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幼儿抱怨行为的观察、记录与反思

幼儿园小班幼儿抱怨行为的观察、记录与反思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需要强大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自己,一定要让自己走出去看事件或场景,看一段时间的自己。那么什么样的反思是好的呢?以下是我对幼儿园小班幼儿抱怨行为的观察记录和反思。欢迎大家借鉴,希望对你有帮助。

有调查数据显示,在幼儿发起的九种师幼互动中,抱怨是最常见的行为,占26.4%。幼儿园每天约有60%的孩子向老师抱怨,有的一天抱怨多达5次,让老师不堪重负。下面将观察并记录小班小朋友的抱怨。

地点:杭州师范大学幼儿园小班

样本量:6人(根据两个学期的了解,爱抱怨的孩子和最有代表性的抱怨孩子)。a:贝贝,B:佳佳;c:一帆,D:乐乐;e:婷婷,F:佳能。

观察和记录的总时间:总共两个月的星期二上午,以及星期五下午的部分时间。

观察类型:参与观察、定性观察、直接观察和非结构化观察。

观察目标行为:儿童的抱怨行为

在本观察中,幼儿的抱怨行为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同伴的侵犯,或者发现同伴的某些行为不符合幼儿园的集体规则和教师的某些要求时,向教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

观察事件的性质:

在这个观察中,孩子的抱怨行为会分为六种,下面会分别定义。

1.跟踪投诉:这是在目标班级中发现的非常典型的投诉,与其他五个略有交叉,但由于其典型性,将其作为一个班级单独拿出来。这种抱怨通常是因为孩子贪玩的天性,他们觉得这样一个接一个的抱怨很好玩。

操作定义:儿童盲从其他儿童,对一个被告儿童进行持续的控诉(被告儿童通常不会侵犯盲童的行为)。

2.求助投诉:在集体活动中,孩子可能会产生分歧,争抢玩具,互相碰撞,欺负弱者。当这些事件发展到一定程度。一方或双方将向老师投诉。在孩子的抱怨行为中占了很大的比重。

这种抱怨是因为对于孩子来说很难的事情,通过向老师求助,通过老师的干预,甚至一句话,一个微笑,一个点头,都可以解决。所以孩子往往会利用老师的权威来行使一些自己能力无法行使的特权。这也是孩子一遇到困难就向老师抱怨的原因之一。

操作定义:孩子的投诉行为为了让老师公平解决纠纷或者要求老师保护自己,

3.寻求奖励的抱怨:这是幼儿常见的抱怨行为,基于教师应该重视的心理。这种抱怨不是为了制止同伴的行为,也不是为了惩罚对方,而是为了显示老师的优点,获得老师的欣赏。表面上,她是在维护规则,但实际上,她是受奖励的驱使。

操作定义:其他孩子,尤其是同龄人有“违法行为”时,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而抱怨。

4.寻罚投诉:有些孩子的投诉,既不是寻求保护,也不是表达自己,更不是关心他人,而是“举报”。动机是报复或者嫉妒,诉苦的目的是借助老师的力量达到报复的目的。这种抱怨是出于报复,孩子担心之前的一些节日,所以向老师抱怨,发泄不满。

操作定义:孩子抱怨是出于报复或者嫉妒,希望通过老师达到报复的目的。

5.探索性抱怨:有时孩子会把自己的行为告诉某个人,而不会产生冲突,目的是为了试探老师对这种行为的态度。如果老师对此持肯定态度,那么抱怨的孩子会立刻做出类似的行为。这种投诉是因为孩子不确定某些做法是否违反了规则,是否得到了老师的允许,所以采用询问、提示等策略向老师投诉求证。

操作定义:孩子为了试探老师态度的抱怨行为。

6.陈述性抱怨:这是我们班最常见的抱怨行为。抱怨的目的不是为了引起老师对自己的重视,不是为了让老师欣赏自己,也不是为了让老师互相惩罚,更不是为了互相产生利益冲突。我只是希望老师们能够意识到或者理解对方的行为,即他们投诉的目的只是为了明辨是非或者是为了说明一个情况而陈述。

操作的定义:儿童处于某种情境中,根据老师的言语或动作判断当时的情境,及时向老师陈述一个事实或评价同伴的行为(多为负面评价)。

反思:

在这次观察中,我做了令人满意的部分:

首先,从4月底开始,我就已经确定了目标行为事件,并提前考虑了观察记录所需的内容。所以虽然老师的讲课和观察比较落后,但是我已经提前做好了观察的准备。经过两个月的观察,基于观察结果并结合相关理论,我得到了一个适合我班级的抱怨行为分类。

我认为缺少的是:

首先,对于整个观察记录操作的要求,我还是有点搞不清楚。举个例子,我观察过几十次儿童事件,但是写完作业,我选了6个最有代表性的儿童,1-2个最有代表性的事件。这是一种好的做法吗?

另外,我觉得这次观察的主题不应该仅仅是这样一个事件采样,这是我观察最失败的地方。如果有下一次,我会做一些改进。

改进:

首先像这次,通过长期的了解和观察,根据班级的情况制定目标行为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