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有哪些文化习俗?
民间习俗称春节为新年或除夕。这个节日是所有节日中最长、最盛大的。一般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夜开始,到正月初五春节才正式过完。?
腊月二十三是祭灶的日子,也叫小年。因为根据民间传说,灶神是一家之主,他经常暗中观察家里的善恶。腊月二十三,他将升天,向玉帝报告赏罚。如果它说了它的坏话,它会夺走100到300天不等的寿命。因此,人们在腊月二十三祭拜灶神,意在让灶神“上天说好话,下凡带来好运”。为了表示灶神的诚意,家家户户都要把厨房的灶台、案板、锅碗瓢盆清理干净,把旧的灶神雕像拆下来换上新的。供品放在神像前,以讨灶王爷欢心,天上说好话后,下界会“吉祥”。南阳童谣说:“二十三(子),燃炉蜡(子)”。腊月二十三晚饭后,家家户户都拿一只肥公鸡当灶王爷骑到天宫的马,路上拿烧饼(邓州一带的人叫“火烧儿”)当干粮,用灶糖糊嘴,以免说坏话。干草、豆子和水也放在鸡的前面,作为马的饲料。这时男主人面对灶王爷,点上三根香,倒上三杯酒,跪拜祈祷。祈祷的大多是“到了天宫,多说好话,不提坏话,下界多带五谷”。这时,屋外鞭炮齐鸣,向天庭炫耀灶王爷。如果一家之主早逝,家中长子要祭灶,女方最后,因为南洋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民俗。对于腊月二十三祭灶的盛况,南阳有一首民歌:
每年家家忙。23号,人王。?
两边放两盘水果,中间放一盘糖。?
黑豆和干草,一碗水,一匹拴在灶板上的厨马。?
香炉燃香点烛,使灶火通明。?
当家的,跪下祈祷,求枣老爷保佑。
灶神旁边的对联除了“天道说好话,下凡平安”之外,还有“二十三日去,正月十五回来”、“黎明三磕头,早晚一香炉”等。?民间对灶神的崇拜始于汉代。据《汉书·印石传》记载,有一个叫尹子芳的人。正在做饭的时候,灶神出现了,子方马上跪拜,把心爱的黄狗杀了作为祭品。灶神不负尹子芳的美意,赐福于尹家,使尹家一夜暴富,子孙也享有高官厚禄。从此,世人纷纷效仿,在腊月二十三祭灶,以求得到灶神的保佑。据《清史稿》记载,乾隆皇帝还供奉灶神,每年腊月二十三去坤宁宫祭灶,60年来从未间断。厨房祭祀的报告上,皇帝如此,百姓自然不必详列。民间祭灶的行为,很明显地表现了普通民众渴望和平的心理。?
腊月三十晚上,俗称除夕,家家户户都要吃团圆饭,包括春节早上的饺子。饭后,他们要“忍年”以守新年。为了迎接新年和赶走邪恶的灵魂,人们在清晨燃放鞭炮。?
守岁的习俗由来已久,最早的记载见于西晋地方风俗:“彻夜不眠,待天明守岁。”传说在古代,有一只独角兽叫“年”。这个怪物非常凶猛。每到十二月三十日,它就去人间害人,却最怕火,最怕红,最怕声。为了不被年伤害,人们穿红色的衣服,点红色的灯,贴红色的纸,燃放鞭炮和烟花,烧香祈祷,彻夜不眠。这个习俗一直流传下来,被称为“守岁”。
“一夜连两年,五小时分两年。”南阳人非常重视这一天。无论大人小孩,都不应该说不吉利的话,只能说吉利的话。午夜过后,我们要吃“年年饺子”。南阳民间饺子,又称扁食,形状为元宝。人们说,如果我们长大后吃它,来年就会繁荣昌盛。?
正月初一是春节,每个人都换上新衣服。黎明前,先点燃开门器,然后点燃香烛,供奉供品。供品一般是枣山馒头、肉片、炸鱼、水果等。点上香烛祭拜神灵和祖先。早上全家吃饺子,然后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孩子压岁钱,南阳民间称之为“压腰钱”。父母带着男孩子去墓地祭祖,给去世的长辈拜年,邻居亲戚之间互相拜年。从初二开始,亲戚朋友邻居就开始互相拜年。人们随身携带礼物,尤其是新女婿第一次拜访岳父家,礼物要大方。这种拜年节一直持续到四年级的初四、初五,有些亲朋好友多的家庭往往会持续到初七、初八。在旧时代,人们认为每个月的初五、十三、二十二都是“阳公弼”日,百事可乐不可能成功。正月初五是一年的一周年,民间很看重。所以有句谚语叫“年少时会大破”。这一天,燃放鞭炮表示“五年计划”被打破。当晚,五天内禁止倒在院外的垃圾全部倒在院外的粪堆上,被称为“送贫土”。他一边倒,一边念了一句咒语:“穷则思变,今年一定要发财。”?
从正月初二开始,南阳海关就安排好了接下来几天走亲访友的日程:第二天去外婆家给外公外婆、舅舅、外甥拜年;第三天去姨妈家或者姨妈家给舅舅舅妈拜年。第四天,我去父母家拜年。过了初五,是去老朋友亲戚家的日子。六大的第六天,市场开了,各行各业都开了。?
在南阳的传统习俗中,春节习俗最鲜明的方面如下:
首先是贴春联。春联的出现在中国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据记载,春联是五代以后蜀国皇帝孟昶首创的。964年春节,孟尝君亲笔题写了一副对联:“新年余庆,佳节如意。长春”(《松石·苏夕·孟氏》)。),世人觉得新奇,但从宫廷到民间,竞相效仿,进而流行,一直延续到今天。?
总的来说,南阳民间春联多由祝贺和讴歌组成,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讴歌历史浪漫人物。比如南阳是越国将军范蠡的故乡,李安运“溯五湖陶竹业,与颜子峰交天下友”;卧龙岗是蜀国丞相诸葛亮耕田之地,说“西汉二司马篇,南阳经济一卧龙”。第二,我爱我的家乡风景。南阳城背靠独山,面对白水,所以写成“背靠青山龙虎,门对绿水凤池”;“洛阳牡丹灿烂,宛城桂花香”等等。?
二是挂年画。挂年画是为了驱鬼。和看门人的作用一样。南北朝时,南阳聂阳(今葛东邓州)人宗懋在《荆楚纪年》一书中写道:“正月初一,房屋四周绘二神,左为申屠,右为雷宇,俗称门神。”这种门神就是流行年画的起源。到了唐朝,据说唐太宗李世民生病了,经常觉得自己的宿舍内外有厉鬼呼号,难以入眠。李把这件事报告了大臣们,并询问驱鬼的方法。秦琼告诉荆德,他愿意穿着盔甲,手拿武器守在门外。果然,秋天晚上没有犯罪。虽然秦琼以高超的武功敬德,但毕竟时间长了让他晚上陪着也不是上策。所以他命令画家在门上画他们的肖像来驱鬼。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幽灵响起。此外,还有钟馗作为门神的画像贴在门上。把秦琼敬德当守门人是因为他们威严正直,把钟馗当守门人是因为他相貌丑陋,让人望而生畏,善于捉鬼。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世代之间会互相攻击,人们会把门神变成成人画,这就发扬了消灾和四季和谐的文化内涵。南洋年画围绕庆祝新年和吉祥的中心主题,有以下六个主题:一是神话传说,如八仙渡海、唐僧取经、秋翁会仙的故事;其次是傅锐吉祥,如仙翁祝寿、观音送子、女神散花、鲤鱼跃龙门等;三是农家生活,如丰收、畜旺、春牛耕、耕读等等;四是四季的景色,如春兰夏荷,秋菊冬梅,一轮圆月。五是历史题材,如关公夜读、木兰从军、岳飞抗金、宋武杀虎、太白醉酒、戚继光平沃等六是民间故事,如白蛇传、神仙眷侣、梁祝等。南阳年画的制作工艺多为木刻水印,具有线条简洁、粗犷坚实、苍劲有力的艺术特点。?
第三,放鞭炮。“鞭炮辞旧岁,金鸡唱三首歌迎新年。”在南阳民间,每当午夜公鸡醒来,就会燃放鞭炮,一来驱邪灭疫,二来增加欢乐热烈的气氛。?
除了以上,还有一个重要的活动,就是拜年。新年问候的习俗与除夕的庆祝有着因果关系。经过一夜的守夜和午夜放鞭炮,人们消除了年兽的侵扰和危害。大年初一早上,人们开门互相祝贺,祝贺平安。“正月初一,诸子学者互贺,薄民男女亦换上新衣祭奠。”(吴·:《梦·梁璐》。在过去,人们更多地尊敬亲戚、朋友、老师、亲戚等。在新年期间,人们互相祝愿吉祥的话,如祝贺,财富,好运和长寿。南阳人拜年,互相拜年。过去,南阳的富裕家庭并不在乎那份礼物,他们认为新年问候时交换礼物既费时又费力,所以他们用名帖互相祝贺。名贴,即贺年卡,汉代称为“名刺”,唐代称为“门形”,宋代称为“门形刺”,明清称为“红简”,流行拜盆,即把贺年卡放在盆中互赠,以示庄重。贺年卡一般写新年快乐、万事如意、财源广进、健康长寿等吉祥话。清代书画家文徵明写过《新年好》这首诗,说:“不与你相见,只与你说话,名纸来我家。我也跟人扔几张纸,世界太简单,不会太空虚。”贺年卡拜年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但在南阳人中间,仍然重视在家拜年的习俗。?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人们为了躲避穷神,称之为“破五”。“三天戏,五天年。”广大人民群众把“破五”作为春节后的一个重要日子。因为这一天是财神的生日,人们经常举行宴会,燃放鞭炮,以喜悦的心情迎接财神的到来。这一天,财神不止一个,包括财神、财神、财神和武财神。赵玄坛,真正的财神,是人们最崇拜的,它的神在许多商店和房子里都有。雕像上的赵玄坛黑如锅底,手持钢鞭,骑着黑虎,左右站着两位将军。赵玄坛被姜子牙射杀后被封为元帅,被哪吒杀死的陈九宫、姚少思被配给谭旋做随从。当人们把当成的时候,陈和姚就成了“幸运儿”。偏财神的吴氏兄弟,生前喜欢杀富济贫,死后却依然为穷人谋财。人们称他们为“五仙”,非常崇拜他们。他们经常烧香,默默地祈祷祝福。财神邢俊有一张白脸和一头长发,与众不同。人们把他的偶像和"福"、"禄"、"寿"、"富贵"、"幸福"联系在一起。他手里拿着一个聚宝盆,体现了“生财之道”的意思。武财神·关云长一生都不爱钱,但他能帮助人们变得富有。因为关得到了曹操的赏赐,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因为他不爱钱,所以他乐善好施,把他的财富给那些善良的穷人。所以世人尊他为神,在初五祭祀他,乞求他发财。第五天中午,全家人会吃饺子,俗称“吃金元宝”。这种习俗和接待财神的目的一样,反映了普通百姓远离贫穷、享受富足的愿望。“五年计划”之后,这一年就彻底结束了,可以进行一系列的生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