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类论文

人际关系是影响个体人格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所谓人际关系,就是“群体成员之间在* * *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沟通方式建立起来的关系。”是一种受个体人格特征调节的,伴随着满意和不满意的心理关系。“人际关系的好坏是一个人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康人格的综合反映。健康的人格总是伴随着健康的人际关系。心理学家马斯洛、奥尔波特和罗杰斯都把建立恰当的、良好的人际关系视为人格健康的人应该具备的能力。新精神分析理论也认为,精神疾病主要是因为人际关系失衡。因此,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是人格水平的反映,而且影响和制约着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人格健康的人能积极与人交往,建立良好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有人格障碍和缺陷的人,往往缺乏稳定良好的人际关系。进入大学后,大学生面对的是一个新的环境和新的群体,人际交往越来越频繁和复杂。要整合各种关系,处理好与他们交往的人的关系成了他们新的生活内容。但是,由于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他们以自己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与同学朝夕相处,导致人际冲突频繁,成为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通过心理咨询和书面调查,李探讨了大学生心理疾病的成因,发现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在困扰因素中处于非常突出的地位,是大学生校园生活中的第一大问题。赵和陈有珍的研究也证明,在大学生咨询的各种心理问题中,人际关系居于前列。河北大学对12所高校的1200多名学生进行了关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调查。调查显示,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最苦恼、最棘手的问题之一,主要表现为人际交往障碍、嫉妒、自卑和社交恐惧。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大多数学生的心理问题与缺乏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关。那些生活在没有友好、合作、和谐的人际关系中的大学生,表现出抑郁、敏感、自卫、合作困难的特点。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大学生人格健康不可或缺的条件,也是大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径。补充:1。人际关系对大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影响的具体表现1。不同的人际关系会使大学生形成不同的人格特质。一般来说,人际关系好的大学生能很快适应大学生活,性格开朗,充满自信。在与人相处时,待人真诚、公平、谦虚、宽容,保持开朗的性格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具有善良、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等良好的人格特质。另一方面,人际关系不好的大学生表现出一些不良的人格特质,如多疑、敏感、心胸狭窄、目光短浅、以自我为中心、清高自大等。给自己巨大的心理和精神压力,甚至导致病态心理。2.影响大学生正确的自我评价。人际关系状况影响大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反映了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是健全人格的心理基础。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通过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影响而逐渐发展成熟的。大学生对自己的正确评价是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在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中发展起来的,能够自我调整和修正。人际关系良好的大学生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总觉得自己是被别人喜欢、接受和认可的,满足自己的归属感和安全感的心理需求,有良好的自尊感,相信自己的价值,接纳自己,促进自己人格的健康发展。缺乏良好人际关系的大学生,要么表现出自卑和自暴自弃,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否定自己的价值,只看到自己的缺点,处处自卑,压抑自己的能量释放,自我冲突,自我矛盾,甚至产生厌恶自己的自卑心理;或者表现出孤傲、自命不凡、居高临下、目中无人、无法处理人际关系,对人格健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3.影响大学生情绪健康的因素我国著名心理学家孟认为,“情绪在心理变态中起着核心作用。情绪异常往往是精神疾病的先兆。”人与人之间良好的情绪和感情,不仅是社会交往的“胶水”和人际交往的“润滑油”,也是影响人格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学生情感丰富,有强烈的情感交流需求,希望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告诉别人,所以不同的人际关系导致不同的心理感受和体验。人际关系好的大学生,情感满足程度高,心态平和,安详快乐。对他补充说,人与集体有亲近感和依恋感,遇事冷静,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对不良情绪有很好的控制和宣泄,情绪调节和控制能力强,能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人际关系不好的大学生不能正确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产生焦虑、紧张、恐惧、愤怒等负面情绪,对他人和集体产生敌意和不满,经常处于各种负面情绪的体验中。4.影响大学生的学习适应。人际关系影响大学生入学后的学习适应。根据冯廷勇的研究,影响大学生学习适应的主要因素是学习能力、环境因素、教学模式和社会活动。其中,在大学生的学习中,社会因素显著增加了大学生学习适应的作用。第二,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策略。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依赖于人际关系。大学生如果能生活在团结友爱和谐的人际氛围中,就能有安全感、归属感和幸福感,就能正确认识和对待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化解各种矛盾。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不仅缺乏对学生相关知识的传授,更缺乏对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大多是自然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导致交际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差,以至于学生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交流和沟通。因此,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掌握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有效策略,促进其人格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补充:1。积极实践。掌握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技能。大学生要想拥有稳定的、良好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需要掌握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即:第一,积极主动的沟通。在交往过程中,要克服交往中的各种不良心理,如恐惧、害羞、自卑、骄傲、猜疑等,积极沟通,优化人际关系。二、注意社交礼仪,正确掌握交际语言,善于运用非语言技能。在沟通中,一方面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培养幽默的语言,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另一方面,也要运用眼神、姿势、语气、距离等技巧,达到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目的。第三,注重个人外貌的魅力。外貌魅力也是增强人际吸引力的因素之一,处在美好的环境中会让人心情愉悦,赏心悦目。因此,大学生要注意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把高尚的灵魂与美好的外在肉体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气质和优雅的风度,使个人充满魅力。2.加强自我教育。塑造良好的人格特质不同的人格特质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有些性格特征容易导致人际吸引,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维持和发展。比如,大度、坦然会让别人感到轻松、舒服,激发他们的交往动机;乐于助人、诚实无私、果断自信会赢得别人的信任。有些人格特质容易阻碍人际吸引,比如:道德败坏、自私自利、虚伪狡诈、愤怒、恐惧、嫉妒、傲慢、孤僻孤独、过度自卑等等。大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加强自我教育,注重良好个人品质的培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小事,不成大事”。良好的个人品质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逐渐积累成良好的性格习惯。这样才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补充:3。学会欣赏他人,克服社会偏差,欣赏他人,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策略。大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价值,学会欣赏他人,善于克服第一印象、刻板印象、光环效应等社会偏差的不良影响,不苛求他人,真诚待人,宽容待人,尊重他人的人格和权利,积极营造宽松的人际环境,实现心理兼容,为人格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4.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健康是心理健康的体现,也标志着你人格的成熟。“体验丰富情绪、控制情绪表达的人,通常是有能力满足自己基本需求、人际关系稳定可靠的人。”因此,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重视人的情感因素,使之成为增进人际关系的积极因素。具体策略是:第一,学会理性调节。当人际冲突发生时,要学会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这样才能受到别人的欢迎和接纳。第二,合理引流。过多的负面情绪会对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伤害。当我们因人际关系产生悲伤、愤怒、自责、内疚、抑郁、焦虑等各种负面情绪时,要采取合理的方式释放。合理的发泄方式有几种:倾诉,比如向亲近信任的人倾诉,给自己写信或者写日记。转移方法,如运动、大声唱歌、尽情跳舞等。总之,只有学会科学调节,才能把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的、建设性的行动,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5.发挥团体辅导优势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团体心理咨询将不同背景、性格、经历的大学生结合在一起,为每个参与的大学生提供一个多角度观察和分析他人想法和情绪反应的机会,使大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因此,咨询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