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服务论文

你好,这个问题我回答过不止一次了,但是每次回答的心情都不一样。我也做了20年的医务工作者。让我们听听我的看法:

论医学的社会性

关键词医学

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的载体是人的生命,它的目的是无限接近人类生命过程的真相。医学要满足社会的医疗需求,在社会中实现其保障人的生命的功能,所以医学是社会性的。医学的社会性体现在医学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社会的发展,也体现在医务社会工作中。

1医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

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和防治疾病的科学体系”。医学是自然科学,其实也是坚持客观性、可检验性、可验证性、可重复性的原则[1];医学的研究对象本质上是人的生命过程;而医生依靠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保护人们的健康,消除他们的痛苦。医生工作的基础是医学科学技术,但因为他的工作对象是人,所以医学不是单纯的科学技术,而是高科技和人文的高度结合。

1.1医学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1)。在古代,中国的医生已经是专门的职业了。例如,在李周天官有关于医生职责的官方文件。但由于当时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并不是每个医生都接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一般稍有知识、对医疗事务有所掌握的人都能给人开药,直到现在仍有迹可循。(2)秦汉以来,内外交通日益发达,南海的犀牛角、琥珀、羚羊角、麝香、桂圆、荔枝核等逐渐被内地医生采用。东南亚等地的药材也不断进入中国,丰富了人们对药材的认识。《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理学专著。它总结了汉代以前人们对药物的认识,收录了365种药物,描述了君、臣、佐、使、七情调和、四气五味等药学理论。还有一部传世名著,就是《黄帝内经》。她的科学论述广泛而深刻,不仅涉及医学,还包括天文学、地理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军事学、数学、生态学等人类取得的各种科学成就。(3)隋唐时期,由于政治统一,经济文化繁荣,内外交通发达,外来药物增多,用药经验增多,进一步总结当时在药理方面的成就成为客观需要。公元657年,唐政府组织苏静等20多人集体编纂《本草纲目》,于公元659年完成,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比公元1542年欧洲纽伦堡政府颁布的《纽伦堡药典》早了883年。全书54卷,包括本草、药图、经三部分,收载药物850种,在国外影响很大。(4)金元时期,中国出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医学流派。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撰写了《本草纲目》,载有1892种药物,10000多个方剂,为中国和世界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公元11世纪左右,中医开始使用“人痘疫苗”预防天花,成为世界医学免疫学的先驱。近代以来,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医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03年抗击非典的胜利就是最好的例子。

1.2医学的发展对人类有积极的教育作用(1)。中国古代医学发展较早,与传统儒学关系密切。历代很多医学巨匠都是从儒家进入医学的,积极用世的思想更加突出。儒家思想的核心问题“仁”和“礼”,也是指导医学实践的思想。孙思邈在《方》的序言中明确指出“大医治病...先表现出大悲心,发誓通识教育包含精神痛苦。”用清代袁枚评论薛雪行医的话来说,“圣人不仁,君子能用其术,使其民感不敬,也是孔子之学。”从《李周医章》到《医部结合古今图书大全》,“仁”的思想贯穿始终。可以说,中医史就是一部闪耀着耀眼光芒的人文主义史。在市场经济社会,很多人想尽办法攫取财富,践踏人性,破坏人伦。即使在医学领域,不顾人的生命,乘人之危,行骗也是屡见不鲜。把中国医学史作为今天医学领域的明确参考,作为今天唯利是图者的巨大帮助,积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2]。②中国古代医学伟人。他经常以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从事医学活动。因此,他们在当时乃至后世都起到了示范作用。从张继到后来的金元四大家,都以温病学著称。他们都科学地记住了前人,批判地吸收了前人的经验,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创立了自己的理论,推动了中国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从而不断地推动了人类的进步。

2不同的社会时代有不同的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是人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科学发展水平下,在保护健康和疾病的斗争中,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的标准形式和方法。历史上有很多医学模式。(1)西周时期建立了一整套医疗行政组织和医疗考核制度:置医、掌医的法令;还分疾病医生、选择性医生、食物医生、兽医,这就是医学划分的开始。当时,政府机构已经设置官员负责储存冰并将其转化为火,以节省时间。公元前5世纪,医学家秦越人(扁鹊)使用了望、问、嗅、感等诊断方法,尤其是脉诊。(2)现在面临着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人的属性的理解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从生物层面到社会层面探讨疾病的发生和变化。医学模式增加了心理和社会因素。在旧模式下,心理-社会因素不会因为不被认可而无效,也不会因为被认可而取代生物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因其对生物因素的影响而成为医学模式的内容,但医学的载体仍然是人的生命,医学研究的本质仍然是人的生命过程。因此,新的医学模式并没有使医学超越自然科学的范畴,而是成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科学——本质上是社会医学[4]。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仅重视生物因素,也重视社会和心理因素对疾病和健康的影响,甚至形成了社会医学、心身医学、临床心理学等一系列新兴学科。它认为人类健康的维持取决于医疗技术、生态环境、文化心理、生活方式、医疗保健政策、经济发展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种医学模式不仅从概念上做出了这些对健康和生命的理解,而且开始从医学的角度进行论证,比如不同文化心理的人群对疼痛的承受能力、心理因素对糖尿病治疗的影响、医患关系对老年患者康复的影响、严重自然灾害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等。这些研究在实践中不断证明,这一医学理念符合人类健康维护的需要。也正因为如此,它在医学领域实现了还原论与整体论、医学技术主义与人文主义的有机统一[5]。

3医疗社会性对医务人员的要求

如今,医务社会工作者已经走遍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医院和社区。医务社工的任务是关注患者的社会属性,把握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分享医疗技术之外的社会工作,拓展有利于患者及其家属应对疾病和死亡的社会心理调适工作,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调动患者内在的自愈能力,在医疗技术之外另辟蹊径,促进患者尽快康复;目的是加强医疗服务的人文关怀和关怀;与医护人员一起努力实现医疗护理的“全人”服务目标。当前应着力化解医患矛盾,减少医疗纠纷。通过医务社会工作,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提高医院声誉,增强医院竞争力,最终促进社会文明进步。(1)医学是为社会服务的,单靠医学是不够的。恰当地说,医学的社会实现是一门社会科学,甚至是一门大规模的政治科学。医生在用药过程中,不可能开展卫生服务机构、卫生经济学、技术与标准评价、决策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这需要统计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加入。医学必须和社会学、经济学、统计学一起,实现社会赋予的使命。基于此,医学应超越狭隘的视野,在社会实践中与社会学、经济学、统计学紧密结合;另一方面,推广医学不能只关注社会实践中的医学。社会也需要有战略眼光,积极运用经济和社会手段,推动以医学为基础的公共卫生体系在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医学的社会实践不能只停留在医学上,也不能孤立地依赖医学。应该充分利用药物,不要扩大药物的范围。(2)医务社会工作着眼于患者的社会属性,弥补单纯生物医学的不足,加强人文关怀,实现健康服务模式的完善。所以很多人与医护人员有密切的合作,需要与医院其他科室协调[6]。比如患者对诊疗提出疑问和意见,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给予正确的解释,但有些问题必须由医护人员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清楚。特别是当前的医务社会工作,尤其应该辅助医患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希望、诉求和意见,并及时反馈给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以改进医院的工作。(3)社会工作有一个国际公认的含义,即以利他的价值观帮助他人。虽然社会工作的具体专业领域不同,但社会工作要充分考虑受助者的需求及其主体性,人道主义是最基本的职业伦理原则[7]。维护生命、关爱健康是医务社会工作的第一价值原则。医务社工必须尊重和关爱患者,一切从患者的健康利益出发。热情、善解人意、真诚是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医务社工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他们应该使用科学的帮助技巧作为一种手段来实现帮助活动的有效性。他们应该以广博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为社会提供安全、有效和建设性的社会服务。中国现在不能要求太高,但是有一些训练是必要的[8]。价值理论是社会工作的灵魂,价值观和伦理道德的训练必不可少;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是基础。学习和讨论社会工作方法和技巧也很重要;医疗健康知识的拥有有利于医务社会工作的专业需求[9]。

医学不仅是自然科学,也是社会科学。我们做的医务社会工作还是一个初步的探索,还需要继续努力。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转型,医学的发展,健康观念的转变,中国特色的医务社会工作一定会发展成熟。

参考

1蔡,胡怀明,侯。生物-心理-社会-生态医学模式初探。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4,5:23-242。

2梁蔡皋。社会医学的历史使命。医学与社会,1998,11 (2): 1-3。

3元稹。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临床应用,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5-6。

4洪曼,惠曼。新世纪的人文医学。医学与社会,1999,12 (6): 18-20。

5郭。需要再次更新医学模式。健康报,2003-11-15。

6秦惠姬。医学模式。生物学杂志,2004年4月22日。

7张锦忠。循证医学的道德内涵取自。医学与哲学杂志,2003,4: 28-29。

8陈邦贤。中国医学史。上海:上海书店,1984,106-358。

9吴明拓。呼唤医疗立法正确调整医患关系。中国医学信息导报,2002,17 (24): 13。

参考资料:

/Clinical/070929/14523081 .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