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写初中政治论文2000字左右,
随着神舟七号冲天而起,最高、最亮、最美的圣火重新点燃了中国在奥运会后仍未消散的热情。虽然这不是金牌,也没有国歌相伴,但却再次吸引了全世界惊讶的目光。因为中国航天的发展比中国体育从零金牌突破到首枚金牌所走过的艰辛道路还要波澜壮阔。
二、从长征到神舟:中国航天的第二个里程碑
9月25日成功发射的神舟七号被称为中国太空飞行的又一个里程碑。
站在激情时代的高起点,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国航天事业开始追赶并挺进世界先进水平。以“863”工程为新契机,1992年,中央决定实施神舟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经过11年的努力,我国终于突破了12载人飞船关键技术,并于1999+01个月成功发射。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第二个里程碑。从1970到2004年,跨越跨世纪两年的35年历史,充满了中国航天事业的传奇:从1956成立至今,中国航天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支撑发展、加速腾飞、争创世界的几个重要时期。到目前为止,在世界航天领域,中国已经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温燃料火箭技术等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遥感卫星、通信卫星、载人飞船和空间微重力实验的研制和应用取得重大成就。2004年,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一年发射8次,成功将10颗不同型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以“速射”的形式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中国航天的整体实力。总的来说,在美、俄、欧、日等世界航天强国的格局中,中国航天综合实力已经无可争议地稳坐世界第三。中国航天是在基础薄弱、科技落后、特殊国情和特定历史条件下,以较少的投入,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并形成规模的。事实证明,中国的航天系统是非常成功的,这种成功的意义远远超出了这个领域。对世界而言,它表明中国人有雄心和智慧在高科技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中国有能力完成在外界看来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对于中国其他战略产业来说,航天人的独立、创新、进取精神也具有旗帜一样的导向作用。相比航空、造船、汽车制造,中国航天对外技术封锁最严,对外援助最少。正是这种限制,促成了中国航天走在世界前列的成功。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中国很多战略性产业都陷入了技术空心化的境地。中国航天的成功值得深刻反思:为什么航天可以实现,而其他行业不能?
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资源危机,以及今年中国发生严重雪灾和地震的情况下,神舟七号的成功发射,不仅让中国人民像奥运会上的第一枚金牌一样感到骄傲,而且具有大海捞针般稳定人心士气的作用。它告诉世界,激励自己的人民,无论什么艰难险阻,都阻挡不了中国的前进。美国作家协会主席索尔兹伯里在写《长征》时由衷地赞叹:阅读长征的故事,使人再一次感到,人的精神一旦被唤起,其力量是无穷的。它将激励一个拥有11亿人口的国家朝着一个无人能预测的方向前进。被长征火箭推上太空的神七,此刻正承载着中华民族不屈的人文精神。
第一,艰难岁月中绘制的宏伟蓝图
中国的航天事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世界的航天是在导弹的基础上起步的,中国也不例外。1956年2月,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了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3月,国务院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长期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我国喷气和火箭技术要在12年内走上自主发展的道路。在抗美援朝战争尚未尘埃落定,国内万事俱备的困难时期,新中国领导人不仅作出了航空与导弹(航天)事业齐头并进的决策,而且高瞻远瞩地指出了“自主发展道路”。正是在这一正确战略的指导下,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壮大。
20世纪50年代是美苏冷战如火如荼的时刻。1957,10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58年发射了一颗美国卫星。双方争霸的舞台从核武器战争变成了太空,这一事实刺激了中国科学家,他们从来不愿意只是旁观者。钱学森、赵九章等。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负责起草研制人造卫星的计划草案,这个计划的代号是“581”任务。1958年4月,中国开始建造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国八大二次会议上指出:“我们也要造卫星。”虽然新中国公开表明了进军宇宙的雄心,但当时技术先进、实力强大的美苏并没有把中国的豪言壮语当回事。朝鲜战争教会了美苏双方中国人的英雄气概,但没有人相信中国人能在百年战争的废墟上,在几乎空白的技术和工业基础上,一步登天。1961 4月12日,苏联将宇航员加加林送入太空;7月1969日上午,美国将两名宇航员送上了月球。这些耸人听闻的航天事件,伴随着双方领导人咄咄逼人的政治言论,长期、持续地吸引着世界媒体,中国的航天雄心、计划和进展更是无人问津。今天,人们用困惑的眼光看待印度的太空计划,而40多年前,中国遭遇了一种几乎被遗忘的蔑视。
然而,中国走自己的路,缓慢但坚定。1960 165438+10月5日,中国仿制的苏联“P-2”导弹首次发射试验成功。1963年6月30日,星际航行委员会在中国科学院成立。1966年6月30日,周恩来总理视察酒泉运载火箭发射基地,观看近程火箭发射试验,祝贺发射成功。1966 10 10月27日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乘着这股令人振奋的巨大“冲击波”,几天后,“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开始研制。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也是中国航天事业发生质变的标志。之后,中国迈出了惊人的步伐。
第三,神舟七号把中国航天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个新起点。
毫无疑问,神舟七号将把中国的航天带到一个新的高度,但在世界航天的坐标系中,这个高度仍然是有限的。从运载能力、先进技术和可靠性、航天器性能和R&D能力来看,中国已经是航天强国,但与世界航天领域的先进水平相比,中国还不是航天强国,没有骄傲的资本。航天大国和航天强国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整体形态上。美俄将走出航天飞机时代,正在进行星际探索,而中国刚刚起步,从40多年前美俄实现的登月开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是人类航天活动的三大领域,也是人类太空之旅的三个阶段。显然,中国正处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前期。从其他指标来看,美国和俄罗斯都有全球定位系统,欧洲也即将开始建设伽利略全球定位系统。美欧俄都有大型空间站,美欧也已经开始了第三阶段的探索。日本、印度等国也在航天领域大力发展,在技术上各有优势。其次,中国经济虽然在过去30年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工业化程度并没有明显提高,工业基础仍然薄弱,科学创新低,在材料、工艺等基础技术上中国与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就像汽车车头的沉重阻力,导致中国的航天产品在技术性能和经济性上赶不上发达国家。
最后,还有中国航天体制等影响中国航天事业未来发展的复杂原因。在计划经济时代应运而生、披着神秘国防外衣的中国航天,主要采取国家投资、联合攻关、整体调控、不考虑市场的军工发展模式。这曾经是中国体制的一大优势,集中人力物力办大事。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内市场经济水平的提高,这种模式越来越显示出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低的弊端。由于对市场和效益的忽视,航天高新技术向民用技术转化的步伐非常缓慢,导致航天产业没有像汽车工业、电器、房地产一样成为国家的主要经济增长点。由于认识上的差异,中国还没有像美国的星球大战、信息高速公路计划那样,把航天作为推动国家科技、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火车头,影响了中国航天的整体效益。此外,随着美国等国千方百计遏制中国战略产业,阻挠中国航天进入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也影响到中国对外航天合作和整体发展。纵观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航空航天产业,具有军民融合、市场化、集团化、国际化的特点,非常重视开拓国外市场。在将其视为尖端科技产业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开发其巨大的经济效益,将其发展为支柱性新兴战略产业。未来中国航天事业将继续保持自身特色,但也需要借鉴世界航天强国的做法,推动航天事业转型。在按计划进行技术攻关和实施空间探测计划的同时,还要开展航天工业战略发展模式研究,评估航天工业能力,改革和改组军工企业,建立以竞争机制为基础的市场运作体系,鼓励航天工业集团开展对外贸易,加强国际合作。神舟七号把中国航天带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但新起点上的中国航天也将面临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