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会计的资料有哪些?
夏代的会计思想
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7世纪)是奴隶制的形成期,前期还是原始社会,中期是奴隶社会。“从物质文化的具体特征来看,商周时期发展起来的青铜器文化与齐家文化、龙山文化还有一段距离,可能是夏文化阶段。从龙山文化和齐家文化所体现的社会形态来观察,有点类似于传说中记载的夏朝的情况。”关于夏朝的史料非常匮乏,只能依靠推测和传说来考察这一时期的会计思想。我们先来看看夏朝的技术背景和制度背景。夏朝不仅有制作石骨、青铜器和车船的技术,而且制作陶器的技术也比以前更加精良,生产的工具也逐渐从石器发展到铜、石。“自从铜(据:指铜的冶炼)发明以来,最早的制造者是利器(据:指武器)和工具。锋利的武器,如刀,是防身所必需的;铲子之类的工具是耕作所必需的。”由于生产过程中使用青铜器,耕地面积迅速扩大,再加上农业施肥和灌溉技术的发明,原始社会的生产合作逐渐向生产过程的个体化发展。土地所有制从最初的氏族所有制逐渐演变为大家族所有制,氏族也逐渐分化为大家族和特殊的小家族。原来基于性别和年龄的分工逐渐演变为家庭之间的分工。生产过程的个性化与私有财产制度的出现密切相关。"生产过程的个体化既是私有财产产生的前提,也是私有财产产生的结果."私有财产的出现促使人们更加重视投入与结果的比较,从而使会计思想从简单的计数反映发展到积极的核算和监督。家庭分工的出现产生了交换的需要,商业活动的出现成为必然,会计作为“商业语言”应运而生。
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剩余产品的出现,人们逐渐有了数数的想法,这是人们对自己劳动成果的认可和关心的本能表现。“在一切社会条件下,人们都必须关心花费在生产和生活资料上的劳动时间,尽管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关心的程度是不同的。”会计计量思想的最初萌芽——“简刻”和“结事”也就应运而生了。这种计量思想出现在人类为生产实践的基本需要,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以及人们重视管理经济的最初表现的缓慢进化过程中。这种基本会计思想的出现,国内外都大同小异。在中国的伏羲时代,就出现了“拴绳记物”的方法(虽然只是传说,但从文物和史料的记载可以断定,这种计数方法在伏羲时代就已经存在了。),据说古代秘鲁人的打结方法非常全面,所有的社交活动都用结来表示。“通常主绳就是主绳,上面系着各种颜色的小绳。因物的种类不同,结也不同,如黄色代表金色;白色代表银;绿色代表谷物。在数星星方面,看到单结表示十,双结表示二十,双结表示一百,双结表示二百等等。”后来,随着生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从原始社会末期到奴隶社会初期,由于部落之间的交换活动日益频繁,仅靠拴绳已经不能满足交易和生产活动的需要,开始出现了原始的记账凭证——“书契”。“黄帝命官作号以示钦敬,欲迎* * *,法度由是而非。”度量衡的出现,制定会计计量标准的思想,标志着会计记录的初步萌芽,不仅有了明确的量的概念,而且有了确认实物的质的思想。“书契”作为会计凭证的应用,使中国会计出现了最简单的轮廓,这是中国古代会计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
但是,技术进步只是会计思想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为了使会计思想反映和促进技术进步,制度和思想的演变必须能够适应和促进技术进步。也就是说,一个国家以文化为核心的制度背景对会计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帝制文化”为特征的中国特有的产权思想,对中国古代乃至现代会计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种“皇权文化”思想的核心是产权归王权所有的思想。从发生学的角度看,所有的王权思想都是在国家产生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原始社会末期,部落之间剩余产品的交换一般在氏族首领之间进行,这就为氏族首领利用公权占有公共财产谋取个人利益创造了条件,从而刺激氏族首领崇拜公权力。
中国国家的形成不同于雅典和罗马。国家的形式既不是氏族集团斗争的结果,也不是内部氏族社会的结果,而是内部氏族首先分为贵族阶级和平民阶级,“作为征服广大外国领土的直接结果。”这就是马克思所谓的“亚细亚”生产方式,其特征包括:国有土地;租税结合;威权主义;水利灌溉;农村公社。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中国是一个由以血缘为基础的大小家庭和各种具有准血缘关系的“家族”组成的“家国同构”社会,按照君君、大臣、父子的伦理宗法原则,在这种社会中,一切形式的产权都是超经济的,最终形成“我就是国家,我就是世界”的思想。会计作为反映产权变动的工具,其超经济产权必然会对会计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父权制父权制作为原始社会制度演变的结果,以家庭制度为特征。国家作为家族的扩张,必然使统治者将宗族权利与政治权力紧密结合,形成政治制度的基础。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作为国家财产“唯一所有者”的需要,必然会把会计作为保护“国家利益”的工具。据韩非子《饰邪》载:“虞王必在录之上,防风王随后至,虞斩之。”传说反映了大禹作为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在对各部落朝贡的会计考核中,为维护自己的尊严而采取的严格措施。
夏朝有关会计的传说,只是反映了一些最简单的会计思想推测。夏朝的物质产品逐渐丰富,交通工具迅速发展。“陆路行、水路行舟、泥地行、山路行”为商品流通创造了便利条件,私有财产的出现为记账的可能性提供了物质基础。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劳动产品的分配、交换和消费等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从而产生了会计的必要性、基于社会物质基础的会计的可能性和基于处理人们日益复杂的经济关系的会计的必要性。两者的有机结合决定了会计的必然性。“夏后氏五十岁进贡,殷人七十岁相助。”“以防虞和夏,准备了贡品。又或者是说虞会是江南的诸侯,他会崩溃。因丧,命谓之会,会计员也”“三年考,五年政决,周行天下,归大岳,登茅山,面向四方群臣,被大会计员邀改名为茅山,会稽山。”这三种说法反映了夏朝现存的征贡制度。会计作为反映实物产权变动的工具,必须有朝贡会计的思想。到了夏朝,计量方法已经有了雏形,人们开始用实物来计量,如“关氏、君,惟王夫有之”,“左则衡,右则法,为度,称出”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事实上,“没有某种形式的衡量,产权就无法确立,交换就不会发生。”会计作为一种反映产权变动的思想,也是会计思想的延伸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