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文件》写了什么?
摘要: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关于高等教育的机构设置、人员分配、隶属关系和责任划分、权益划分的制度和体系的总称。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环境,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各种新的思潮冲击着高等教育,现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我们必须把握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思路,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及其改革的含义
1高等教育管理系统的意义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关于高等教育的机构设置、人员分配、隶属关系和责任划分、权益划分的制度和体系的总称。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主要包括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和高校自身的管理体制。具体来说,不仅包括高校的管理机构、管理体制、管理制度、招生用人制度,还包括高校的办学体制、管理权限、投资体制、管理工作和管理人员。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国家管理高等教育的根本制度,也是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中的机构设置、相互关系和权责划分的制度。主要目的是明确由哪一级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行政管理进行统筹规划和决策,各级政府与高等学校之间如何划分责权利,如何有效管理高等学校和教育机构。它的主要作用和意义在于明确界定了在实施高等教育管理过程中中央与地方政府以及政府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和各自的职能。相对于各个大学的这些子系统,高等教育的管理系统是一个具有全局性、整体性的大系统,决定着教学、科研、人事、财务、后勤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直接支配着大学的一切管理工作。
2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
从宏观上看,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是指政府或高等学校和高等教育对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改革的内容相应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政府(中央政府)与政府(地方政府)之间管理权限的分配与安排,即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如何在集权与分权之间实现合理安排;二是政府、社会和高校的关系,即政府如何进行宏观调控,社会如何积极参与,高校如何自主办学。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在于: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协调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关系,增强高校自主办学能力,建立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从微观角度看,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是指高等学校或高等教育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我国高等学校和高等教育机构的内部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改革前,高校及其机构的管理机制基本上是与上级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能相衔接(一般由相应的职能部门管理,如各级教育部门),具有明显的依附性和封闭性特征,导致高校缺乏独立自主的办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校开始改革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目的是形成能够满足上级部门对口管理需要,并具有一定面向社会自主办学能力的内部管理体制。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改革的结果与理想的目标还相差甚远。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加入WTO后,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理顺政府、社会和高校之间的关系,仍然是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新时期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要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环境要求、有利于高校自主办学的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新时期高等教育蓬勃、健康、和谐、有序发展。
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形成离不开两个背景:一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第二,权力相对集中的政治体制。这两个背景最大的相似之处就是集权。现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日益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资源配置不合理。
高校主要中层管理岗位通常与职业教育相结合,既肩负科研教学又肩负学校管理。大部分工作人员因技能不足而产生偏见,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保证,也不利于学校高效有序的管理。
二是监督机制不健全。
另一方面,作为教师,又要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接受监督检查,使得制定者本身成为执行者,监督者成为被监督者,监督无法得到保障,工作难以开展。
第三,竞争机制不科学。
因为缺乏科学的竞争机制,奖惩不及时,奖励不合理,激励不到位,没有真正做到优胜劣汰,调动不了教职工的积极性,得过且过,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看看这个文笔合不合你的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