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服务业国际化现状及对策分析!
随着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其产出和就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服务业在整个经济活动中逐渐取得主导地位。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统计,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服务价格的增长速度是工业价格的3倍,美国服务业对GNP的贡献率从50%提高到80%,其中63%的服务是高技能的。
2.服务业日益凸显知识经济的特征。
在发达国家,由知识创新驱动的知识经济正在取代传统的工业经济,其服务业内部结构越来越体现出知识经济的特征。首先,现代服务业的增加值份额和就业份额在增加。在过去十年中,金融、保险、房地产和商务服务在经合组织国家GDP中的平均比重从15.4%上升到17.6%。教育、卫生、社会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比重从8.6%上升到10.1%。其次,知识型服务业发展迅速。相关数据显示,在经合组织国家中,知识密集型服务部门的产出增幅最大,这些行业主要集中在金融、保险、房地产和商务服务领域。最后,服务业是新技术的重要推动者。
3.服务贸易进入快速发展期,在经济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构成了一国的竞争优势。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面极大地拓展了传统服务贸易的领域和范围,另一方面简化了交易过程,降低了交易成本,增加了服务贸易的流量。根据世贸组织的统计,从1990年到1997年,国际服务贸易年均增长率为8%,高于同期世界货物贸易的增长率。未来20-30年,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将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左右。据预测,从265438年到20世纪30年代,服务贸易的比重将赶上甚至超过货物贸易的比重,服务贸易将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对象和内容。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服务逐渐成为大多数产品增值的主要来源,世界市场的竞争也相应地从价格竞争转变为非价格竞争。金融、技术、交通、通信、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服务贸易的主体,其发展状况已成为衡量一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服务贸易日益成为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
4.国际服务贸易的方式、内容和构成发生了巨大变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改变了服务贸易的方式、内容和构成。现代电信和传输技术使时间和距离的概念逐渐失去了重要性。很多以前是同时生产和消费的服务,现在可以实现生产和消费的分离。服务贸易的主要内容从运输、工程建设等传统领域转向知识、技术、数据处理等新兴领域。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传统服务贸易地位逐渐下降,以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为特征的新兴服务贸易逐渐发展壮大。
5.知识和信息密集型服务业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支柱。
随着科技革命的深入,知识逐渐成为与资本、劳动力、土地并列的独立生产要素。经济和产业结构越来越软,即非物质化,突出表现为知识和信息密集型的新型服务业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要支柱。以美国为例,服务业吸收了75%以上的就业人口,总消费支出的60%以上是购买各种服务。
二,中国服务业国际化:现状与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增长。1989中国服务出口排名世界第27位,进口排名第32位。到1999,服务出口266亿美元,上升到14位,进口3210亿美元,排名10。然而,中国服务业基础较差,服务贸易缺乏国内产业支撑,主要表现在:
1,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服务业国际化程度低。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服务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不成比例。按现在的价格,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很小;199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1.3%,2006年5438+0年仅占GDP的33.6%。
中国服务业的发展不仅落后于其经济的其他领域,也落后于其他国家。2001,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33.6%,不到美国的一半(美国为70%)。而且与很多平均收入相近或较低的发展中国家相比,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甚至低于他们。与此同时,2001年,我国服务业从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27.5%,远低于发达国家。此外,中国服务业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业,如旅游、劳务输出、远洋运输等劳动密集型部门和资源禀赋型部门,而中国在全球贸易额最大的金融、保险、咨询、邮电等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仍是薄弱环节,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2.服务业是垄断的,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
20世纪90年代,中国服务业出现了“滞胀”现象。一方面,服务业发展速度落后于其他经济领域;另一方面,很多服务业的价格大幅上涨,远远高于工农业产品。在过去的10年中,扣除物价上涨因素,服务业的相对价格增长了17%。与此同时,服务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6.8%)增速是整体居民消费价格指数(7.5%)增速的两倍。这些经济指标表明,服务业整体的运行可以定义为垄断,因为垄断行为的典型表现是价格高、供给有限、质量低。
3.服务贸易整体水平低,出口结构不合理。
目前中国服务贸易仅占世界服务贸易的3%,世界排名15,服务贸易也处于逆差地位。1996中国服务贸易出口仅为279亿美元,而进口为423.4亿美元,逆差14.4亿美元。同时,中国服务贸易的出口结构也不合理。2000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中,国际旅游收入654.38+06.23亿美元,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53%,国际运输收入36.7亿美元,占654.38+02%,旅游和货运占服务贸易出口的65%。可见,交通运输和旅游是我国服务贸易的支柱,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服务业较弱。
三,中国服务业国际化的路径选择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对国家未来的繁荣起着战略性的作用。因此,迅速改变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落后局面,提高服务业的国际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认为,中国服务业的国际化应该是对外开放,合理保护,提高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1,充分认识加快服务业国际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其放在推进国民经济现代化、提高经济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位置。服务业将在21世纪成为中国非常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它的振兴将大大提高中国经济的整体质量,同时也将有效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2.大力发展服务业,在服务业国际化进程中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首先,国家要继续制定和完善产业政策,使产业政策向服务业适度倾斜,明确服务业发展的重点。要“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积极发展旅游、信息、咨询、科技、法律、会计服务等新兴产业”,“规范和发展金融、保险”,“完善资产评估、业务代理、行业协调等中介服务”。必须强调的是,关键是要做好信息产业。其次,要重视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服务业中的作用。最后,抓住有利时机,及时建立一大批新兴产业,提高传统服务业的科技含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3.大力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业,为服务业国际化奠定技术基础。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任何国家制定服务战略的首选。对中国来说,信息技术的现代化不仅是扩大服务出口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各服务部门效率的前提。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生产和消费最终分离是可能的。更重要的是,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不连续的,如数字网络技术、宽带传输技术和数字压缩技术的出现,客观上为跨越信息技术研发的初级阶段提供了现实可能。
4.加快服务业管理体制改革,消除服务业国际化的体制障碍。金融、保险、电信等基础设施行业放松管制、加强竞争是世界性趋势,对外开放不可避免。应打破国有经济垄断格局,积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提高行业内各种所有制的竞争程度和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缓解服务业中部分基础设施行业发展的瓶颈。应改革原有部委行使监管者职能的管制模式,尽快建立独立的监管机构。在此基础上,完善政府规制立法,建立健全公平竞争的法律法规,依法实施管制职能。
5.建立统一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快服务业国际化。根据入世后中国服务业开放的具体承诺,将稳步、审慎、有重点、有步骤地开放国内服务贸易市场,实施梯度开放战略,包括行业梯度、区域梯度、业务梯度、权益梯度、数量梯度和规模梯度。要重点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建立和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规范市场秩序的同时,重点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国有企业和企业集团,鼓励它们与跨国公司合资、设立控股子公司,发挥后发效应,加快发展壮大。二是尽快开放民营经济参与服务贸易竞争。三是增加服务业利用外资。加入WTO后,中国服务业可以成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引擎。
6.扩大服务业国际化的人力资本要素,增加教育投资和人力资源开发。从本质上说,决定一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根本因素在于该国的人力资本。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属性是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可以吸纳大量相对过剩的劳动力。这种特殊的社会效应对于就业问题突出的中国来说意义非凡。中国人力资源丰富,但同时又表现为正规教育劳动力稀缺,这无疑是影响经济快速发展的薄弱环节;然而,人力资源的深度开发取决于教育的普及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水平。为了抓住服务业国际化提供的历史机遇,中国需要采取切实措施扩大技术人力基础设施。与此同时,教育已经成为知识经济的主导产业。
7.强化政府在推动服务业国际化中的作用。开放条件下工业增长的绩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政策和措施以及工业在技术进步和市场开发方面所做的努力。因此,在当前服务业的发展过程中,收益和成本取决于政府和行业的主动性。经济发展计划应当优先发展服务业。
长期以来,政府通过国有企业直接或间接对许多服务业进行严格控制,为服务业面对市场竞争提供了强大的保护伞。缺乏竞争已经成为阻碍服务业发展,导致服务整体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当务之急是改变政府的职能,从直接管理者转变为协调者,使服务业以企业的方式运作,并允许私人投资者进入服务市场,鼓励竞争,与国际接轨。最后,应适当修改服务业的相关法律制度,以确保服务业改革计划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