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心理学论文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和心理距离。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人们就有了交流的需求。因此,人际关系是生存的基础和保障,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就是说,人际交往把个体和群体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互动的网络系统,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二、人际关系的要素
人际关系(交往)的本质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一般有以下几个要素。
交流的主动性
在交往过程中,不是一方主导另一方,而是双方都是活动的主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比如你上街购物,虽然你可以主动选择某个品牌的商品,但售货员也可以主动向你介绍相关品牌的商品信息供你选择。也就是说,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每一方都是一个主动主体,不同的是其地位是主次分明的。而处于次要地位的一方,即使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机械地做出反应,也是有兴趣去理解和分析对方的信息,并根据自己的要求给予反馈,调整自己的言行,达到信息交流的目的。比如在医疗过程中的医患关系方面,虽然医生是主动诊断和开药,但患者并不是被动的。他们还可以向医生反映自己的病情,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反馈调整诊断和治疗。
交流互利
虽然单个个体的活动可能与外界密切相关,但不能称之为人际交往。人际交往必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之间的互动活动。一方发出的信息会引起另一方的心理和行为反应,进而成为新的信息作用于前者。比如一个护士对一个慢性病患者说:“你对这个病比我有经验,所以你得听听你的意见。”患者听后自然会积极回应。所以,人同时也在受别人的影响。
交流的制约性
在人际交往中,首要条件是双方使用的符号必须相同或相同,这是交往的必要条件。它可以是语言符号,也可以是非语言符号。如果符号不同,可以开很多玩笑。比如,外国人与本国人交流时,一定要使用相同或相互能理解的语言或其他符号,否则很容易造成失真和误解。
第三,人际交往的功能
获取信息的功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呈几何级数增长,可直接从书本上获取的知识和信息总是有限的,这就要求人们以更迅速的方式直接交流信息。如果你在电脑上上网,你可以交朋友、购物等等。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就是知识,信息就是财富。有些人成为百万富翁是因为他们获得了一些信息。而因为信息的滞后,你落后了,甚至企业破产。
在当今的护理工作中,我们需要大量的信息、新知识和新技能来使我们的护理事业发展、更新和成长。
心理保健的功能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信息交流,更是为了实现心理交流和情感交流。比如在交流过程中,双方对某个问题或某个观点的认识相同,双方就会产生情绪上的嗡鸣,越聊越投机,彼此成为力量提取和情绪宣泄的对象。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这样的经历。有时候,他们遇到有说不完的话题的朋友,真的是很久很久才认识的朋友。即使对方观点不一致,也不会指责或排斥,而是采取接纳和包容的态度。这说明他们是互相兼容的,心理上是亲近的,双方都会感到舒服和幸福。因此,人的心理健康的适应本质上是人际关系的适应。相反,心理疾病是由于人际关系的不平衡造成的。如果对对方采取否定、否定、排斥的态度,会削弱人际关系向不利方向发展,产生分裂情绪。如果两个人有矛盾,不愿意沟通。你不喜欢我,我也不喜欢你。我们之间的心理距离很大,容易产生抑郁和孤独。比如婆媳不和,夫妻不和,父母子女不和,都会产生心理不良因素,对身心健康有害。所以,作为护士,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要采取积极、正面、接纳的态度。
促进自我意识发展的功能
榜样的力量促进人的成长。自我意识的发展是通过交流来实现的。在与他人的交流中,会有改变自我的兴趣、动力、能力、意志和行为。人们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中认识自我形象,自我意识的发展在不断的交流中趋于客观、成熟和完善。
四、影响护士沟通的因素
转让
这个词最早是由立普斯教授在1909年提出的。他把共情定义为“情绪进入”的过程。也就是说,共情是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感受和理解别人的感受,去分享别人的感受,而不是表达自我的感受。简而言之,共情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观察世界。通俗地说——角色转换,我们医务人员要站在病人或患者的立场去理解和思考。比如我们现在做的一些制度,是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还是站在我们工作的角度考虑。
同理心可以对病人产生积极的治疗效果。
(1)首先,共情可以减少患者在困境中的疏离感和孤独感。当患者觉得被理解了,就会觉得自己还有存在的价值。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最大的愿望就是被理解。一旦彼此误会,就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甚至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⑵共情有助于让患者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关心,能让患者产生强烈的自我接纳感。有助于患者在困难情况下进行自我调整。
⑶共情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控能力。
如果患者焦虑、紧张、悲观,我们的护士会给予支持和鼓励,关心帮助患者。这时候患者会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
控制
第二个主要通信变量是控制。在每一次交往中,控制都是必不可少的,是人际交往中的内在成分。只要一个人影响别人或者被别人影响,就有控制。病人对疾病有控制感吗?不能只考虑个人感受,所谓的“个人控制”。还要考虑人际或相互的感受,即所谓的“关系控制”
个人控制力:是人在能够控制环境对自己生活的影响时所拥有的一种感觉。个人控制可以增加人们对自己行为的权力感,减少无力感。
分类:行为控制、认知控制、信息控制和追溯控制。
关系控制(Relationship control):它被认为是人们对自己与他人的联系的感知,以及对他们能够相互影响的性质和发展过程的感知。这种控制属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作为个人特征。通过沟通,才会有有效的人际交往。
分类:互补关系、对称关系、平行关系。
控制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⑴从患者角度控制。
不管病人得了什么病,严重不严重,都失去了个人控制,这是病人的一大障碍。患者面对的是一个现实——他们无法完全掌控自己的命运,不得不搬家,甚至在个人生活上也需要别人的帮助。疾病让患者的生活感到不确定,甚至连患者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都无法掌控。所以有一种失控感,让患者有两种后果。依赖:一切依赖医护人员,有些自己能处理的事情不愿意做。对立:认为自己的病无药可救,表现出愤怒,拒绝各种治疗,把事情当成对立来处理。这时候作为医务人员(护理人员)就要根据患者的心理和相关情况,帮助患者处理这些问题。
恢复控制感:
评估患者失控感的原因及相关因素。
采取有效措施:
让病人在自我管理方面控制自己。比如鼓励剖腹产患者尽快起床行走,个人卫生尽量注意。比如骨折患者,拆石膏后也要尽快锻炼肢体功能。当病人无法独立管理时,让他们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医护人员打交道。
⑵从护士的角度进行控制。
对于医护人员(护士)来说,重要的问题不是失控,而是找到一种有效的方法,与同事和病人一起“控制”。关系控制是医务人员的首要问题。通过分享控制权,可以消除个体的失控感,实现相互依赖。
信任
包括不加评论的接受别人。个人期望个人能够根据他人进行交流。
信任在医疗保健中的应用
当关系中存在信任时,它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信任有助于安全感和与外界的联系。让人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还有人在关心他。信任可以在相互关系中创造一种支持的气氛,这种气氛可以减少防御性的交流,使人们能够更坦率和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态度、感情和价值观。在医疗中,第一个角色——安全感,对患者来说尤为重要;第二个角色——支持性的氛围对于医务人员来说尤为重要。作为医务人员,首先要关心和照顾患者,与患者建立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使各项治疗和护理措施顺利进行,使患者早日康复。
自我暴露
自我暴露这一变量的特点是,任何关于自己的信息都可以与他人交流。它被定义为一个人向他人传达个人信息、想法和感受的过程。它包括几个方面。
(1)“意图”是指个体向他人公开自己的意愿。
人们暴露了他们不打算暴露的东西,不管是无意识的还是有意识的。
⑵“量”是指与他人交流的信息量。
人们在交谈中会向他人透露很多信息,比如隐私、婚姻不和谐等等。这显示了大量的自我暴露。反而不想说自己的情况,表现出少量的自我暴露。
⑶“代价”是指自我表露的内容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积极就是暴露自己好的一面;消极意味着暴露自己不好的一面。
(4)“真实性”是指自我表露的准确性。
暴露的内容与个人真实想法和情绪的吻合程度会发生变化。有些人愿意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有些人却觉得很难。
确认
当一个人被其他人认可和理解时,确认就发生了。确认是指一个人在交际中对他人的特殊反应。确认反应承认并确认他人的感知。确认反应可以让别人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承认别人是作为独特的人存在的。以下是确认反应的特征:
直接认同:对他人传递的信息给予直接的回应,或对他人表现出直接的关心。
同意内容:强化或支持别人说的话。例如,“是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至少目前,在这个问题上,我同意你的看法。”
支持性反应:表达理解、肯定或试图让他人感觉更好。比如“我想我明白你的意思。”“我认为你以这种态度会做得很好。”"你的进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澄清问题:试着理解他人传递的信息内容或过去的情感经历,包括进一步询问相关信息或鼓励他人更具体地描述自己的感受。比如(内容):“请详细谈谈你对这一点的看法。”“我想我不明白。能不能进一步解释一下?”再比如(情感上):“你能再描述一下你对那个人的感觉吗?”在试图理解别人的感受时,重点应该是描述,而不是解释。
表达积极的情绪:对他人做出积极的、非批评性的情绪反应。例如,“我很高兴你告诉我这一切。”“你说的话让我想进一步了解这个问题。”我们观察到,在帮助病人与周围环境建立联系时,确认在情感上是重要的。在医院里,病人常常觉得他们不仅失去了与家人和工作的联系,也失去了与治疗和护理他们的医务人员的联系。以下是一位术后接受手术探查的患者所经历的强烈的疏离感。
我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周围似乎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他们还会给我做手术吗?最后一次活检的结果是什么?为什么他们要给我拍这么多x光片?如果再做一次手术,会由原来的医生来做吗?谁在安排这些事情?我感觉好像没有人管我的事,没有人关心我,我感觉被遗忘了,没有人了解我。
患者描述了自己对发生的事情产生了巨大的焦虑和不安,但是身边的医护人员却一点都不关心她。她需要得到确认,了解相关信息。关于检查的信息,如x光报告、活检和手术结果,可以帮助患者减少因被忽视、被询问和被视为无意义的事情而产生的恐惧和焦虑。通过确认反应,认识到自己面临的问题,可以帮助患者减少孤独感,让她觉得自己加入了医护人员治疗疾病的行列。
五、沟通技巧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和情感交流。人是有社交属性的,需要互相交流,即使是陌生人聚在一起。比如在机场,在候机室或者看球赛,当人们聚在一起的时候,会像老朋友一样交流。在交流思想和感情的过程中,人们通过语言和非语言交流,包括表情和手势进行交流。
语言沟通技巧
与病人交谈的态度和技巧
与病人交谈的态度和技巧;
1充满了热情、亲密和同情。
接受病人的感受,尊重病人的人格。
3站在患者的立场,建立谈话关系。
4仔细观察
5提问技巧(开放式提问、封闭式提问)
6重复
7听
(1)充满热情、善良和同情心。
病人生病后在身体上和心理上都需要别人的帮助。这种需求比平时更多更强。他需要的不仅仅是普通人需要的一般的微笑和亲切的问候态度,更需要同情、理解和关注,所以我们要热情地帮助他。
很多患者病后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焦虑不安,变得特别敏感。他们常常从医护人员的表情和动作中猜测自己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治愈的希望。所以抢救病人的时候要冷静,镇定,不要慌张。应该关心和体谅病人。正因如此,患者看到护士在身边就有了安全感和希望,其意义远远超出了仅仅是关心。
⑵接受病人的感受,尊重病人的人格。
接受病人的感受,试着理解他的行为,不要采取批判的态度。让病人有充分的说话机会,认识到他谈话的价值,即使他的言语粗鲁甚至不礼貌,也要有耐心。
⑶站在病人的立场,建立对话关系。
护士要温柔,使用彼此能听懂的语言。首先,放松心情,告诉病人邀请他的原因,让病人静下心来,与护士建立对话关系。
(4)仔细观察。
在谈话过程中,不仅要听、要说,还要观察病人的一举一动,注意他的言外之意,还要观察他的情绪等变化。特别是对于精神病人,我们可以从谈话中发现他的症状变化和思维。
⑸提问的技巧
提问是“基本的交谈手段”。演讲者能否提出正确的问题是有效对话中最重要的技巧。一般来说,有两种问题:开放式和封闭式。
开放式问题
给回答者思考、判断和发挥的空间,鼓励他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想法和感受。提问者可以从对方的回答中获得更多信息。比如“你怎么了?”“你为什么来看病?”
b .封闭式问题
限制患者对特定信息的反应的问题是封闭式问题。常与真假问题联系在一起,如回答“是”或“不是”。比如“你经常抽烟吗?”
“你感觉你的呼吸比昨天更好,更糟了。还是基本一样?”“你家有心脏病史吗?”“疾病让你烦恼吗?”封闭式提问通常用于收集统计数据、收集病史或获取诊断信息。为了澄清一个问题,适用于信息交流和谈话结束时,但不适用于治疗期间的谈话。
[6]重复
在交谈过程中,重复是交流的反馈机制。通过重复,医护人员可以让患者知道自己在听他说话,理解他说的话。重复给病人一种感觉,他们的话正在被倾听,正在起作用,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当患者觉得自己的话有效或被理解时,他们会感到被鼓励继续交谈和进一步思考。
一次听。
这里所说的“听”不是指生理机能的“听”,而是一种心理机能,是对接收到的信息的积极的、动态的心理反应。?
首先,要认真、用心的倾听对方,不受外界干扰。
适当回应对方的发言,如使用重复、语气词或点头。
捕捉每一条相关信息,但不要轻易判断对方的话,也不要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听不清楚时,请对方礼貌地重复一遍。
会谈中的注意事项
你说话的时候要注意。
选择合适的环境以避免干扰。
避免使用术语,要通俗易懂,不要模棱两可,比如“少吃多吃”,多多少少有些歧义。再比如“液体”,有人觉得是牛奶豆浆,有人觉得是饮料,还有人觉得是别的。
保持适当的距离。
空间效应是指与人际交往密切相关的个人空间距离。一般不宜太近,也不宜太远。太近:让对方觉得有压迫感或者容易误会。个人距离-0.5-1.2m大约是一臂之长。通常是熟人,朋友,医生,病人谈话时所采取的距离。社交距离-1.2-3.5m
非语言沟通技巧
除了言语交际手段,还有非言语交际手段。即肢体语言,它包括人的表情、手势、情绪、气质和性格,以及谈话双方的相互状态。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非语言的使用往往大大超过语言的使用。人的精神面貌对人际交往的建立、交往的内容和情感都有很大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第一印象”往往会影响相互关系的发展。在不同的文化条件下,相同的面部表情或手势可能有相反或不同的含义。
1.肢体语言的作用(非语言的作用)
肢体语言的作用:
1表达感受
2.调整关系
3验证语言信息
4维护自我形象
(1)表达感情
通常情况下,肢体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比语言更加准确。参与者用肢体语言来描述表达他们对对方的爱、理解、尊重和信任的程度,而面部表情和语气等非语言线索比语言信号的影响更大。
作为患者,他们的情绪变化,如抑郁、焦虑、恐惧、焦虑、厌恶、愉悦、兴奋、满足等。如果他们用肢体语言信号交流,通常会更清楚。有时候,患者可能会试图隐藏自己的真实感受,但他们会通过不可控的身体行为不知不觉地暴露出来。比如一个病人站在一个医护人员面前,紧张地搓着手,传递的是他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2)调整关系。
肢体语言的第二个功能是调节人与人之间相互信息的传递。如点头、看对方、皱眉、改变姿势、靠近对方或离开对方,这些都是调节信息传递的方式。在和病人讨论问题时,护士向病人点头示意让他继续。护士在家庭调查中谈话接近尾声时频繁看表(有意无意),意味着谈话结束;当患者在交谈一定时间后表现出疲倦的表情或患者家属站起来拿走杯子时,提醒护士在交谈结束时到达。
肢体语言还可以规范医护人员之间的交流互动。如果医生在急诊室对护士重重点头,说明抢救无用,护士会停止手术;医生经常环顾四周,不想与想要获得患者信息的护士保持目光接触,以便控制交流。
⑶核实语言信息。
肢体语言的第三个功能是验证语言信息。当语言与个人表达的情感相匹配和一致时,交流是有效的。如果一个病人说“我感觉很棒”,但他看起来很激动,很生气,这时,肢体语言和语言内容传达的意思是不同的,这使得别人很难正确地回应病人。在日常人际交往中,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也存在矛盾。例如,虽然你把客人含在嘴里,但你已经在用肢体语言送他了。心理学家发现,正常情况下,如果口头语言与肢体语言相矛盾,真正反映人真实心态的是肢体语言,此时的口头语言只是构成一个装饰性的“面具”。在这种情况下,对沟通的理解应该以肢体语言为主。在我国,多年来,人们不仅提出了“言行一致”的思想,而且强调“言传不如身教”。显然,如果你做的和你口头宣扬的不一致,那么这种口头鼓吹就没有效果。可见,如果肢体语言所传达的信息与语言的信息发生冲突,就会抵消语言交流的效果,这就是肢体语言的验证功能。
(4)维护自我形象。
肢体语言的第四个功能是维护沟通者的自我形象,但这个功能可能没有肢体语言的其他功能那么明显。肢体语言可以帮助人们在他人面前恰当地表达自己的形象,也可以帮助人们在他人面前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形象。
在任何交往中,人们都有自己想要维护的形象,比如公司职员的西装领带,以此向他人表明他是一个受人尊敬的公职人员。一位已经服役50年的老人在退休后仍然每天穿着军装。他向人们展示他曾经是一名伟大的士兵。同时一些身体姿势,携带物品,环境布置等。能显示人的地位、身份和关系。如果你用手机,开车或者坐高级轿车,就能说明他是个有钱的老板,很有实力。在上面的例子中,参与者使用肢体语言暗示他们保持了他们想要传达给别人的自我形象的一部分,这是肢体语言保持自我形象的第四个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