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健康发展2000字

只有心理健康,孩子才能全面发展。孩子正处于心理成长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否会对其一生产生深远甚至不可逆的影响。下面是一篇2000字的关于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论文,推荐给你。希望你喜欢!

一篇2000字的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论文《儿童心理健康全面发展研究与分析》

心理健康是生命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对儿童而言。儿童心理健康是儿童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它是儿童精神和发展的内在基础。只有心理健康,孩子才能全面发展。孩子正处于心理成长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否会对其一生产生深远甚至不可逆的影响。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孩子的心理状况会直接影响其一生的健康成长。儿童的心理健康是儿童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儿童精神和发展的内在基础。只有心理健康,孩子才能全面发展。因此,培养儿童的心理健康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和教育策略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儿童;健康的心理;全面发展

孩子的心理健康对人的一生发展影响很大,一个人健全的心理应该从小培养。精神分析学派强调早期经验对个体生命发展的重要性,如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他们对这一问题都有深入的研究。儿童期是儿童人格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主要表现为儿童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人格特征的逐渐形成,各种社会性需求和行为的迅速发展。幼儿期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的正常发展是儿童心理健康的基础和保证。同时,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也能促进儿童健康人格的形成和社会交往的正常发展。因此,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尤为重要。

1幼儿心理学的基本内涵

目前心理学家对心理健康的描述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第三届国际心理健康大会(1946)首次提出心理健康的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不与他人心理健康相矛盾的范围内,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在生理、智力和情感上得到最佳的发展。?概念和的应用?最佳状态?难以把握使得定义模糊不清。许多学者并不满足于此,试图从其他方面界定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社会学家Bohm (W,W,Boehm)主张从社会行为的角度定义心理健康。他认为心理健康是一定程度的社会行为,一方面能被社会接受,另一方面也能给自己带来快乐。日本学者岩尾松田隼主张从环境适应的角度来定义心理健康。他指出,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人对内在环境有一种稳定感,并能以社会认同的形式适应这样一种心理状态。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其主要特点是智力正常,情绪稳定愉快,行为协调统一,人际关系良好,适应能力强。然后呢。幼儿心理健康?主要是指他们的合理需求和欲望得到满足后,在情感和社会化方面的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儿童自我满意,情绪活泼愉快,能适应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友好和谐,个人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展示和发挥。幼儿期的心理是儿童人格形成的关键,儿童人格特征的好坏直接影响其健康成长和对未来的态度。

2儿童心理健康标准概述

2.1儿童心理健康标准内容

虽然心理学家目前还没有提出一个统一的心理健康标准,但是根据国内外的相关资料,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

2.1.1智力正常

正常的智力是一切活动的基本条件,也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智障者不能产生正常的情绪反应和认知活动。

2.1.2情绪健康

情绪稳定和快乐是情绪健康的重要标志。与成人相比,儿童的情绪不太稳定,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他们有时会哭,有时会笑,这不是不健康的。但如果孩子每天负面情绪过多,如过度发脾气、经常哭闹或无精打采、缺少笑料、行为被动等,则应视为不健康。

2.1.3健康的意志

健康的意志一般具有目的明确、坚持不懈、明智果断、自制力强等特点。对于幼儿来说,如果他们应该自己做事情或完成任务,他们总是让父母做或帮助他们;遇到一点困难,扣不上扣子,系不上鞋带,就会哭;当有某种需要的时候,比如想要一个玩具,或者想吃某种食物,我就等不及了,一疏忽就会发脾气。做事完全出于兴趣或受外界刺激支配,漫无目的等等,说明其意志不健康。

2.1.4思想和行为的和谐

心理健康的人思想行为协调,做事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孩子有注意力不稳定,做事坚持性差的年龄特征,这是正常的表现。但如果与同龄孩子相比,一个孩子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没完没了等过度的问题行为,就要及时纠正。

2.1.5人际适应

就孩子的年龄特点来说,活泼好动,喜欢和同龄人玩,不愿独处,即使是内向的孩子。如果发现孩子不喜欢和同龄人交往,话少,胆小害羞,或者过于大胆好斗,这都是人际关系不适应的表现,应该引起大人的高度重视。

2.1.6中度反应

人对刺激的反应存在个体差异。有些人快,有些人慢。这种差异在一定限度内是正常的。如果孩子对刺激异常兴奋或无动于衷,是心理障碍的表现。

这些是描述性的和不可量化的评价标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发展标准、临床标准和社会标准来判断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

2.2儿童心理健康标准的独特性

儿童心理健康标准是独特的,主要表现为:

2.2.1适度

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强调心理特征和年龄不同,儿童心理健康标准最大的特点是强调反应的适度性。很明显,孩子在情感、意志、人际交往方面都不发达。但如果孩子与同龄孩子相比反应过度或表现出过激行为,家长和老师就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根据适度反应的标准,心理健康主要与不适当反应有关。总的来说,孩子的不恰当反应更多的是反应过度的问题。

发展

幼儿期是儿童心理快速发展的时期,儿童心理健康标准也表现出这一特点。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从智力、情感、意志、思想行为的协调性,还是人际关系的适应性来看,青少年要求的水平都很高,而儿童只要求情感健康、意志健康和人际适应能力,更注重发展本身。另外,发展性的特点是,孩子的一些心理和行为问题(如孩子的不良习惯和社会行为问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

3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3.1遗传和生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天然物质前提。

历朝历代,人类的解剖和生理不断发展,特别是大脑和神经系统高级部位的结构和功能达到了高度发达的水平,具有其他一切生物所不具备的特征。人类的遗传素质是儿童形成人类心理的前提。基因缺陷导致的大脑发育不全儿童的智力低下往往难以克服。可见,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它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了天然的物质前提和可能性。

3.2家庭是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家庭的影响更多更大。家庭结构、家庭人际关系、家庭观念、家庭活动的内容和方式都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家庭教育具有主动性、随意性和随机性、亲情性、持久性和丰富性的特点。如果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会对幼儿产生积极的影响。

3.3幼儿园的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

托幼机构是孩子成长的第二环境。托儿机构是孩子最早加入的集体教育机构。托幼机构对学龄前儿童社会适应行为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学龄前儿童高度依赖老师。如果幼儿与教师的关系不密切、不和谐、不协调,往往会导致心理失衡,进而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

3.4儿童心理内部因素之间的矛盾

儿童心理内部因素之间的矛盾是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根本原因。由于儿童理解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幼儿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形成有利于心理健康的心理定势或反映,包括人格心理素质和情绪。

4 .儿童健康心理全面发展的对策分析

4.1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心理环境是一种隐性的教育因素。老师营造的心理氛围对孩子的影响最大,最直接。孩子对老师的注意力非常敏感,老师的一言一行、表情眼神都会对孩子产生暗示作用。要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教师必须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教师要淡化权威意识,客观公正地评价孩子,以正面鼓励为主,尽量避免贬低、谴责性评价,以免给孩子造成压力,使孩子产生不良情绪,导致不良心理。在日常活动中,孩子往往表现为调皮、淘气、任性、不遵守集体规则等。,而有些孩子被视为如此?多动症儿童,特殊儿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成年人应该通过?同理心?理解孩子,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孩子的思维和行为。教师要时刻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孩子的心理行为,让孩子敢于思考,敢于说话,敢于探索,敢于创造。

4.2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活动

儿童的日常生活中包含着广泛的心理教育资源。要科学、合理、多渠道、多形式地安排和组织日常活动;要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已有经验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以适当的方式给予帮助和引导,让日常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情境都成为教育机会,让幼儿在园内的每一天都快乐而受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让他们在生活中不断感知、探索和认识世界,丰富经验,在解决问题中获得培养和生存的能力。在生活管理中,教师可以围绕主题,将集体教育活动、环境与活动区活动、户外活动、生活活动、家园与社区有机结合起来。这些多渠道、多形式的活动相辅相成,可以让孩子在情境化、生活化、游戏化、多样化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探索发现和同伴合作,培养自理能力、团结协作精神,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4.3重视教师的榜样作用。

在孩子眼里,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是道德标准和行为标准。儿童的思维以具体的形象为基础,模仿能力强。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仅要口头上提出一些要求,更要在行动上成为孩子的榜样,给孩子做好示范。教师以身作则,让孩子模仿,从无意到有意,从被动到自觉,逐渐养成与榜样一致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同时,教师要注意反思自己的言行,甚至是自己一直认为正确的东西,尽量避免无意中伤害幼儿不成熟的心灵。

4.4关爱儿童

爱孩子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相信孩子是教师应有的信念,了解孩子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尊重孩子是教师必须遵循的教育原则。大人和孩子的关系首先是爱的关系。只有通过爱,才有可能教育幼儿。孩子首先感受到大人对自己的关心,然后才能发展到关心别人。老师对孩子的关爱是教育中最珍贵的营养。教师以真诚关爱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耐心细致地观察、分析、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接受、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将自己爱的感受传递给孩子,这种感受会与孩子的情感紧密相连,孩子会逐渐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安全感和信任感,会爱教师、信任教师,会与教师和谐相处。幼儿教师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善于发现孩子的想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孩子在一起,带领孩子实现一个又一个梦想。

4.5提高幼儿教师和家长的心理健康和教育水平。

作为老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健康观。同时注意儿童健康。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儿童的心理健康,充分认识儿童素质教育的结构。明确了提高儿童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根本是心理素质的提高,而要提高儿童的心理素质,就要普及和推广儿童心理健康工作,这就需要家长在多方面的长期配合和支持,所以有必要向家长宣传心理学知识。此外,孩子们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很长。父母只有了解心理健康的知识,才能注意自己的言行,进而对孩子的心理产生健康的影响。教师应采用一些常用的心理干预技巧。纠正和治疗儿童的心理障碍和不良行为,提高他们的JL、L和身体健康。如行为治疗中的令牌疗法、自决训练、强化和厌恶疗法都非常适合孩子的年龄和身心特点。

5结束语

孩子的心理健康如何?人类发展?的重要基础,日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关注儿童心理健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是关系到我们民族未来的大事。在这方面,我们都得拿出来?年轻,年轻,年轻?我们的精神和心灵都投入其中,让我们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全社会的阳光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将来他会成为一名身心健康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虽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但只要教师从真实的小事做起,从孩子潜移默化的心理入手,引导孩子的行为,引导孩子的心理,让不良心理死在萌芽状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铺平道路,就能促进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

[1]李玲,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7(8)

[2]黄波,论一年级写作教学[J],小学(教师),2010(9)

[3]英语课文,抓进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J],小学(教师),2010(3)

[4]吴晓丹,儿童心理健康及其维护[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4)

[5]谢昌林,初中数学“链接教学法[J],科学咨询,2010(8)

[6]邹伟,引领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J],科学咨询,2010(8)

[7]史昭安,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内涵与实践策略[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0(9)

[8]关静,浅谈培养儿童的心理健康[J],青年作家,2009(10)

[9]张云雷,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趋势研究——以吉林省部分幼儿园调查为例[J],中央民族大学,2009(12)

[10]张杰,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J],基础教育研究,2010(11)

[11]吴菊华,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尝试[J],基础教育研究,2011(3)

[12]李晓丹,测试你的宝宝是否心理健康[J],家庭科技,2007(12)

[13]陈,学前教育如何贯穿心理健康教育[J],科海故事会。科教创新,2010(10)

点击下一页了解详情> & gt& gt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论文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