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问题1: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是什么?杜威在其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了他的实用主义教育观。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教育的本质。杜威在自己的教育理论中多次从各个角度论述了教育的本质。他对教育本质的看法,基本上可以用他提出的三个重要论点来概括,即“教育就是成长”、“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就是经验的不断转化”。

(2)关于教育的目的。杜威从多个方面论述了教育目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他对“教育没有目的”的论述

(3)教学的基本原则。杜威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他的教学理论,“做中学”是他所有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

问题2:杜威实用主义教学理论的核心是什么?杜威是继皮尔士和詹姆斯之后的第三位美国实用主义大师,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有用就是真理”是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经典表述。以往哲学由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三部分组成,回答了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用。杜威认为“是什么”的问题应该由科学来解决,而不是哲学。“为什么”和“有什么用”是同一个问题的两面。人们往往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认识事物,认识事物的目的是为了为我们所用。所以,实用主义哲学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只相信人的经验。人类的经验是衡量真理的标准。有用的是真理,无用的是谬误。用事物的多样性抹杀了事物的同质性,用事物的可变性抹杀了事物的永恒性,用事物的价值形式取代了事物的实体形式。实用主义哲学本质上是一种建立在唯心主义世界观和认识论基础上的价值哲学。杜威认为哲学的意义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当时人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教育。所以,他把哲学等同于教育。既然他的哲学是一种价值哲学,那么他的教育哲学也是一种教育价值哲学。他的教育哲学为解决教育问题提供了理论。

杜威曾经说过,“如果我在提出科学作为一种知识的特征时,完全用‘技术’来代替‘工具主义’,我可能会避免很多误解。”杜威虽然没有专门论述技术的著作,但他的所有著作都充满了对技术的批判。与通常的理解不同,杜威用“技术”来描述人类的各种活动,指的是人类在面临各种困境时,使用各种探究工具作为解决各种问题的手段。所以,技术是对工具和技能的探索。

问题3: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最系统、最集中的论述是什么?《民主与教育》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最系统、最集中的论述。

杜威一生中写了许多教育书籍和论文。主要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民主与教育》、《经验与教育》、《今日教育》、《人类问题》等。其中,《民主与教育》是对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最系统、最集中的阐述。它作为美国实用主义教育运动的指导纲领,影响深远,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经典之作。

实用主义哲学是杜威教育理论的主要理论基础。杜威充分吸收了皮尔斯和詹姆斯的实用主义哲学观点,并有了新的含义:他的情感哲学作为思维工具的作用。他把哲学看作是人们适应环境、整理经验的工具。他认为哲学必须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相关,必须以促进社会和政治发展为目的。杜威分析说,只有通过教育活动,实用主义哲学所倡导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深入人心,被人们普遍接受,哲学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杜威曾将教育定义为“经验的转化或重组”。他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来自经验;教育必须从经验出发,即始终从古代人的世纪生活经验出发。

问题4:杜威的实用主义和陶行知的现代教育思想的区别约翰?约翰。杜威是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创立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被誉为“实用主义巨人”。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1915,他24岁的时候,在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主修教育管理专业,杜威是他的导师。作为杜威的得意门生,陶行知对杜威的教育思想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回国后,他根据中国当前的社会形势,开展了群众性的教育运动,继承和发展了杜威的教育思想,创立了以“生活教育”为主线的现代教育理论。这里我们从五个方面比较杜威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一.教育和生活

从“教育即生活”和“生活即教育”这两种教育观点中,人们可以发现杜威和陶行知都非常重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包含两层含义:(1)教育是社会生活的必需品,杜威认为教育是社会生活延续的工具;(2)教育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必须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例如,他在《民主与教育》中说:“社会不仅通过交往继续生产,而且可以公平地说,它存在于交往和交流之中。”“不仅社会生活和交往是一回事,所有的交往(因此所有真实的社会生活)都具有教育意义。”他所谓的“沟通”,其实就是“教育”,所以“教育就是生活”。“没有学历就活不下去。”①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更倾向于一种“大众教育”。在他眼里,“生命教育是群众的教育,是群众自己办的教育,是群众为了生命的解放而办的教育”。他认为人应该在生活中接受教育。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从教育的角度阐述生活,强调“生活的教育意义或生活对教育的意义”。他的“生活即教育”有三层含义:第一,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的原初存在,但生活就是教育;第二,生活决定教育,现实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第三,教育的意义是生活的改变,是为了生活向前的需要。他认为“鸟笼终归是鸟笼,绝不是鸟的世界”,所以主张扩大教育范围,把鸟放在天上,而学校教育要把整个社会生活向学生开放,要与儿童的生活世界保持密切联系。他认为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总的来说,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和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都非常重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打破了传统教育倡导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社会是自我社会”的局面,导致学校与社会脱节,学生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无法适应社会的严重后果。即使在今天,他们的观点对我们倡导的“教育回归学生生活世界”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学校和社会

杜威根据“教育即生活”提出了“学校即社会”。他呼吁学校要和现有体制一样的环境,这样才能培养出完全适应当前社会生活的人。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它将社会生活简单化,还原为一种胚胎状态,呈现学生当下的社会生活。当然,学校不是社会简单的移植和复制。与普通的生活环境相比,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简化、净化、平衡的环境,让学生顺利成长。学校作为一个初级社会,并不是独立于现实社会的,而是与现实社会密切相关的。杜威认为“学校生活必须与校外生活相一致。”这两个方面必须自由地相互作用。“如果学校生活与校外生活无关,即使孩子们在学校可以了解社会,培养对社会的兴趣,也不能应用于校外生活。”学校与社会隔绝,所以学校里的知识不能应用到生活中,所以对品行不好”。

“学校就是社会”的观念,就像从空中抓一只活泼的鸟,放在鸟笼里。它试图吸收社会的方方面面,融为一个小学校,所以容易广泛推行,而“社会即学校”的理念则相反。它寻求将学校的所有方面扩展到自然界。

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是建立在对杜威教育思想批判的基础上的。陶行知认为“学校即社会”的理念.....>;& gt

问题5: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最早传播的是谁?杜威代表实用主义教育,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与西欧的“进步主义教育”一起,反对传统教育,成为一种新的教育流派。他们主张以儿童为中心取代教师中心,以活动课程取代学科教学,批判传统教育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忽视学生兴趣和需求,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等口号,构成了完善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成为“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陶行知提出了“通过全方位延伸的教育,建立全方位延伸的民主社会”、“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与学是一体的”等与杜威理论相悖的生活教育理论。约翰?约翰。杜威是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创立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被誉为“实用主义巨人”。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1915,他24岁的时候,在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主修教育管理专业,杜威是他的导师。作为杜威的得意门生,陶行知对杜威的教育思想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回国后,他根据中国当前的社会形势,开展了群众性的教育运动,继承和发展了杜威的教育思想,创立了以生活教育为主线的现代教育理论。摘要:通过比较杜威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进一步分析陶行知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创新,突出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促进学陶、学陶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一、杜威关于学校与社会关系的观点是双重的:一是从学校组织的角度,他认为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社会,一个初级社会,用各种反映大社会生活的作业开展活动。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它将社会生活简单化,还原为一种胚胎状态,呈现儿童当下的社会生活。二是学校教育的社会功能。杜威认为,学校教育的社会功能首先是提高调节功能。他指出,学校教育是为社会进步而进行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学校教育是共享社会意识过程中的一种调节,基于这种社会意识的个人活动的适应是社会改造的唯一可靠方法;其次,学校教育的社会功能是延续功能,即学校教育是社会生活的延续工具。通过教育,老一代人的行为、思想、情感习惯可以传递给新一代;再次,学校教育的协调功能是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使个人成为“社会的一员”以维护“一个民主进步的社会”,保证社会变革不会带来混乱的思想和习惯;最后,学校教育的训练功能是培养个人生活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杜威立足于当时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现状,分析了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充分体现了他的改良主义社会思想。陶行知在杜威的学校与社会的关系上“翻了个跟头”,提出“社会即学校”。他所指的学校有两层意思,一是专门学校;第二个是指人的生活场所。陶行知对“社会即学校”的定义,是从当时中国的国情出发,寻找一条普及大众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可行之路。陶行知认为,学校的组织形式应该是:(1)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学校。这种学校以蓝天为顶,大地为底,28个宿舍为墙,大家都是老师,都是学生,都是同学。形成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内的大教育体系。(2)改造社会的中心。陶行知提出了“四个百万”的口号,包括“创建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村庄”。陶行知从救亡图存的角度阐述了学校教育的作用。他认为:①学校教育是一种武器,是民族和人民解放的武器,是动员人民最可靠、最有效的武器。他强调用教育点燃中国人的生命之火,释放中国人的生命之光;(2)学校教育要提高民族素质,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③学校教育要使中国民主富强,“教人创造富裕的社会,而不是富裕的个人”。为了充分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陶行知一生努力,亲自创办了安徽公学、晓庄师范学校、山海工程集团、育才学校、社会大学、窑洞学校等。,探索学校教育与社会联系的规律和途径,建设人民大学...>;& gt

问题六:约翰·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1952)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一)关于教育的本质

杜威以实用主义经验主义和功能心理学为基础,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提出了他关于教育本质的基本观点,即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

1,教育就是生活

杜威认为,教育是儿童现在的生活过程,而不是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做准备。他说:生命就是发展,不断发展壮大就是生命。因此,最好的教育是从生活和经历中学习。教育是为孩子提供保证他们成长或完整人生的条件。

因为生命就是成长,儿童的发展就是原始本能成长的过程,所以杜威强调成长是生命的特性,所以教育就是成长。在他看来,教育不是强迫孩子吸收外界的东西,而是让人类先天的能力成长。

因此,杜威认为教育过程在自身之外没有目的,教育的目的在于教育的过程。事实上,他反对把外界强加的目的作为儿童成长的指示性目标。

2.学校就是社会。

杜威认为,既然教育是社会生活的一个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他强调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社会,一个初级社会。在学校里,要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成一种胚胎状态,要把重新呈现的社会生活呈现出来。就学校作为社会的具体要求而言,杜威提出,第一,学校本身必须是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意义;第二,校内学习要和校外学习相衔接,两者之间要自由互动。但是,学校就是社会,并不意味着社会生活在学校的简单再现。杜威还认为,学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环境,应该具有三个重要的功能,即简化和整理各种倾向发展的因素;净化和理想化现存的社会习俗;创造一个比青少年独处时可能接触到的更广阔、更平衡的环境。

(二)教学理论

在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中,教学理论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1,边做边学

杜威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做中学的基本原则。因为人最初的知识和最坚定维护的知识都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因此,教学过程应该是做的过程。在他看来,如果孩子没有机会去做,必然会阻碍他们的自然发展。孩子天生就有做事和工作的欲望,对活动有很强的兴趣,要特别注意。

杜威认为,做中学是从活动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它将学校中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起来。因为孩子可以从真正有教育意义、有趣的活动中学习,这将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在杜威看来,这可能标志着一个有利于孩子一生的转折点。

但是,孩子从事或参与的工作活动与职业教育不同。杜威指出,贯彻做中学的原则,会使学校对其成员施加的影响更加生动、持久、富有文化意义。

2.思考与教学

杜威认为,好的教学必须唤起孩子的思考。所谓思维,是一种智慧的学习方法,或者说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智慧的体验方法。在他看来,如果没有思考,就不可能产生有意义的体验。因此,学校必须提供发人深省的经历...>;& gt

问题7: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论点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是(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

问题8:比较杜威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异同。约翰。杜威是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创立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被誉为“实用主义巨人”。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1915,他24岁的时候,在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主修教育管理专业,杜威是他的导师。作为杜威的得意门生,陶行知对杜威的教育思想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回国后,他根据中国当前的社会形势,开展了群众性的教育运动,继承和发展了杜威的教育思想,创立了以“生活教育”为主线的现代教育理论。这里我们从五个方面比较杜威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一.教育和生活

从“教育即生活”和“生活即教育”这两种教育观点中,人们可以发现杜威和陶行知都非常重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包含两层含义:(1)教育是社会生活的必需品,杜威认为教育是社会生活延续的工具;(2)教育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必须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例如,他在《民主与教育》中说:“社会不仅通过交往继续生产,而且可以公正地说,它存在于交往和交流之中。”“不仅社会生活和交往是一回事,所有的交往(因此所有真实的社会生活)都具有教育意义。”他所谓的“沟通”,其实就是“教育”,所以“教育就是生活”。“没有学历就活不下去。”①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更倾向于一种“大众教育”。在他眼里,“生命教育是群众的教育,是群众自己办的教育,是群众为了生命的解放而办的教育”。他认为人应该在生活中接受教育。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从教育的角度阐述生活,强调“生活的教育意义或生活对教育的意义”。他的“生活即教育”有三层含义:第一,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的原初存在,但生活就是教育;第二,生活决定教育,现实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第三,教育的意义是生活的改变,是为了生活向前的需要。他认为“鸟笼终归是鸟笼,绝不是鸟的世界”,所以主张扩大教育范围,把鸟放在天上,而学校教育要把整个社会生活向学生开放,要与儿童的生活世界保持密切联系。他认为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总的来说,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和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都非常重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打破了传统教育倡导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社会是自我社会”的局面,导致学校与社会脱节,学生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无法适应社会的严重后果。即使在今天,他们的观点对我们倡导的“教育回归学生生活世界”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学校和社会

杜威根据“教育即生活”提出了“学校即社会”。他呼吁学校要和现有体制一样的环境,这样才能培养出完全适应当前社会生活的人。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它将社会生活简单化,还原为一种胚胎状态,呈现学生当下的社会生活。当然,学校不是社会简单的移植和复制。与普通的生活环境相比,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简化、净化、平衡的环境,让学生顺利成长。学校作为一个初级社会,并不是独立于现实社会的,而是与现实社会密切相关的。杜威认为“学校生活必须与校外生活相一致。”这两个方面必须自由地相互作用。“如果学校生活与校外生活无关,即使孩子们在学校可以了解社会,培养对社会的兴趣,也不能应用于校外生活。”学校与社会隔绝,所以学校里的知识不能应用到生活中,所以对品行不好”。

“学校就是社会”的观念,就像从空中抓一只活泼的鸟,放在鸟笼里。它试图吸收社会的方方面面,融为一个小学校,所以容易广泛推行,而“社会即学校”的理念则相反。它寻求将学校的所有方面扩展到自然界。

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是建立在对杜威教育思想批判的基础上的。& 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