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议论文:繁荣与逆境

“自古以来,伟大的人才吃了很多苦,从来没有伟大的人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自古以来,人们就把“逆境”与“成功”联系在一起,许多人甚至把“逆境”视为成功的充分必要条件。据说一个大学生在研究了许多伟人在“逆境”中的奋斗史后深受感动,立即向学校申请去农村当农民。大概在他看来,没有大学这样的“好时代”的“伟人”。是的,很多伟人都是历经磨难才取得后来的成就。司马迁入狱后努力写史书,爱迪生靠卖报童成为发明大王,更不用说马克思、爱因斯坦、居里夫人了...看来“逆境成功”的公式似乎成立了。但是,如果一个人在面对“逆境”时也能“成才”,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孩子因为家境不好而辍学务农,在学业上一辈子一事无成?为什么很多孩子会因为父母离婚而四处流浪,甚至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

可以说,逆境作为一种客观的外部环境,会促进或激励一部分人成为人才,但逆境既不是成为人才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繁华”也能让人成功。例如,朱镕基总理身边的年轻女翻译朱彤,因其反应迅速、发音清晰、口译出色而赢得了国内外媒体的赞誉。她的父母都是经验丰富的资深外语专家。朱彤在这样的家庭里学习外语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不正说明“盛世”也能出人才吗?

可见,成功的根本因素不在于“环境”是“不利”还是“顺利”,而在于个人的奋斗。“下乡当农民”后当然有可能成为自考的秀才,但“成为秀才”的机会比“上大学”的机会多吗,努力学习成为秀才?而且,即使是自学,主要原因也不是“当农民”,而是“自学”。正如爱迪生成功的关键在于“自我提升”而不是“当报童”。

电影《阿甘正传》中的阿甘曾经说过:“不要自找麻烦,麻烦会来找你的。”这句话只是劝我们不要刻意当农民,求“逆境”;同时也提醒我们,人的一生中随时都会遇到困难和“逆境”,要珍惜眼前的“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