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的田园山水画研究文献

(1)专著《张诗画——田园山水百图》

2005年2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张获得论文108篇,散文160首,诗歌100幅,山水田园诗100幅,书法12幅。高冠华、陆抑非题词,邵大真、宋丽、邵罗阳题跋。

张先生涉猎中西绘画、文史,专攻田园山水画创作近20年,对史学理论和创作方法进行了研究。他发现山水画里的田园风光就像散落的珍珠,可以看完;当代“乡村美”的观念在增长,“乡村风光”的创作也在逐渐壮大;它们具有相对独立的艺术价值、现代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具有良好的社会反响,因此被命名为“田园山水画”。本书以散文的风格,阐述了田园山水画的概念和历史框架,以及各方面的艺术观点。马鸿增等专家考证,这是我国第一部乡村景观专著。[注意]

【注】马宏增,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美术馆副馆长。他的文章《田园风光:张的新发展》写于2006年,2007年首次发表于《中国书画报》(第1654期)。

(2)专著《田园山水画法》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作者张。本书由绪论、田园山水画创作、田园风光绘画、田园山水作品欣赏四部分组成,共240幅,有王琦题词、邵大珍作序。在该书的写作过程中,邵大箴、王伯敏、葛禄、马鸿增等史学家对手稿进行了审读和指导。

邵大珍在序言中说:“《田园山水画法》是一本为田园山水爱好者提供创作指导的好书。他列举了中国山水画的四大分支,“田园山水画”就是其中之一。这样系统的研究,对于开拓中国画的新视野,推进田园山水画的学科建设,探索山水画发展创新的出路,提高山水画在社会中的生命力,促进中国画的繁荣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本书系统深入地阐述了田园山水画的创作方法和技法,贯穿了田园山水画的基本思想。既借鉴了前人的成果,又有作者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经验和方法,给山水画创作者带来了无私的艺术奉献。图文并茂,兼具可操作性和观赏性,既是技法的讲解和研究,也是优秀作品的欣赏,贴近实践,贴近读者。

田园风景画画法简表:

一.总体介绍

二、田园山水画创作

(1)生活与情感(2)构思(3)情节(4)构图(5)取景(6)透视(7)景深(8)笔墨(9)色彩(10)光感(11)景物的搭配(12)特殊技法(13)平面与色彩构图(14)诗词书法。

三、田园风光的画法

(1)四季画(2)竹画(3)竹园画(4)芦苇画(5)芦苇花画(6)河芦画(7)空枝树(8)点叶树(9)夹心叶树(10)丛生树画(11)田园树画(12)茭白

四、田园景观作品欣赏

(3)中国田园山水画史专著。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第一册9月1版2012。全书* * *十卷,前四卷是评论,后六卷是目录。图片10500,文字40万左右。张执笔,题写,薛永年作序。

这本书是中国第一部乡村山水画史。从乡村山水画的契机出发,追根溯源,细致地揭示了乡村山水画的起源、存在条件和发展动力,列举了历史发展的跌宕起伏,指出了当代乡村山水画的现状和发展方向。20示意图简要揭示绘画史的发展和绘画理论的研究思路。

从农业成为主要生产方式开始,一直到《诗经》产生的时代,田园之美逐渐进入中国人的审美视野。但它的发展轨迹从未被社会所注意和认可,也从未有人将其视为山水画的一个分支;没有人涉足它的历史研究,所以这本书具有原创性的学术意义。历史学家万新华写道:“过去,绘画史的研究者们从来没有专门谈到过田园山水画。直到近几年,海门画院院长张先生正式提出‘田园山水画’的称谓和理论,一次又一次地坚持著述和论辩,从纷繁复杂的文献和图像史料中寻找和探索,辨析和考证,才逐渐地梳理出一部中国田园山水画史。”[注意]

本书书评以大量材料证明了《田园山水画》创作团队和工作群体的存在,并通过广泛的比较探究了田园山水画的具体范畴、内涵和外延;从而证明了乡村景观作为“画眼”的必要性,撰写“中国乡村山水画史”;并提出了新的美学命题“田园美”;提出绘画起源的“审美趣味”说。

本书展现了田园山水画的魅力和丰富性,将使更多参与田园山水画创作的绘画爱好者进入自觉状态,提供借鉴;同时也将推动中国画新领域的发展。

《中国田园山水画史》这本书的价值,按照薛永年先生的文章和研讨会的评价是:“它不仅填补了学术空白,而且具有现实意义”,“探索了开拓中国传统山水画与时俱进的新途径。”该书的出版,与前两部专著一起,奠定了“田园山水画”学科建设的学术基础。简要目录:

对第一部分的评论

第一卷

王伯敏题字

薛永年序《追根溯源探路学旧学新》

作者为《花园外的幻想》作序,介绍“半份答卷”

第一章是田园山水画的起源

第二章是中国古代山水画中的田园风光:六朝、隋唐、五代和宋代。

卷二元明清

第三卷

第三章是中国现代乡村山水画和现代民间绘画中的乡村景观题材。

第四卷

第四章是发展中的中国当代农村山水画。

第五章是中国田园山水画理论。

下一个目录

第五卷-第九卷中国田园山水画目录。

第10卷索引和后记

【注】南京博物院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其《张中国田园山水画史简论》首次发表于《中国书画》杂志第7期,20128。

(4)散文《从故乡情结到田园山水画》

(全文发表于张主编的《东洲艺术》1996。)

摘录:我的家乡在江海平原,在农村深处。曲径通明水;竹舍,绿树如云。邻里笑声,鸡犬之声。我的童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的。时至今日,在我的梦里,总有老人在我的老房子里的场景,像看不完的电影。我的画笔,我情不自禁地画出了我的家乡田园,曾经写过一首诗:“大江入海,两岸平;咸即无画,偏于幽处;竹盖草堂,浅水倒影草;明月当空,更是令人留恋。“我摆脱不了对家乡的爱!

……

我对家乡的怀念和对自然的热爱恰好符合一种社会和文化意义。这种意义不同于古代田园诗的幽静趣味,而是现代人的审美理想。人们总是喜欢阳光明媚的田野、清澈的流水、新鲜的空气、茂盛的树木和庄稼。拿我们国画来画这些风景。这是一幅田园风景画。姑且称之为“田园山水画”。画中的纯美能唤起人们对美的怀念和向往,让故乡的田园情结留在画中。

(5)论文《前世的田园山水画》

(全文由张发表在《中国书画报》上。类似论文有《谈田园山水画》《田园山水画概论》)

中国山水画历史悠久。农业生产的发展比山水画早几千年,但直到隋唐时期,画家们才开始关注田园风光,进入田园山水画的萌芽阶段,典型的田园山水画出现在五代时期。到了20世纪末,“田园山水画”的名称和概念应运而生,画家的关注点大大觉醒,创作题材也有所发展,开始进入新的繁荣期。近20年来,创作数量突飞猛进,超过了历代遗留作品的总和。

千百年来,田园山水画形成了自己的范畴、内涵、外延和审美倾向。田园山水虽然受诗歌影响,但毕竟是山水画的一个分支,所以更多的是山水精神主导。田园景观应在此基础上增加“中和之美”。田园山水的审美特征应以“中和之美”为灵魂核心,并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以田园风光为主要意象;二是以亲近自然、张扬生态环境之美的姿态绘制入世画卷;三是以“物我合一”的理念表达生活和生态之美,以文人的精神视野营造温馨和谐的诗意环境;第四,在中国画笔墨的基础上,适当吸收西方山水画的优点,构建独特的艺术语言图式。

关键词田园山水画历史,文化渊源,审美内涵,时代意义,一个核心,四个要素

(6)山水画分支之我见。

(全文刊登在《中国书画报》第2329期,2013,作者张。)

总结:任何绘画题材的初始阶段,总是杂乱无章,密不可分的。发展到一定阶段,具备独立分支的条件,分支就会独立。题材的分类方案是绘画史家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的,在若干年内呈现出稳定的状态。分科对绘画的发展和提高各门类的艺术特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田园山水画在当代有了很大的发展。在确定这个分支的学科定位时,发现它还有另外两个“兄弟”:海景和城市。原来的“大师”山山水画变成了老大哥。《风铃山水画》是一幅以山峰和山脉为主要意象,以岩石和瀑布为构成元素的山水画。“田园山水画”是以田园风光为题材的山水画。《海景山水画》是以海浪和海岸风光为题材的山水画。“城市山水画”是以城市、集镇、人造园林为主的山水画。

关键词:山水画科峰山水画田园山水画都市山水画海景山水画

(7)论文《入世与出世之间》

(全文发表于《艺术观察》2010第6期,作者张。)

总结:“田园山水画”的题目是按照题材分类的。有几个方面来解释,内容和主题是其中之一。本文从入世和绘画诞生的角度追溯了绘画的起源及其功能的演变,揭示了田园山水画内容的时代特征。因为田园山水创作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常常看到自然宁静的意境,既保持了绘画面向世界的一面,又有出世的一面。所以田园景观的本质应该在入世与出世之间,这是由主题的特点决定的。世界的进入和世界的诞生对绘画有积极的意义。在当代,家园情结和生态理想自然成为田园山水画的两个重要主题。

关键词:田园山水画生存美学绘画入世与诞生;入世与出生之间的家园情结;建设生态天堂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