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2010高考前议论文的新材料:矛盾的作文审题方法
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高考语文的命题模式一直在不断探索中,尤其是作文题的生命系统,正在稳步争取更大的自主性、选择性和探究性。新材料作文作为一种新型作文,近年来备受关注,尤其是一些省市的全国试卷和命题专家。与话题作文、命题作文相比,新材料作文需要开放学生的发现能力和认知能力,可以给学生提供自己决定角度、立意、文体、题目的机会和权利。“新”在于思路的放宽,使作文有更多的写作角度,更有写作个性,体现了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改的新精神。
新材料作文的准备相对困难是因为:首先,作文提供的材料大多是叙事材料,大多没有明显的暗示思想的词语和短语;其次,考生长期缺乏思维训练,无法对材料进行深入分析,审题容易误入歧途;三是对新材料作文考试的概念没有既定的认识,各校、各校一线教师对作文考试的看法不一。所以就出现了考生不知道怎么写,老师不知道怎么改的情况。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训练审题的有效思维能力。鉴于新材料作文多为叙事性材料,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审题出发点——矛盾切割。
所谓矛盾切入法,就是在材料中找到一组或多组对比或矛盾的关系,然后分析矛盾产生的原因,进而确定写作角度和意图。
第一,材料的矛盾
矛盾切入法主要是针对记叙文材料作文题目的复习思路。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和模拟考试的作文题,题目提供的材料往往存在一些反差或矛盾。这种对比或矛盾,其实就是在材料上形成鲜明对比的几组关系。这不是命题者有意为之,事物的规律和本质与矛盾密切相关。
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08年国家高考语文新课程标准)
小兰和她的妈妈都喜欢听鸟儿唱歌和看它们飞翔。这对母女第一次养鸟。母亲很忙,女儿很贪玩。这些鸟几天后就饿死了。第二次养鸟,我妈和我女儿都同意好好对待这只鸟。这次我养了一个月,小鸟长得很好。但我朋友说,你残忍地剥夺了小鸟自由歌唱和飞翔的权利,母女俩依依不舍地让小鸟飞了起来。第三次近距离接触鸟类是因为收到了参加放生活动的邀请。信中说,放生活动既环保又慈善。母女俩买了两对鸟,高高兴兴地去参加放生活动。爬到山顶,我看到数百人参加了放飞,礼炮响起,成千上万的齐飞,有的微笑,有的虔诚地折叠。母女俩下山后,听到花鸟市场的老板兴奋地说,自从放生活动后,对鸟的需求大大增加,每天早上都要摸黑抓鸟来供应。
要求:选择一个侧面和一个角度构思构图,独立确定概念,确定风格,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和意义,不要抄袭,也不要照搬。
这个作文题没有提示性的引用,看似自主性更强,但实际情况是考生在审题时找不到明确的方向。
试着把材料中的对比或矛盾一一找出来:喜欢鸟的母女之间的矛盾,对鸟不好的矛盾;母女养鸟剥夺自由的矛盾;母女参加放生活动与市场老板靠捕鸟发财的矛盾;放生活动的盛行与鸟类捕获量的大幅增长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统一在材料中。只要在审题的时候选择一个矛盾作为切入点,就基本可以把握住材料的意思,找到思维的衔接点。
例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08年全国高考语文卷一)
在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许多沙洞,绿海龟在那里孵化幼龟。一天晚上,一只小乌龟探出头来,一只老鹰冲下来把它叼走了。一位好心的乘客发现了它,跑去赶走老鹰,和乌龟一起爬进了海里。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群幼龟从沙洞中鱼贯而出——最先出来的幼龟是“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就退缩了。现在它安全地到达了大海,错误的信息让小海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没有覆盖的沙滩上。好心的游客离开了,原来等待时机的老鹰飞回来了,其他的老鹰也跟了过来。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构图。独立确定概念、风格和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和意义,不要抄袭,也不要照搬。
这篇作文里有更多对比鲜明的矛盾:游客的好心出行和乌龟最终结局的矛盾;游客好心出游与老鹰捕杀乌龟的矛盾;乌龟的谨慎和最终受伤的矛盾;老鹰被赶走和最后飞回的对比...这基本上是材料的方向。从这个角度看,审题的思维不会在一个点上进行,而是在一组关系上进行,基本可以避免跑题甚至跑题的错误。
通过列举上述两种材料的矛盾,可以大致总结出新材料构成中的矛盾类型:
1,实践(观念)与结果的矛盾
材料中的人物或事物做了某件事或有了某个想法,但结果却与其初衷大相径庭。比如1号案中,母女俩参加放生活动,本意是慈善,却导致鸟类的捕获量大增;例2中,游客好心赶走了老鹰,却传递了错误的信息,导致了乌龟的不幸命运。
2、不同人(事)之间的矛盾
材料中提供的人或事可能不止一个,不同人或事的想法、行为和最终结果可能会有很大的反差。比如案例1,母女和市场老板的想法和行为完全不同;例2中,海龟和老鹰在把握机会上有明显的对比。
3、时间的矛盾。
材料中人或物的思想和行为在时间的横轴上是不一致的,有时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比如1号案,母女俩一开始对鸟不太好,后来对鸟很好,参加了放生活动;例2中,老鹰被赶走,后来又被攻击。
事实上,总有一种矛盾是材料中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往往是反差最大的最激烈的矛盾。抓住这种矛盾来审题,其实就是抓住了材料的主要倾向和主要思想。当然,新的材料构成需要选择一个角度来构思,所以一些小矛盾自然可以成为有意的思考方向。
?
二、矛盾分析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思路不仅仅是找到矛盾,而是找到矛盾后再深入分析。怎么分析?既然有矛盾,就要从矛盾产生的原因或者解决矛盾的方法入手。
1,分析矛盾的主要原因。
矛盾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不管怎么分析,前提条件都要从材料上看清楚。不要把材料空洞化,把考生自己的意志强加在材料上,凭空增加理由。结合材料分析产生这种矛盾的客观或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是指矛盾产生时的社会原因、一般规律或时代人生哲学;主观原因是指矛盾主体的单方面原因,如事物的性格、品质或特征。矛盾总是有一个主要原因。客观还是主观,要看材料。
1号案中,母女俩参与放生活动与市场老板靠捕鸟发财产生矛盾。主观上,产生这种矛盾的原因应该主要是母女俩和市场老板的个人素质。母女俩乐善好施,市场老板贪利。从放生活动盛行与捕鸟量大增的矛盾来看,主观原因应该是商人通过慈善牟利,客观原因可以归结为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分析矛盾的主要原因,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一味纠结于养鸟还是放生。通过对矛盾产生原因的分析,可以大致找到立意的角度和方向,这时就要精心选择最佳立意进行提炼。从1的例子可以从人与自然、自由与生命、爱与兴趣、行为与结果的辩证高度来思考。从这个角度看,立意自然更深刻,这也得益于对构成矛盾的一组关系的原因分析。
2.探索解决矛盾的方法。
有些矛盾的成因可能复杂,也可能不复杂,但很难概括和提炼。分析一下这条路不通的原因,所以要积极寻找另一条路。一开始我们在材料中寻找矛盾的存在,其实是为了能够解决矛盾。分析矛盾产生的原因,其实就是为了解决矛盾。所以,探讨矛盾的解决方法也应该是一个正确的思路和角度。解决矛盾的方法应该有很多,但讨论时也要注意密切联系材料。有些方法的思维和思路离材料太远,应该大胆抛弃;有些方法、措施和操作与材料背道而驰,也应坚决摒弃。一般来说,解决矛盾的方法也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入手。可以从人性、精神、素质等主观角度,也可以从自然、社会等客观角度,深入探讨如何解决矛盾。
例2中,不难分析出游客好心出行与乌龟最终结局的矛盾。让我们试着从解决矛盾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在这组矛盾中,只要游客或海龟的行为发生变化,这个矛盾就不会产生。如果游客不那么善良,或者他遵循自然规律;如果乌龟没有被人类的错误信息误导,那么悲剧就不会发生。经过假设分析,矛盾的解决方案也浮出水面,概念自然开始清晰。从游客的角度来看,他救助海龟是违背自然规律的。虽然他是好意,但他做了坏事,不如坐视不理。从海龟的角度来看,正确的信息传递对它们的生存非常重要,但“意想不到”的现象还是发生了。通过对冲突解决方法的分析,导向应该是明显的,如:我们应该遵循自然规律;我们应该重新认识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地位;永远不要好心办坏事;我们应该实事求是,进行调查研究,不要让错误的信息误导我们...
3.从分析到提炼
上面我们讨论了新材料作文考试中材料矛盾的分析。从矛盾的确立到意见的细化,大致有五个步骤:
(1)确定材料中写的是哪几组对立的矛盾;
(2)确定哪一组矛盾是主要的。一般反差最大的矛盾是立意方向;
(3)从物质上看,这个主要矛盾的客观或主观原因是什么;
④透过现象看本质,把客观原因提炼为一般哲学,把主观原因提炼为精神品质,或者深入分析什么是解决矛盾的根本途径;
⑤用简洁醒目的语言概括这种哲学思想、精神品质或做法,并以此作为文章的最佳思路。
例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著名歌手丛飞省吃俭用,捐资300万元,资助178名贫困学生。在他病危住院,经济困难的时候,没有一个被资助完成学业后在当地工作的年轻人来看望他。这件事被媒体披露后,其中一个收件人竟然抱怨说这让他很没面子。丛飞说,不要责怪他们,我不再需要医疗了。
华南农业大学的学生小李和他的同学把卖废品的钱捐给了一所希望小学。不久,小李被确诊为白血病。这所希望小学的师生为小李捐款,一个四年级的女生捐了10元。问她为什么把过年的压岁钱都捐了,她说:“就按小李姐姐说的做。”问是什么,她说:“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构思、风格、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和意义,不要抄袭,也不要照搬。
例3中,材料提供了两个例子,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是丛飞无私捐赠而受赠人不知如何归还,后者是学生小李助人为乐。从综合认识材料的角度来看,这是材料最重要的矛盾,自然也是立意的主要倾向。从主观上看,这种矛盾是由接受者自身的素质决定的。前一种物质的接受者不懂得感恩,后一种物质的接受者却记得别人的支持。这可以提炼为“学会感恩和报恩”、“传递爱心”、“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等观点。从客观的角度来看,这种矛盾其实是当前社会中忘恩负义和感恩的人类观念的反差。材料没有刻意回避现实生活中人性丑陋的一面,把正反两方面的材料放在一起,让人思考。这是建设文明社会、和谐社会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从解决矛盾的角度来说,其实很简单,就是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道德修养,学会感恩和回报。
题目要求可以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也就是说有很多面和角度可供考生选择。如果单独看单一材料,也是矛盾的。在前面的材料中,丛飞的无私捐赠和受赠人的不明回报是一组明确的矛盾,受赠人的不明回报和丛飞的“不要怪他们”形成了一组矛盾。丛飞可贵的只付出不求回报的精神,宽以待人、以德报怨的旷达态度,与受施者的忘恩负义、心胸狭隘形成鲜明对比,他的胸怀是有备而来的。
目前新材料作文的教学缺乏必要的思维训练,大部分考生无法融入到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中。新材料作文不是题目作文的变种,不能用题目作文的思维模式来审题,更不能简单“复制”现成文章,投机取巧。上面说的矛盾切入法是针对大部分记叙文材料作文的,也可以看作是对新材料作文审题思维方法的一种探索。通过这样的切入分析,考生当然可以形成正确的审题思维,并且断章取义,随意展开,摆脱自己难以理解的思路。一招新奇不等于一招灵。对于新材料作文的考查,还是要扎扎实实的分析思考,多关注生活和社会,努力找到一个既符合题意又缺乏个性的立意角度。
这是禅宗里的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既聪明又勇敢的将军。一次,他率军对敌,双方实力相差甚远。他所有的兵力只有对方的十分之一,所以所有的士兵都有点信心不足。将军去一座寺庙向上帝寻求建议。然后,他拿出一枚铜钱,当着所有士兵的面说:“胜败在天,让诸神决定我们的命运吧!”如果铜币面朝上掉下来,上帝会保佑我们战无不胜;如果我们脸朝下,是上帝让我们失败,我们只好听天由命。”说着,将军轻轻一抛,铜钱掉在地上,面朝上,全军立刻高兴起来。然后将军又扔了一次,还是正面。就这样,士兵们欢欣鼓舞,士气大振,最终取得了胜利。凯旋归来后,士兵们主动感谢诸神的保佑。这时,将军拿出铜钱给大家看。原来这枚铜币两面都是正的。士兵们突然意识到,保佑他们获胜的不是神灵,而是他们自己。
提示:
1,可以认为从来没有救世主,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能泄愤。
2.可以彰显关键时刻巧妙机智的鼓励的重要作用。
3.可以证明,充满信心和向上的精神可以发挥出巨大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