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公务员考试范文:文化也是一种实力。

1,新世纪新阶段的战略举措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党的十七大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软实力”的概念是相对于“硬实力”而言的。一般来说,“硬实力”是指经济、科技、军事等有形力量,“软实力”是指文化、意识形态等无形力量。文化软实力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文化虽然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但它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就像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同等重要一样。

发展是硬道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也是硬道理。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飞跃,人类文明的每一次升华,都镌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觉醒;一个国家的繁荣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文化软实力的积极引领,没有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文化创造力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不可能长期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对世界和人生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古往今来,每个伟大的民族都有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每个现代国家都把文化作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文化是凝聚民族精神的特殊纽带,深深植根于民族血脉之中,始终是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不竭力量源泉。文化是指引社会进步的指南针,是宣传真善美的旗帜。文化在思想解放、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人类进步中起着主导作用。哪里有文化,哪里就有文明的足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民族传承的精神纽带,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和动力。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波澜壮阔,改革开放实践多姿多彩。只有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凝聚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的积极性和活力,不断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才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交给世界的名片。人们首先记住意大利、希腊和埃及,是因为它们的文化辉煌。长城、兵马俑、中国文化年等。让世界了解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中国。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发展与文化进步相辅相成。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增加,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利器。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占得先机。文化的巨大作用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认识和重视,越来越多的国家努力增强本国文化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现在,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新加坡都是新一轮文化软实力博弈的积极推动者。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主导美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其媒体和娱乐业的年出口额达到900亿美元。为了在新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维护国家发展利益和文化安全,中国必须继续弘扬文化创新精神,充分发挥国家文化创造力,努力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文化优势。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是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标志。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强烈,对知识、快感和美的渴望更加强烈。小康生活离不开文化的滋养和支撑。健康的文化产品和丰富的精神享受,可以陶冶情操,愉悦身心,温暖心灵,丰富精神世界,提高生活质量,缓解心理压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子”。只有“口袋”和“大脑”共同富裕,才能在小康路上走得更好更快。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相比,我国文化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文化产品和服务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只有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让人民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才能充分体现发展文化软实力的硬道理。

2.提高文化软实力呼唤文化创新。

“上进,上进,上进”是中国自古流传下来的一句格言。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五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发展壮大,靠的就是能够推陈出新,求变自强的精神。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也是文化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不竭动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和创造性。没有创新,文化就难以延续传承,更难以实现大发展大繁荣。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制度环境和社会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文化创新的意义再次凸显。只有不断创新传播内容、形式和手段,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增强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要积极推进内容创新。内容创新是文化创新的核心,是文化发展的基础。近年来,中国的演艺市场给人们带来了一系列惊喜,体现了编导对文化内容创新的执着追求。中国第一场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以漓江水域和12背景山峰为舞台,创新性地将漓江经典民歌、民族风情、渔火结合起来,巧妙借鉴春夏秋冬的自然景观,以变幻绚烂的灯光,在漓江水域间描绘出原生态艺术的场景。这一创新升华了民歌艺术的内涵,成功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宏大主题,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和精神上的震撼。演出不仅获得了巨大的回报,还促进了当地旅游、餐饮、文化事业的发展。话剧《立秋》上演已久,被专家学者誉为“新世纪中国戏剧的里程碑”。这些作品的流行表明,文化产品无论是历史的还是现实的,都应该继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明的成果,以新的内涵提升其艺术品格,注重内容的原创性和独创性,使之具有更加鲜明的实用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创作一大批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优秀文化产品,充分展示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增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我们应该积极推动形式创新。没有一定的形式,任何优秀的文化都无法生存、传播和发展。中国有句古话“酒香不怕巷子深”。在生活中各种信息雪崩般向我们袭来的今天,好酒怕巷子深。通过一定的形式把优秀的文化介绍给市场和人民,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迫切的。湖南陈三卡通集团通过“蓝猫”的卡通形象走上国际舞台,已向韩国、美国、印尼等15个国家和地区输出了蓝猫系列的品牌版权。以四川阿坝州《神奇九寨》为代表的一系列作品一诞生就走向市场,直接与游客“对话”,实现了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互动。这说明,只有文化形式贴近人民生活,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才能通过制作《春雪》,推出《下里巴人》,满足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文化消费口味。推进文化形态创新,必须借鉴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文化的有益经验,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催生新的文化品种和艺术风格,使我们的文化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要积极推进传播手段的创新。传播决定影响力。有人说,“文化不是化石。化石因为年代久远而很有价值。文化是活生生的生命。只有发展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只有传播才有影响力。”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内容和形式的独特魅力,还取决于传播能力的强弱。只有推动传播手段的不断创新,才能让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广为流传,掌握话语权。今天,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了传播方式的巨大变革。数字卫星电视、IPTV、手机电视、手机电视发展迅速,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方兴未艾。互联网已经成为覆盖面广、效率高、影响力大、发展势头强的大众媒体,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观念。我们应该学会利用先进技术来建设和传播先进文化。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高科技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新引擎,在文化生产和传播方面潜力巨大。加强互联网建设、应用和管理,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充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拓展文化传播渠道,丰富文化传播手段,提高文化传播效率,推广文化新业态,提高中国文化传播能力,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

3.提高文化软实力需要制度和机制的保障。

原始古城,格调高雅的纳西古乐,被称为东巴语,是世界上“活的象形文字”。这是云南丽江独特的文化遗产。一个60人的团队,工资是财政出的,政府每年要出80多万。这是昨天的丽江歌舞团;观众300万,产值过亿。这就是今天的丽江歌舞团...这些变化源于文化体制改革。丽江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促进文化机构与市场融合,打造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的强大文化产业。

深化改革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由之路,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有力杠杆。我国启动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五年来,各试点地区和单位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培育市场主体,深化内部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市场体系,取得了明显成效。122家图书出版社、25家音像出版社、27家影视制作单位、32家电影发行放映公司、29家省市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国有文化单位市场主体缺失、竞争力不强的状况初步改变。文化交流渠道建设加快。9个省(区、市)实现了全区广播电视传输网一体化,23个省(区、市)的国有出版发行集团公司实行了省内连锁。体制机制创新为提升文化软实力注入活力,使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焕然一新。

改革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的实践来看,文化行政管理体制交叉和缺位现象依然存在,创造机制、管理机制、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亟待完善。解决制约文化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明确要求,着力激发活力、增强实力,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重塑和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快速把自己做大做强。文化企事业单位经营改革的首要任务是通过企业改制,打造一批有活力、有实力、有竞争力的文化市场主体,做大做强一批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条件成熟的,进行改制改革;对重复设置、分散的资源进行整合重组;转型条件尚不成熟的,积极创造条件,分步实施。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转型后,理顺了内部机制,激发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文化资源整合、艺术制作策划、市场运作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创造了《迷宫与嗨!可爱》和《魔山》等儿童剧,玩的一把火。

占领文化产业发展制高点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紧迫任务。面对国际文化产业集团纷纷进入国内市场的现实,运用WTO规则运作市场,抢占文化产业高地,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未来5到10年,中国文化产业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国家文化产业政策,改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壮大国有文化企业,保护和引导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的积极性。同时,要战略性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打造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者,不断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和效益。

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管理,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重点,使文化行政部门的职责逐步转移到制定政策、规划和监管上来,实现从“管文化”到“管文化”、从主要管微观到管宏观的转变。继续推进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目前,3个直辖市、8个副省级城市和37个地级市设立了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有效解决了职能交叉、执法多头的问题。2008年,这项改革将扩大到新的试点地区,并建立统一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

提高公众服务能力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坚持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平等性、便利性和基础性,遵循结构合理、均衡发展、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城乡均衡发展为基本要求,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标,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欣赏公共文化、参加群众性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非营利性文化单位要注重体制创新,深化内部改革,不断增强活力,以重大文化项目为杠杆,努力探索拓展和改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途径,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和运行机制。

美国哈佛大学的约瑟夫?奈教授是第一个提出“软实力”概念的国际专家。他在接受《中国报》记者采访时,对中国近年来软实力的提升给予了积极评价,并引用了BBC的一项民调结果,指出中国对其他国家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21世纪,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把中国从文化大国变成文化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改革创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旗帜,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根本途径。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勇于创新,深化改革。只要始终坚持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推动文化发展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就一定能迎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