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校本研究活动论文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和要求,如教师的教学质量观、学生观和学习观。学校和老师已经迫不及待地觉得,自己离新课程的要求还很远。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理念深入人心,教师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危机感和紧迫感,越来越充分地认识到不能仅仅依靠职前教育,更重要的是要把教师的继续教育贯穿于教师的整个教学生涯。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验和推广,校本培训在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改进传统教学方法、促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等方面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本文从校本研究入手,探讨如何有效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反思能力,提高教育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加快专业发展。关键词:新一轮校本研究型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改革以其无与伦比的创新与发展唤醒了广大致力于教育事业的教育工作者。广大教师将面临自主、合作、探究的课程文化和全新的教学情境的挑战。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是学校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学校教育内涵不断提升的动力源泉,是学生潜能开发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最关键因素。然而,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乐观。特别是在民族贫困地区,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有限,学习的渠道不畅,终身学习的理念没有形成,导致教师的学术水平不高,教育观念陈旧,难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因此,如何帮助教师理解新课程的深刻内涵,采取有效的研究策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新课程改革工程中最现实、最关键的环节。1、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校本教研的理论基础是:学校是教育真正发生的地方,教学研究只有立足于学校真实的教学问题才具有直接意义。1.1学校是教学科研的基地。校本研究强调学校是研究的基地,也就是说研究的重点要放在具体的学校教学情境中。研究的问题是从学校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和搜集的,不是预设和推演的。要在真实的学校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很多教学问题如果脱离了具体的教学情境,很容易抽象地谈论。但意义不大。比如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对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不仅要创造性地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而且有权利和责任开发适合自身特点的校本课程,这将导致与以往任何一项研究截然不同的教学局面。另外,每个学校的情况也很不一样。对于具体的学校来说,解决所谓“表面”的教学问题并不那么“真实”,总有一种。如何开发校本课程、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何在大班额背景下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等问题。,只能在学校的具体教学情况中找到。1.2教师是培训的主体。校本研究强调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教学研究不应只是少数专职研究者的专利,而是全体教师的权力责任。只有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以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从事教学工作,并在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学校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才有真正的可能。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研究不同于崇尚“理念”和“理论流派”的象牙塔研究,更应该是“解决问题”的行动研究,自觉主动地致力于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和解决教学问题,从而达到改进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1.3促进师生发展是培训的直接目的。校本研究,无论是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活动,还是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机制,其目的都是为了改进学校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发展。其中,核心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身心的健全发展,是体现办学水平的主要内容。失去了这个直接目的,校本研究的灵魂也就失去了,“校本”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教师培训的直接目的是否指向改进学校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看其是否植根于师生日常教学活动、是否与学校日常教学行为改进挂钩的重要标志。而且评价的最终主体应该是学校的校长、老师和学生,不应该是学校以外的其他主体。这就需要制度上的保障,也就是说,当学校认为培训不直接指向师生发展的时候,他们应该能够在制度上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要求。这并不是否认校外评价的重要性,而是确认校内评价在体系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校本研修的成果,包括它的目标定位,都应该得到师生自己的肯定,应该在制度上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肯定。存在一些为学习而学习、为“装点门面”而学习的现象,与校本研修的基本理念背道而驰。2.如何开展校本研究校本研究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转移到学校,以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行动主体,理论与专业并重,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它的生长点在学校,立足点也在学校。因此,在学校建立一个扎实有效的校本教研管理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2.1打造学习型组织。为了保证校本研修的顺利进行,需要建设相应的组织机构,成立校本研修领导小组,成立校本研修专业指导组和评估组。同时,为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师发展,培养一批“名师”,要定期开展校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新秀”、优秀班主任、“十佳”优秀教师评选活动。对入选教师,除晋升和适当加分外,还应给予校内津贴和精神奖励。教育部袁振国主任指出:“学校应该重视教师文化。所谓文化,就是教师发展的问题。”因此,为了给教师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学校可以开展各种公开课活动,如骨干教师示范课、课改年级研讨课、青年教师竞赛课等。通过公开课活动,老师们互相观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一般来说,每个学校都有一批理论水平高、教研能力强的骨干教师。他们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教学科研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或在会议上交流。要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让他们带动本学科的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对参与课题研究的青年教师给予切实的指导。2.2搭建培训学习平台。校本研修是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要关注教师的实际需求,采取培训、研究、教学一体化的培训模式。学校教研室可以牵头,利用业务学习时间或其他时间,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包括教育心理学理论、课题研究、德育专题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培训等。引导教师知道知识是财富,学习是手段。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变化,寻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从而确立了只有学习精彩,人生才能精彩;只有学习成功,事业才能成功。2.2.1开发学习资源,拓宽教师视野作为一所学校,教师的学习资源是有限的,但学校可以不断发掘和开发社会资源、网络资源、人力资源,弥补自身的不足,拓展教师的视野,实施名师引领、专家指导的工程。专家和名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观点和经验。听他们的报告,观摩他们的课堂,接受他们的指导,不仅能给教师很多启发,还能促进教师开阔视野,反思自己,寻找差距;模仿创造,超越自我。因此,学校可以聘请一些专家、客座教师或科研顾问,定期邀请他们到学校为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