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关于诚实的论文。

当代大学生诚信的缺失与重建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全人类公认的道德规范。诚信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诚信状况将直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总的来说,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是好的,是积极的。然而,近年来,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越来越突出,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其危害

第一,造假严重。第一,考试作弊屡禁不止。大学生考试作弊是一个普遍而不争的事实,而且作弊的队伍越来越庞大,手段越来越先进。很多地方都有有组织、有中介的“职业枪手”团队,目的是赚钱、盈利。第二,学术抄袭司空见惯。抄袭、论文代写、假设实验数据等。对许多大学生来说是家常便饭。“天下文章大抄在于你会不会抄”“文章=剪刀+粘贴”在大学生中的识别率非常高。第三,简历花样百出。为了在双向选择的就业竞争中找到好的归宿,很多大学生在个人简历上做手脚。于是在招聘会上,每个人都是优秀班干部和好学生,每个人都有一叠荣誉证书,每个人都有一流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四是投机取巧追求名利。在评奖、入党、竞选干部、保送研究生等问题上,一些大学生不是靠实力去争取,而是想方设法请客送礼、投机取巧。造假的直接后果是,一方面严重挫伤了努力学习的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水平下降。水平下降直接影响就业。在北京、上海、广东的人才市场,大部分用人单位都不要应届毕业生,认为他们有文凭但没水平。

第二,信用意识的缺失。首先是骗贷、逃贷。据调查,国有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坏账比例高达10%,远高于普通人。由于坏账率居高不下,今年4月,全国有超过100所高校被银行列入暂停发放助学贷款的“黑名单”。更有甚者,少数大学生隐瞒家庭真实情况,出具虚假贫困证明,骗取助学贷款。这些作弊逃贷的行为,让贫困大学生后来上大学越来越难。二是拖欠学费。恶意欠费在很多高校普遍存在,而且欠费金额每年都在增加。三是随意违约。大学生随意变更、撕毁聘用合同的行为时有发生。很多大学生签约只是为了解决户口问题。他们有的望洋兴叹,一旦目标达成,不辞而别,让招聘单位措手不及,防不胜防。据该报报道,目前大学生就业遭遇诚信危机,违约金高达3万元。随意毁约对一些学校的声誉造成了不良影响,一些用人单位明确表示,再也不招这个学校的人了。

第三,人际关系冷漠。据该报报道,在对北京某大学420名学生的调查中发现,近一半的受访者对他人缺乏足够的信任和安全感。在“与陌生人打交道要小心”的回答中,45.8%的人完全赞同这种说法,而只有0.5%的人完全不赞同,32.7%的人完全赞同“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如果你不保持警惕,别人可能会利用你”,38.6%的人部分赞同,只有2.6%的人完全不赞同。因为缺乏真诚和信任,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的人在生活中不愿与人交往;有暗中诽谤、偷看别人日记甚至盗窃财物的;为了争夺恋人,抓住深造和留学的机会,有不择手段的人;逢场作戏,未婚同居,与多位恋人相恋,因恋爱失败而自杀或野蛮报复的事件在高校时有发生。人际关系淡漠容易导致学生孤僻、冷漠、紧张、不合群、缺乏责任感,引发心理疾病,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增加了学校的不稳定因素。

二、原因分析

大学生诚信缺失实际上是社会、家庭、学校诚信缺失的一个缩影。导致高校诚信缺失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缺乏外部环境。一方面,有一些来自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遗产。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虽然形成了一些关于诚信的经典语句,如“言必行,行必有果”,“人无信不立”,“宽以待人,诚以待人”,“公平交易,互谅互让”,但一些封建社会扭曲的观念,如“在山中”,另一方面也有一些来自现实社会的负面影响。如政治领域的贪污贿赂、买官卖官、数字政绩等。、制假售假、欺骗、偷税漏税等。在经济领域,泡沫学术、假文凭、假博士、假职称、假广告、商标侵权、假文风等。在文化领域,人们的虚假人情和互不信任等。简而言之,从国家信用到金融机构信用,从企业信用到个人信用。大学?quot世外桃源”,社会诚信的缺失必然影响大学生诚信的缺失。

2.学校教育滞后。一是重视不够。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道德教育还是说重要,做次要,不要忙。很多中小学把政治、历史、地理等人文课程放在辅修科目的位置。在大学阶段,德育的地位上升了,但很多大学忽视德育,仍然以分数来判断成败。二是方法简单,内容单一。很多学校以政治教育代替道德教育,片面强调政治忠诚,忽视基本诚信品质的培养,片面强调理论灌输,忽视实践教育和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第三,学风不正。目前,商业潮流也涌入了大学。大学不再是大学生心目中的“学术圣地和精神家园”。许多学生带着混杂的文凭而来。再加上社会的巨大诱惑,学术研究氛围太乱,甚至有些老师不知道学术方向在哪里。很多学生甚至老师都很难自控,很难心平气和的学习和研究。四是管理不到位。大学阶段,班主任形同虚设,很多大学生一进校门就彻底放松了:逃课、上网、睡懒觉、谈恋爱、打工赚钱...,不努力学习,就业压力大,难免作弊。但学校对违纪学生的处理也存在一些关系和后门。一些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对学生的造假行为视而不见。此外,高校连年扩招,学生数量大幅增加,学生质量下降,也给高校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3.家庭教育薄弱。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潜移默化,根深蒂固。家庭教育的根本是道德教育,诚信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8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但他们的家庭诚信教育不容乐观。很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忽视或根本不引导孩子的道德品质;少数家长完全不理会孩子,任其自由发展;有的家长不仅没有及时制止孩子的不诚实行为,反而起到了教唆的作用;还有的家长在孩子面前做违背诚信的事情。作为独生子女,很容易因为父母长辈的溺爱而生育?quot以自我为中心,想的多的是别人应该为我做什么,想的少的是自己应该做什么,更谈不上什么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同时,孩子从小缺少伙伴,性格孤僻,容易形成不合群、自私、胆小、不关心同伴等不良心理。这些都是影响学生诚信品质形成的不利因素。

4.自律意识差。一方面,当代大学生涉世不深,很多学生到了大学才开始独立生活。他们的社会生活体验比较简单,基本上是学校和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他们的道德心理还不成熟,缺乏理性思考和分析自己选择的能力。他们对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社会的光明面与黑暗面的关系缺乏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对诚信的危害缺乏认识。尤其是网络时代,每天都有大量的垃圾信息,生活中一些老实人吃亏,失信者得利。容易让学生无所适从,甚至把一些负面的社会现象当成社会本质,形成错误的诚信观。另一方面,虽然大部分大学生口若悬河地谈论着诚实、正直、守信、业绩等基本范畴,但在现实生活中,涉及到个人利益或安全时,却放松了要求,使知识偏离了行动,这主要是意志力的问题。

5.缺乏约束机制。我国目前的诚信教育约定俗成多,约束机制少。在传统社会,诚信是在生产关系封闭、人员流动性不大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诚信基本上被认为是一种道德规范和惯例,而不是法律规范。人们往往把诚信建立在道德良知的基础上,主要依靠传统、习惯和舆论来遵守,因而缺乏严肃性、连续性和系统性。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诚信很难成为一个普遍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加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广泛、频繁、密切和复杂。在这种关系和环境下,习俗对人们行为的约束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够。当传统的诚信维护手段逐渐失去作用,而新的诚信维护手段——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各种规章制度和法律体系尚未建立或完善的时候,诚信缺失的现象就在各个领域出现了。正是由于缺乏可操作的信用约束机制,人们的失信行为得不到惩罚,诚实人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和纵容了失信行为的反复发生。

三、大学生诚信重建的对策

加强大学生诚信建设不仅是高校,也是全社会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实践表明,诚信的重建不是任何一个部门能够完成的,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和配合。

1,营造氛围是重建诚信的前提。教育是在社会环境中进行的。没有与教育目标一致的环境,任何教育都是无力的。因此,营造一个政府讲诚信、公众讲诚信、人人讲诚信的社会环境非常重要。一是提高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首先,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诚信是大学生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从而把诚信建设提上日程,做好工作。二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全方位多角度开展诚信理念宣传。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宣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让诚信理念深入人心。三是规范政府行为,全力建设诚信政府,充分发挥政府在诚信重建中的主导作用。党政领导干部要转变作风,依法行政,在抓好自身诚信的基础上,带动各行各业开展诚信活动,让诚信理念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促进整体诚信意识的提高。

2.加强教育是信用重建的重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从家庭教育的角度:首先,家长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做诚信的表率。其次,要以智育为主,从小做好孩子的素质教育。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说,首先要高度重视诚信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应有地位。要改变重智轻德的现象,把诚信教育纳入学校德育体系,落实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从入学教育到毕业教育,从德育课到基础课、专业课,从日常行为管理到各种校园活动,增加诚信内容,让诚信意识渗透到方方面面、各个角落。其次,要加强管理。有必要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在办学理念上要坚持诚信原则,排除权钱交易对教学工作的干扰。在师德建设中,要坚决杜绝学术抄袭、剽窃等不诚信行为。在学生管理中,每一个老师都应该履行自己的职责,无论是班主任还是普通老师,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普通干部,都应该义不容辞。在处理每一个违纪学生时,都要严格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进行处理。第三,改进教育方法。一个是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要着力培养大学生的主体精神,引导他们自觉加强学习和思考,把诚信教育的要求内化为自觉行动。二是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要大胆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和最新管理方法,重视现代媒体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作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拓宽教育领域,使教育覆盖和渗透到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三是从灌输到互动的转变。要克服片面僵化的灌输方式,变服从与服从的关系为平等民主的关系,使教育过程成为自主接受、自主发展、平等对话,进而和谐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教育可以互相借鉴,道德可以提高。四是由单一型向多元化转变。教育工作的方法有很多,如说理教育、榜样示范、实践锻炼、情感熏陶、自我教育、道德评价、心理暗示等。要充分发挥高校德育方法体系的整体作用,不能孤立地采取一种方法,要充分发挥各种方法的互补作用。同时,要整合一切教育资源,利用各种载体,开展各种教育实践活动。五是由封闭式向开放式的转变。一方面,诚信教育不能局限于课本和课堂。应该走出校门,让大学生深入社会、生活、群众,通过参与、体验来接受教育。另一方面,教育工作者也要对外开放,大胆借鉴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诚信教育的好经验、好做法,使诚信教育更有实效。

3.完善机制是诚信重建的保障。体制问题是一个“比较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问题。因此,诚信的重建不仅要注重教育和诚信观念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对失信行为进行规范、引导、监督、约束和制裁。信用机制建设主要包括信用体系和制度基本法律的制定、信用中介机构管理规定、欺诈行为处罚办法的制定等。从社会来看,很多地方已经开始探索信用评价体系和失信惩戒机制。如上海市政府2000年在全国首创个人联合征信系统,2002年上半年建立企业联合征信系统;2003年6月5日至10月,中国人民银行起草了《信用管理条例》,可见信用立法是大势所趋。作为人才济济、思想活跃的高校,建立诚信教育机制是必要的,也是必要的。目前,上海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了全国首个大学生信用档案,天津师范大学推出了学生信用评价系统。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内容:一是学生信用档案,如实记录学生在校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品德描述、学习成绩、信用记录、奖惩情况等。,都是电子化管理的。学生毕业时,信用档案随学生人事档案一并移交给用人单位,从而将学生信用记录延伸到社会。二是诚信评价机制。对大学生诚信状况进行定量记录和定性评价,并根据评价及时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使诚信教育措施的实施在时间和空间上更有针对性和合理性。三是诚信奖惩机制。将诚信状况与评奖、入党结合起来,对失信采取评优、贷款等限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