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心理学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行为景观设计格式塔心理学
摘要:从行为心理学的本质出发,通过分析行为心理学与景观设计的关系,详细阐述了行为心理学在景观空间布局、景观植物配置、景观铺装和雕塑小品中的应用。?
0简介
行为心理学是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心理学流派,由美国心理学家沃森创立。人类行为心理学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是研究人类行为心理与景观设计所创造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人类需要什么样的生存环境?符合人们心理的理想小区园林、公园绿地、校园景观应该是什么样的?这些问题的答案决定了景观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就人类心理学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分析如下,希望能找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1行为心理学在景观空间布局中的应用
1.1的私密性和开放空间的私密性可以理解为个体对空间可达性的选择性控制。人们对私人空间的选择可以表现在三个方面:①独处;(2)按照自己的意愿控制环境,比如建立几个人亲密相处,不受他人打扰的环境;(3)个体不求闻达,在人群中保持匿名的倾向。目前设计师多采用围合的方式,不仅在私人别墅庭院中,在城市街道绿地、居住区、城市广场中,创造出满足人们需求的全封闭、半封闭的私人空间。在喧闹疲惫的大都市,人们渴望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安静的地方,可以学习,可以静坐,可以交谈,可以窃窃私语。开敞空间的设计形式更简单,如在城市广场设置树冠树;公园里的草坪要尽量开阔,要有遮风挡雨的地方。在居住区绿地中,应尽量选择观赏价值高的植物品种,如观叶、观花、观果等。这些设计思路可以创造更多适合大型活动的空间。
1.2安全稳定空间在个性化的空间环境中,人们需要能够占有和控制一定的空间区域。心理学家认为,场域不仅提供了相对的安全感和方便的交流,而且体现了占有者的身份和对被占有场域权利的象征。景观设计要尊重人的个人空间,让人们获得安定感和安全感。比如,在院墙内部种植一些茂密的爬墙植物,不仅增加了墙体的厚度,也使人难以攀爬;再如,往往用绿色屏障将私家庭院与其他庭院隔开,既实现了各自区域的空间限制,又起到了向家人暗示安全感的作用,从而给人以领地感。
1.3实用空间和宜人空间很多园林景观中都有一些实用空间,比如树园、草园、科普园、专类园等。在这些特殊的空间中,人们学习和了解自然的机会可以增加,参与者可以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实用的地方,比如树冠下的树坛可以给人提供休息;草坪的开口允许人们在里面活动;设计花园和园艺设施,让游客参与园艺活动;利用灌木作为绿篱,不仅可以将大场地细分为小功能区,还可以防风、降噪、隐藏不雅景色、形成视觉控制,同时使人接近并欣赏植物的姿态。在现代,园林景观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和实用功能,还必须满足人们的情感和心理需求。人的行为心理学表明,色彩、肌理与各种景观元素的搭配,能使人在无意识的审美感受中调节情绪,陶冶情操。把握人的这些微妙的心理审美过程,对于如何创造出符合人的行为需求的场所是非常重要的。
2行为心理学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应用
植物配置是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元素之一,行为心理学也在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中得到充分体现。
2.1顺序有序的植物景观意象是整个环境意象的框架。体现在道路景观上。园路要明确其连通性,发挥较强的导向感和方向感,形式上可以是弯的或直的,也可以是平的或电池的。甚至在后移的幽径中,也有明显的规律性,向人们暗示前方有洞吸引人们前进。
2.2边界园林中的边界包括园林与外部环境的分界线以及园林中不同区域之间的分界线。利用植物可以形成不同的边界图像。有虚拟壁垒,也有现实壁垒。虚拟屏障,如草坪、小路等,可以有机地种植球形灌木,形成相对模糊的边界,起到界定空间的作用,但并不过分阻隔人与自然的亲近。固体屏障通常用一排排密集的塑料树篱将边界围起来,形成两个无法跨越的空间,有效地引导人们实现空间转换。
2.3图标符号是一种方向性的参考,特征明显,容易找到。人们对标志的环境形象非常敏感和兴奋。作为一种标志性的景观,植物往往利用孤树形成视觉焦点。这类植物应具有形式美、色彩美、质地美、季节变化美的特点,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特别引人入胜。事物前和桥头的孤树种植具有暗示性的标志功能,使游客在心理上有明确的空间归属感。通过标记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古树名木,使园林独特的精神特征和内涵成为整个园林的标志。
2.4集中表现在绿地的出入口、道路的起止点、区域与道路的交叉节点、区域与区域的交叉节点。一个区域的中心或一个象征性的景观可以成为一个景观节点。这些地方能让人有停留的感觉。玄关起着传达人流、吸引和引导视线的作用,因此玄关的植物配置不宜散乱繁杂,而应集中简洁,视野通畅;反而会让人感到焦虑和失望。
2.5地域性这里所说的地域性主要是指区域景观设计、区域水系、区域大城市空间格局、区域生态网络。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区域,是指具有某些共同特征,占用空间范围较大,需要进行景观设计的场地。既然景观是综合体,就要考虑如何设计生态系统,如何设计社区,如何体现意义。因此,出现了一门叫做景观设计的学科。最早的学科叫风景园林,它的前身叫风景园林,也就是造园学。19的结束导致了景观设计和专业设计师的出现。产业化最大的特点就是专业性,所以需要对这个学科进行系统的整合。风景园林课程出现在哈佛大学1900。应该说在此之前它已经有了40-50年的实践经验。创始人是奥姆斯特德,也就是19年景观设计开始于60年代,但真正成为一门学科。1900哈佛设置景观设计专业,23年后划分城市规划学科。这个科目是做什么的?它是土地分析、规划、改造、保护和恢复的科学总和,是土地的综合设计,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是如何利用土地的问题。这种景观设计绝不是搞门面和花坛。从行为的角度来看,地域设计的统一与和谐是地域设计的关键。比如为不同年龄段的人设计活动区域,满足不同人的心理需求。孩子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活动区的植物可以选择一些健康、有益、观赏性强的植物,可以让孩子容易接受,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增强求知欲。在为老年人设计植物时,要考虑老年人沉稳安静的性格,选择有利于其身心健康的植物。
3.行为中心在园林铺装和雕塑小品中的应用
3.1在景观铺装中的应用是景观设计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行为形象的框架。铺路砖的大小和颜色关系到整个空间的尺度和营造的氛围。铺装质感、纹理、平面造型的综合效果也能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带动人的行为。为了满足不同的用途和人们的心理需求,在不同类型的景观设计中采用各种铺装形式来吸引人们进入。比如,老年人安静、冷静,喜欢回忆过去,视觉需求以视觉体验为主,往往与流行色保持一定距离。
3.2在园林小品中的应用园林景观中的功能性景观小品往往在空间上起主导作用。比如招牌、广告牌都体现了时代精神和地方特色。布置得当可以美化广场,展示文化,陶冶情操。园林景观中的小品设施,如报刊栏、电话亭等,直接影响景观的形成和丰富程度,在造型和色彩上都应与整体景观相协调。灯光景观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在雕塑、绿化、喷泉中,要突出灯光的效果。宜通过反射和散射使色彩多样化,使之交替混合,产生理想的去晕效果。光源的选择要注意季节的变化,冬天要用橙光使广场温暖,夏天要用高压汞灯使广场凉爽。
4结论
目前,行为心理学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很少,也不完善和全面。在国内的众多文章中,专门针对人的行为心理和景观设计的文章很少,其内容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国外的格式塔心理学理论是很好的性理论,但目前还停留在理论应用上,在实际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还较少。一个成功的景观设计作品,不仅要满足生态要求,还要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对于前者,设计师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提供的精准数据和手段来实现,而对于后者,设计师需要通过研究人的行为心理来探索存在于人们心中的理想居住模式,使设计与之相协调,这是非常困难的,需要大家来解决。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对今后这方面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资料:
金晓玲,孙雪芳。行为心理学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北方园艺,2008 (4): 162-164。
请继续阅读相关推荐:毕业论文?应届毕业生求职。
查看下载毕业论文范文?见论文开题报告。参见参考文件的大纲。
感谢阅读更多毕业论文?更多论文答辩参考相关毕业论文格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