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书法美学论文
他擅长草书和隶书,尤其是他的隶书,是第一次用飞白笔法。张怀瓘的《书端卷》把魏亨的古文、曹彰、草书列为妙品,把隶书列为功用品,可见他的书法成就很高。《四体书释》是魏亨的一部重要的书法论著,集中体现了他的书法思想,并在许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现在选择想要它的人,并描述第五个:
1.建立了系统全面的书法观。《四式书势》之前的书论大多发表了对书籍整合的见解,或者选择了一种方法,自然也有一些视野更开阔的讨论。而是“四体书势”
从范围和内容上,首次系统全面地论述了各种书法风格的发展渊源、形式美特征等相关问题。从书到四体的融合,不仅是量的增加,更是质的飞跃,这也说明四体书的视野已经从局部转向全体,从个体转向一般,从侧面视角转向全方位视角。从其论述的顺序来看,依次论述古文、篆书、隶书、草书,即按照书法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论述其出现的时间和原因,可见其对书法发展的清晰概念。到了汉末,四大书风基本成熟,经过三国和西晋,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所以“四体书法”可以说是对书法四种风格的全面概括。
为此,《四体书势》还完整地引用了崔原和蔡邕的两部书论,形成了较为全面的体系。在这里,行书虽然也开始流行,但出现较晚,社会上评论者较少(至今没有魏晋人关于行书的专著)。
其全面性还体现在有条不紊地梳理各文体的发展。至于草书,它先说:“汉代有草书,不知作者姓名。到张棣、齐时,被称为好作品。后来崔元和崔伟也叫工人。”
【1(】p 1065)从草书的起源出发,描述名家的模样是相当平实的。接着论述了汉代草书的发展,列举了张芝及其弟蒋绪、梁旋、田延河、单薇、罗惠、赵茜等人,揭示了他们各自的书法成就和风格特点,并指出了他们之间的时间顺序,简直就是草书发展简史。总的来说,《四体书史》对各种书法风格的发展有很好的认识,这使它成为第一部全面梳理中国书法史的专著。而且四书还沿袭了前人形象描写的方法,通过生动的描写,揭示了各种书的不同特点及其形式美的差异,显示了其对各种书的全面系统的把握。
2.建立了历史批判的传统书法毕竟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它的出现和发展也需要用历史的眼光来审视。过去,四体书式的书法理论在谈到某种书风时,偶尔会涉及到这种书风出现的时间,却不能有意识地探究其出现的历史原因。四体书法的价值在于它清楚地认识到了书法出现和演变的历史必然性。以小篆为例,四体书法情况谈秦始皇统一文字的作用:“秦用篆书,烧首典,古文绝无。”[1(]p1061)这可以解释小篆盛行的社会政治原因。再说一遍:
“和平东移,诸侯搞政治,家国不同,文字可爱。秦始皇初年,丞相李斯是得失,不适合秦文出战。司写《仓颉》,中车府命赵高写《历》,太师命胡武正写《博学》,都是以史为大玺,或者说存世,所谓小玺。”[1(]p1062)这篇短文从书法本身的角度探讨了小篆的历史情况。“诸侯立府,家异于国,言美”道出了小篆产生的必然性。文字的社会功能决定了它必须是一致的。而春秋战国时期的碎片化局面导致了文字的模糊性,表现出对四体书式的否定态度。指出统一是客观的必然。《得与失》、《不符合秦语者》、《皆采师法大篆,或存变》阐述了字体统一的途径和方法,特别是“得与失”、“存变”,指出了字体演变的主要规律。之后列举了当时的主要书法家和代表书法作品,展现了书法史的独特视野。并对书法的特征进行了历史考察。
如隶书:程淼:“改大印从狱,少者得,多者失。方必成圆,圆必成方。”【1(】p 1062)还是不够具体,但无疑说明四体书史已经注意到前后出现的文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已经显示出它的历史眼光。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论述具体书法家的风格特点时,《四体书史》还有意识地运用了历史比较法的方法,使人们不仅能看到每一位书法家的特点,还能看到每一位书法家风格的渊源和脉动。比如说草书,他说:“张皇帝到了,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一起,自称是好作品。后崔元、崔哀,亦称工。杜氏杀字甚安,书略薄;崔石文笔很好,但字疏。在张伯英宣传农业的人变得有技巧,家里所有的衣服和丝绸都必须先学会再练习。.....还有姜、梁、田延河、将军,都是伯英的弟子,名满天下,却不及。”【1(】p 1065)这里很明显是从比较异同、源流的角度,对当时主要草书家的风格做了一个相当明确的表述。这种历史比较法对后世的书法研究乃至诗文评价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朝诗歌、《文心雕龙》以及后来的一些作品中更为精彩的比较源流讨论,不能不说是从这里开始的。
3.提出了主客观相结合的书法创作观和审美观:体象书法的源头在于自然,这是古代人们所认为的,所谓“因他鸟”。
“喜欢各种”等等。但这些说法只是说明了文字与自然界的万物有关或起源于自然界,自然界的形象如何成为文字的形象并没有深入探讨。《四体书势》说,“从前在黄帝,我创造了创世。那些已经爱上诵经和仓颉的人,会写一本书来代替绑绳子,盖上鸟迹,激发他们的思想。”[1(]p1061)“天挂其象,照其言。其文笔辉煌,章法粉碎。因为声音和理解,事情有条不紊。”[1(]p1062)显然,“四体书势”
人们注意到,从《鸟迹》到写作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作为主体并没有闲着。“看见”和“思考”表明,主体首先要“看见”自然现象,只有“思考”之后,才有像自然的形象那样的“书约”,即文字。所以最早的象形文字并不是简单的模仿自然界的万物,而是包含了主体的认识和理解。所以,“类物”也有它的“方”,绝不是对万物的简单描述,甚至不是简单的模仿。可见,无论是早期非常接近实物,还是逐渐远离原作,形成的文字都是主体与自然界万物交融的产物,既有万物的原型原理,也有主体的思考和理解。这种对自然界万物形象的观察和思考形成文字的过程称为“体象”,主体对书法作品的审美也是如此。
看到朱记书中的古文字,“老是偷着看,所以极力赞美其美,不足为上厕所前圣贤之作,以保全古人形象。”“看其笔墨,蒙勤勤,势而体,而止。.....看到的东西让你思考,而不是文字说的。”"简而言之,考虑一下字体的间距."[1(]p1064)“绝勇宽广,体象有度,容光焕发。.....详细说说,好好说说。”【1(】p 1065)以上几段都是用四体书法写的,论述的是书法的审美情况。与以往及当代书法理论相比,讨论的深度和品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这里,《四体书势》非常明确地提出了“身体意象”的美学概念。整体而言,“身体意象”应该包括:主体面对客体(书法意象)时,首先会产生审美快感(“偷乐”),这是进一步审美的基础和前提;然后,主体进入“思”的阶段,因象而思,充分发挥主体的想象力,在主体的头脑中呈现书法的形象(“存象”);然后运用理性思维,探究作品中体现的作者“意图”和法度的主观内涵。由此可见,四体书势所倡导的美学是主客交融的,既有视觉思维,又有理性思维,既有愉悦的心理体验,又有深刻的理性启迪。
4.书法的审美方式得到了发展。书法的审美方式在以前的书法理论中也有涉及。四体书法在三个方面有了明显的发展:
首先是由远及近的距离转换。四体书《情境与字境》中说“从远处看...并观察它”[1(]p 1061],四体书《形势与施立》中也说“从远处看它...并从远处观察”[65438]显然,四体书法已经有意识地运用距离变换来欣赏书法作品。通过它的生动描述,我们可以充分认识到,它在不同的距离上注意到了同一作品的不同审美效果;不同距离欣赏同一作品的行为,实际上凸显了书法作品的艺术特征,即把书法的主要功能固定在艺术欣赏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是正式提出“打”。西晋程公燧的《李殊体》提出了书法作品“无趣”的观点[2(]p10]。在《四书世》中谈到梁胡的笔迹时,他说:“魏武帝挂在帐中把玩钉子,自以为比做官强。”
(p1064)虽然说的是曹操对梁胡作品的欣赏,但透露出他对书法作品的态度:琢磨。联系前面提到的审美,我们有理由相信,《四体书》体现了对审美趣味和玩味特征的进一步自觉认识,将审美融入娱乐的意识非常明确。
三是指出欣赏主体在审美过程中的心理特征。主体在审美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是许多书学理论都注意到的一个重要问题,但在《四式书势》中很明确地指出,它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用语言传达。《四体书势》说:“见物引思,不引言。”【1(】p 1062)主体对审美客体进行观察和冥想,他内心的“快感”被理解和发现,却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这种看似清晰朦胧的状态,恰恰是审美的心理特征。
5.提出书法形式美的境界:和谐首先要看《四体书法》中的两段话:“看其战术,润其笔墨,聚精会神,势体平衡,止其势。”或者循规蹈矩,曲规蹈矩;或者方圆是傲慢的,权力被事件所控制。它弯的像弓,直的像弦。正确,如果你在四川;如果雨落在天上,它就会落下。或引笔奋斗,若鸿雁高飞而飞;或者你挂着Ana,流苏挂着就颓废了。“[1(]p 1062]这就是古文之美。”万事皆宜,有恒制。
或穹顶雄伟,或针排崩裂,或绳索平直,或曲折别扭,或邪教绵长,或规矩扭曲。修剪短相,不同材质相同。努力,永不止步。纤维波又粗又散。.....“[1(]p 1065]这就是隶书的妙处。从表面上看,这两段文字和别人的笔迹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如果你仔细品味,就会发现四体书法姿势是用既有理性思考又有形象描写的文字提出了书法形式美的境界:和谐,有两方面的考虑。一个方面是势与体的和谐,即“势与体平均”从其描述状态来看,“势与体平衡”体现了书法形式的动静和谐,包括静中有动、静中有动两个内容。前者如“纠则特,若龙在川;是一个静态的场景,却蕴含着“涨”和“跌”的趋势,很有力度和运动感。后者如《穹顶之穹》、《无尽的分离》等,是写作的大空间,自然是静态的,但这种广阔的轮廓实际上表现出无限的张力,有不断拉伸的趋势;字与点画是有分离的,但书法作品可以通过呼应来表现其“生生不息”的含义,似断而连,形断而连。这种动静和谐虽然在四体书式中没有被相应的概念清晰地表达出来,但却被发现并生动地描绘出来。另一方面是规则与“权力控制”的和谐。没有规则就没有法律,没有创造就没有书籍。《四体书史》之前的讨论不是不知道,而是不明确。《四体书势》显然认识到了这一点,也明确表态:“或守章法;或方圆骄横,权以事为据。”“当事情合适的时候,就有一个不变的系统。.....或者规章制度。缩短相对,异材同势”[1(]p 1065]。
无论圆笔方笔,有时需要严格遵守规则,有时需要随机应变,最终效果是达到和谐。因此,整个书法形式的整体风格应该是规则与变化之间的和谐,即规则与“控力”之间的和谐,技法与“适性”之间的和谐。
你可以去abc211文慧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