他后来的早年生活埋下了伏笔。(2)牧师考证贵族血统的信息也是为了引出苔丝身后的亲人。(3)克莱在五一节认识了苔丝,为他们后来的重逢和爱情留下了引子。(4)克莱的母亲作为后妈的设计,也为后来克莱和苔丝断了联系时发生的一系列不该发生的误会和悲剧提供了解释依据。(5)克莱去巴西之前,交代了父亲的住址,这为苔丝后来不得不羞辱公婆寻求帮助埋下了伏笔。否则,她怎么会有勇气?苔丝来到寺庙向她的公公婆婆寻求帮助。她刚刚听到克莱兄弟之间的对话,顿时失去了信心。在回家的路上,她正好遇到了正在做布道之旅的亚历克,这为亚历克对苔丝的第二次纠缠和压迫埋下了伏笔。(6)苔丝的父亲去世,房子被收回,一家人要搬家,他们暂时没有找到新房子,这就给亚历克留下了再次成功的机会。这样的安排不胜枚举,可谓巧妙、巧妙、嵌套、有理有据、无懈可击。这也是作家在结构安排上的独特之处。
4.巧合,讽刺和象征的使用。最接地气的是,剧情中大量运用了巧合、传说、谚语、警句、讽刺,突出人物的悲剧命运。在关键时刻,仅仅一句简单的谚语就让我们感到不安,但不该发生的事情却发生了。
(1)当苔丝的母亲要送女儿去拜访亲戚时,酒馆里的一个村民提醒她:“夫人,你一定要小心,不要把蓝色的麦芽洒在地上!”事情就是这样。蓝色麦芽是如何生存的?结果,苔丝结了婚,屈辱地回家了。(2)亚历克第一次见到苔丝时,送了很多玫瑰花,伤了手。苔丝隐约觉得这是一个不祥的征兆。但由于家庭责任,她第二次去做养鸡户,结果遭遇不幸。她只是回答了警告:“美丽是需要代价的。”(3)塔布里牛奶厂,风景优美,让苔丝初来乍到时心情愉悦,但哈代提醒她:“哪里有美丽的地方,哪里就有嘶嘶的蛇。”这条毒蛇在后面。她偶然遇见了克莱。婚礼的前一天晚上,苔丝把信藏在克莱的门下,不想把它藏在地毯下面,让她的秘密再次被隐藏起来。第二天,悲剧随即发生。(5)在苔丝被捕的那天晚上,她碰巧躺在英国最著名的巨石阵遗址上。巨石阵原本是圣殿的祭坛,但苔丝成了不幸的牺牲品。真是莫大的讽刺!在小说中,这样的巧合和象征同样数不胜数。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作家在完成这部名著的三年时间里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5,悲剧色彩。哈代是公认的悲剧小说家。除了《德伯家的苔丝》,他的其他作品几乎都以悲剧收场。什么是悲剧?鲁迅的解释很直白。“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给别人看。”毫无疑问,撕得越猛,效果越大。哈代就是这样一位作家。他就像一只勤劳的蜜蜂和蚂蚁,精心营造了一个美好的家园。她像一只耐心的蜘蛛,精心编织一张美丽的蜘蛛网,保护它免受风雨。可是,他突然变卦,让一场大风袭来,一场暴雨侵袭,那些美好的梦想瞬间烟消云散。这是哈迪。
为什么要毁掉自己精心编织的梦想?我觉得,比起那些让人开心,让人发笑的作品,悲剧更能让人珍惜,更能让人同情,更能让人深思。那是一种伤心肺的力量,是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反思,是一种催人奋进的烈火,是一种说不出的悲壮之美。这就是哈代作品的艺术魅力,也是后世几代人喜欢的核心原因。因此,哈代被誉为“英国小说中的莎士比亚”。
他的小说像一首悲伤忧郁的挽歌,表现了一个有情怀有良知的作家对人民疾苦和社会的关注;他的小说像一首长诗,热情歌颂了苔丝这样美丽善良淳朴的下层妇女,在追求幸福自由的道路上,如何用不屈的生命去攀登人性的光辉;他的小说,像一声声惊心动魄的哀叹,让大大英帝国从全球霸主的位置上走下来,“日不落帝国”的光辉开始暗淡,发出最无声却有力的哀叹!
6.思考和想象
《德伯家的苔丝》是一部内容丰富、结构精巧、富有魅力、意义深远的杰作。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生活、人生、爱恨情仇进行了全面深刻的描述和反思。除了上面讨论的问题,看完这本小说,我想你除了难过和愤怒之外,可能还有很多其他的假设和想法。现列举如下,供大家深思。
(1)如果苔丝不听父母的话,不去拜访亲戚,会怎么样?
(2)如果苔丝发现亚历克不是好人,第二次拒绝做养鸡人,会怎么样?
(3)如果苔丝的孩子没有死呢?
(4)如果苔丝的信没有被塞在地毯下面,而克莱在他去教堂结婚的那天知道了这个秘密,那会怎么样呢?
(5)当克莱第一次坦白他和一个女人在伦敦同居时,苔丝会以什么作为不原谅他的交换条件?
(6)如果苔丝听从了母亲的警告,直到结婚后才说出这个秘密,会怎么样?
(7)如果苔丝回来的时候在艾姆神庙遇到了她的公婆,那会怎么样呢?
(8)如果你是苔丝的公婆,明明知道你的儿子抛弃了新婚妻子去了巴西,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你应该要求或者给予你的儿媳妇应有的照顾吗?
(9)如果苔丝没有杀亚历克,也没有被追杀呢?
(10)如果苔丝逃离了英国会发生什么?
(11)可能有人会说苔丝16岁的时候太不懂事,太不可控。但是,我们能不能问一句,如果是你16岁的女儿,你能保证她不无知,有自制力,能看穿甜言蜜语吗?
如果列出一长串这样的问题,就更能说明哈代小说的艺术魅力和留给我们的无尽思考了,不是吗?
看过这本书的人,除了悲痛和泪水,剩下的是深深的思念。这是一个贫穷石匠的儿子留给世界的财富。一部小说能触及灵魂,让读者思考人生,思考社会哲学,令人钦佩。
(十)译者张谷若
一部外国文学作品,即使本身很优秀,也需要一个优秀的译者,才能体现其魅力和韵味。我很喜欢张谷若的翻译。20世纪30年代,他成功翻译了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和《还乡》,从而一举成名,赢得了“哈代专家”的美誉。据说,为了翻译他的作品,他研读了哈代所有的作品,了解了哈代生前的爱好和喜欢的书籍,并多次前往哈代的家乡,体验作家的生活和英国乡村的文化习俗。从这本书列举的众多注解中,我们可以看出译者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无疑是一个忠实的哈代迷。
张谷若(1903-1994),北京大学教授,烟台人,伟大的文学翻译家。他一生从事英语语言文学的教学和翻译工作,因其对研究的专注和正直而受人尊敬。他在翻译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翻译了七部著名的英文名著,约400万字。他是中国老一辈著名的翻译家、翻译家。他的语言古朴典雅,翻译风格老练优美,用词充满了德性、博学和人文情怀。
让我们以《德伯家的苔丝》中的两段为例,来看看一个好的翻译是如何让人享受阅读的乐趣,这种阅读是有意义的,也是持久的。一个糟糕的翻译是如何让人读起来干巴巴的,无味的,甚至读不下去的?
例如,那个脸颊红润、眼睛明亮的季度穿着浅色的夏装,看起来是如此迷人,像屋顶斜坡上的鸽子一样在路边蹦蹦跳跳,以至于他在走近之前停下来看了他们一会儿。
“他们四个人,红着脸,水汪汪的眼睛,穿着浅色的夏装,挤在路的斜坡上,像一群鸽子并排蹲在屋顶上,看上去非常迷人可爱,于是他先停下来,仔细端详了一番,然后走近。”
在这一段的翻译中,张谷若用描写的方式生动地再现了四个少女的神态。“脸是红的,眼睛是水的,夏装是淡的。”这三个描写的运用,不仅把四个女孩的形象生动地展现给读者,而且使人感受到视觉和听觉的愉悦。《红脸》生动地表达了少女的羞涩;“水汪汪的眼睛”明显表现出女生的柔情;“夏装轻”生动地勾勒出女生的轻盈。因此,张谷若的翻译不仅有效地传达了哈代语言的音乐特征,而且给了目的语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使人们获得与源语读者相似的审美感受。
另一个例子是他以前知道但却不清楚的——他们情绪中的季节早晨和晚上,夜晚和中午,他们不同寺庙里的风,树木的水,薄雾,阴影和寂静,以及无生命的东西的声音。
“除此之外,他还能倾听外界的暮色、子夜和亭午、浩荡的流水、蒙蒙的雾气、草的消长、木的兴衰、寂静和沉寂、昏黄和沉寂,以及原本无生命的东西——这一切,我以前只隐约知道一点点。
这句话,张谷若是把整句和散句结合起来翻译的。我们知道,整个句子具有结构整齐、语气和谐、表达流畅、语义鲜明的特点;而随便句的特点正好相反。整句和散句的结合,既避免了表达的单调和枯燥,又加强了表达的生动性。他的译文既体现了句式的审美特征,又在绘画视觉上再现了原作的审美效果,如“浩荡的水,蒙蒙的雾,草的消长,木的兴衰”,像一幅画卷一样呈现在读者面前。
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不了解作者的原意、思想和作品,是很难翻译出如此富有哲学美感的迷人生动的译文的。不幸的是,这位学识渊博、思想深邃的老专家在1994去世了,但他的文字之美、文笔之厚重、治学之严谨的精神,却永远沉浸在每一位读者的心中。
幸运的是,他的女儿张玲也是著名的翻译家、学者和作家。主要翻译作品(包括与张洋合作翻译)有:《双城记》、《呼啸山庄》、《傲慢与偏见》、《卡斯特桥市长》、《哈代短篇小说选》、《孤独的深渊》等。翻译张洋是她的丈夫。看到这样一个继承父业的家族,我们能不高兴吗?
在这里,让我们感谢这一家翻译。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和优秀,才在东西方文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再次提醒你,读西方名著,首先要看译者是谁。好的翻译会让原文增色不少,而糟糕的翻译可能会让你无法继续阅读,那么你为什么要享受美呢?张谷若先生翻译的《德伯家的苔丝》是世界上最好的译本。
据说在哈代时代,他的家乡多塞特是英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平均寿命只有25岁。哈代虽然一出生就差点夭折,但他一生体弱多病,青春受尽磨难。他直到晚年才成名,但最终以88岁高龄辞世。也许这是上帝对一个正直善良心胸宽广,本不该做石匠的本土作家最大的祝福吧!最后,让我们再次向这位勤于研究、勇于思考、勇于挑战时代、充满深远思想的作家致以最诚挚的敬意。
时间真的很难过。
它偷走一半,留下另一半。
因此,战争的雄伟的黄昏身体,
是在中午跳动的心脏。
《德伯家的苔丝:托马斯》这本书?哈代,张谷若,人民文学出版社。
电影《德伯家的苔丝》(1979):娜塔莎?由金斯基主演,雷恩制片公司出品。
系统文章:德伯家的苔丝
?《德伯家的苔丝》
?《德伯家的苔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