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初中理科论文

静电原理

人们可以在灯光下在舞台上跳舞。小纸片能在音乐的伴奏下在塑料板上跳舞吗?

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首先,我们准备一些纸片和一根塑料棒,把纸片放在桌子上,来回摩擦塑料棒多次,然后立即用摩擦过的塑料棒吸纸片。这时,奇迹出现了。纸片穿上漂亮的衣服,开始跳舞。为什么?

其实这就是静电的作用。静电是怎么来的?本来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在原子中,有带负电荷的电子和带正电荷的质子。正常情况下,原子中的质子数与电子数相同,所以不带电。而电子围绕在原子核周围,一旦受到外力,就离开轨道,侵入其他原子B,A原子由于电子数不足而带正电,称为阳离子,B原子由于电子数增加而带负电,称为阴离子。电子分布不均衡的原因是电子受外力脱离轨道,外力包含各种能量(如动能、热能、化学能等。).任何两种不同材料的物体接触后都可以分开,可以产生静电,称为摩擦起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在干燥多风的秋季遇到这种现象:晚上脱下衣服睡觉时,经常会在黑暗中听到噼里啪啦的声音,并伴有蓝光;见面握手的时候,手指一碰到对方,就会突然感到指尖刺痛,触目惊心;早上起来梳头,头发往往会“飘”起来,越理越乱。拉门把手,开水龙头,就会触电,经常会发出“砰,砰”的声音。这是人体内产生的静电,其中一部分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知道了静电的原理,我们就可以尽量避免它对人的危害,也可以利用这个原理制造机器设备为人们服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将科学探究纳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点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转向知识的探究过程,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的探究精神。“也可以这样解释,初中科学课的探究式教学将取代知识型教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实验探究作为一种主要的学习和探究方式,在新课程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学生与教师的互动,经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实验探究、收集证据、写小论文五个环节,强调学习的探究,体验获取新知识、完成新知识建构的过程。

一,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提出问题是实验探究学习的第一个环节,是一种有目的、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方式。恰当的问题是实验探究的前提和保证,是实验探究能否顺利进行的前提,是实验探究的目标。

科学问题的素材从哪里来?主要来源有三:①来自教师在教材中的研究和经验积累;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或暴露的问题或观点;(3)来自生产生活实践的困惑和见解。学生要做被监督的探索者,教师要找出学生可能有不准确的问题和观点的亮点并加以鼓励,整理提炼成观点正确的好问题。根据所讨论问题的深度和学生的主动程度,提出问题的方式可以归纳为三类:(1)教师拟题;(2)师生共同提问;(3)学生提问。无论问题的来源是什么,以何种方式提出,提出的问题都要有启发性、探索性,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二,分析问题、猜想和假设

搜索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形成对实验问题情境及其内在联系的初步认识,建立对问题的猜测和假设,是一个头脑风暴的过程。猜测必须同时具备逻辑性、创新性和突破性,对猜测和假设要有初步的认知。使用的科学方法是预测、推理和假设形成。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猜测是一个难题。科学的猜测不仅仅是猜测,应该基于一定的事实。在这种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要猜的问题进行分解,并提供一些材料,让学生围绕材料进行讨论和猜测。教师在引导学生猜测时要把握一个“度”,避免采用“放养式”教学,既不能引导,也不能引导过多。探究式教学需要猜测,简单的演绎得不到新的理解。简单归纳得到的规律知识只能应用于与原型相同的场合,不能成为普遍规律。类比和联想在科学发展中起着开拓和创新的作用。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具体问题引导学生“猜”,鼓励学生运用类比、联想等方法进行猜测。

三,控制变量,实验探索

根据提出的问题和猜想,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实地考察、观察、实验等手段,找到正确的结论,其中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主要形式,是实验探究学习模式的基本程序之一,是论证猜想和假设的实质性过程,是知识的发源地,是提高素质的有效手段。学生自主参与实验设计和操作,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和体会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实验探索,学生获得了丰富的、初级的、创新的新体验和新感悟。

探索的方法有很多,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模型法、模拟法等。在实验探究中,控制变量法是最常用的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是指通过一次只改变一个因素,保持其他科学量不变,来探索这个科学量与要研究的科学量之间关系的方法。

在实验设计中,要充分考虑研究目的和现有仪器设备,设计可行的、易操作的实验方案,设计相应的实验记录表和控制量。充分考虑实验过程对数据的影响,设计实验步骤,尽可能在源头上减少误差。

第四,观察现象,收集证据

观察现象、收集证据是实验的重要实施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调查、资料查阅、上网等方式收集解决问题所需的证据,多渠道获取信息,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式处理各种信息,筛选有用的证据,并以图表、短文、调查报告等方式表达出来。学生寻找能解决问题的依据和证据,定性或定量地处理相关信息和资料,培养求真、求实、不断创新的精神。

第五,总结,写一篇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