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首次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
当前,就业问题是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稳定,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作为高等院校,调整专业方向,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对提高就业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对北京中医药大学(以下简称我校)2009-2013届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对就业情况的分析,对中医药院校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定位进行分析和思考。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我校2009-2065年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381人,438+03人,其中2009年55人,2065年78人,438+00人,2065年85人,438+06人,5438+0人,2065年72人,438+02人。143男228女;学生来自全国各地。
1.2方法
通过我校管理学院的“北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信息库”,对2009年至2013年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首次就业情况进行了统计。根据信息库中记录的学生基本情况、毕业去向、就业单位名称等信息,经过加工整理,探寻第五届毕业生首次就业情况和就业趋势。
2个结果
我校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情况见表1。2.1参与“派遣”的学生比例下降,而参与“派遣”的学生比例从2009年增加到2013。参与“派遣”的学生从2009年的14.55%下降到2013年的8.79%,参与“二分法”。可以看出,近五年来,参与“派遣”的学生比例在慢慢减少,参与“二元”就业的学生比例在逐渐增加。
2.2进入高等学校读研的学生比例明显增加,出国的学生比例增加。
2009-2013期间,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占比从2009年的16.36%上升到2013年的25.28%,海外留学生占比从2009年的3.63%上升到2013年的5.50%。可以看到,近五年来,研究生的数量和比例都在增加,出国的数量和比例也在增加。
2.3就业单位类型以企业为主,事业单位比例明显下降。
2009-2013五年间,进入企业的人数占总人数的59.06%,进入事业单位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0.76%,研究生人数占总人数的21.26%,研究生和进入企业的人数累计之和约占当年总人数的80%。从近五年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读研究生和去企业工作是我校工商管理专业就业的主要出路。
2.4就业主要与医学相关,但比例逐渐降低。2009-2013五年间,我校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首次就业以医学专业为主(占总人数的53.3%),但比例从2009年的60%下降到2065 438+03年的50.5%。可以看出,我们学校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既可以从事医药相关行业,也可以从事其他行业,其他行业的比例也在逐渐增加。
2.5回原籍或其他直辖市的学生明显增多,留在北京的比例下降。2009-2013五年间,我校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回本省或其他直辖市工作的比例大幅上升,从2009年的12.72%上升到2013年的51.65。从5年的趋势可以看出,学生逐渐选择就业压力相对较小的省或其他直辖市,而不是留在北京。
3讨论和分析
3.1学生的就业观念在改变。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该专业有超过20%的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选择读研或出国深造;在就业地点的选择上,从北京变成了所在省份或者其他省会城市。这种变化凸显了学生就业思路的拓宽。学生不再把北京作为首选,而是选择本省或者其他就业压力相对较小的省会城市。在就业单位类型的选择上,就业单位类型以企业为主,说明该专业毕业生不再盲目追求事业单位,符合当今就业趋势。
3.2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应与专业学习同步进行。统计结果显示,该专业学生就业仍以医学相关专业为主,但比例逐渐降低,表明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多元定位正在逐步形成。然而,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往往更注重专业课的学习。众所周知,在大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对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用人单位在选人用人过程中,更注重学生的英语水平、计算机技能、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等综合能力,也注重学生的实习经历、大学期间担任学生干部和参加社会实践的经历。这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3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从低年级开始,树立全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
职业生涯规划是对职业乃至人生的一个持续的、系统的规划过程。它是个人发展和组织发展的结合。基于对个人和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分析,确定一个人的职业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职业目标的职业或岗位。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行动计划,合理安排每一步的时间、项目和措施。在自己的职业规划中,同学们常常抱怨“起步太晚”。学生在一、二年级主要学习基础课,三、四年级才学习专业课,使得大部分学生很晚才知道自己专业的基本情况,浪费了大部分一、二年级的美好时光,毕业时往往后悔莫及。建议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就开设介绍本专业基本情况的课程,让学生早了解自己的专业情况,早做职业规划。同时,在学生课程体系设置上,建议大三学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大四学生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树立全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
3.4人才培养应突出中医药行业特色。
行业特色是指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后,原隶属于国务院某个部门或行业,归教育部等部门主管,但仍应具有鲜明行业特色和突出优势学科的一些学院或专业。中医院校开设工商管理专业,其“目标”客户通常是与医药行业相关的用人单位。因此,在人才培养上,必须立足于中医药行业的特点,培养既懂医学知识又懂管理知识的高度复合型人才。把中医药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做强、做实、做大,让更多的学生在本科学习过程中受益,从而为以后的工作或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3.5专业方向调整要与时俱进。
根据陈颖的研究,经济发展方式由外向内的转变要求高校调整专业结构,产业结构升级促进高等教育规模发展和专业结构调整,专业结构调整应着眼于长期趋势。岳长军的研究认为,高校专业教学应避免“一成不变”,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注重市场需求,努力提高学生专业与市场的契合度。中医药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应在行业特点的基础上,努力调整专业方向,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教育主管部门也要为中医药院校的某些专业设置自主权,让学校根据经济发展、行业和市场需求、学生就业等综合信息,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制定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招生规模和教学内容。
综上所述,中医药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具有多向性、复杂性和多变性的特点。这也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要求我们突出中医药行业特色,不断调整专业方向,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低年级开始培养职业规划,树立全过程职业规划教育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