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改编自哪首中国著名民乐?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典音乐中的名曲,是中国古典音乐经典中的经典。它的前身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独奏,原名《夕阳笛鼓》。《夕阳笛鼓》的书名可以在姚燮(1805-1864)现代音乐考证中找到。这首民族音乐民乐琵琶曲《春江花月夜》的乐谱最早见于居士林传的《闲叙》琵琶谱(约1736-1820)。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他的弟子咸丰耿(1860)的抄本,嘉庆元年《南北派琵琶谱真传》(1819),江苏松江的《探草集》和光绪(1842)的手抄本。《陈琵琶曲手稿》中的《夕阳笛鼓》一曲,曾列出“归空、背月、临水、爬山、尖叫、夜观、归船”七个小标题。关于这首歌的出处考证,一篇是1993年《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第1期发表的王林《关于这首歌的出处及其作者的探索》。根据这篇文章,在《江苏崇明县志》中,有清咸丰年间宋恒“自革新为“夕阳笛鼓”的记载。1895年,平湖派琵琶演奏家李芳远将此曲收入《南北派13大曲琵琶新谱》(宫池谱),并改名为浔阳琵琶。此后,有人将这首曲子命名为《浔阳月夜》、《浔阳歌》。李芳远的《浔阳琵琶行》有“晚霞笛鼓、花散风绕、近月山、近山落日、枫叶秋声、巫峡千寻、红树林笛声、江边夜景、渔舟唱晚、暮影归舟”等十个小标题。1923年,上海“大同音乐社”(由于1920年创办),刘、根据的琵琶独奏谱《浔阳月夜》改编成多种民族乐器合奏曲,歌名也更易为《春江花月夜》。这首歌的副标题和李芳远提出的不一样,是:“江底钟鼓,月上东山,风归曲水,花影台,水深阴,渔人唱晚,浪涛拍岸,声远,是舟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