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丰富的食用菌菌种?写这篇论文时的提纲或者过程是什么,急于找到答案。

平菇生活在温暖的环境中。由于我县冬春长夏短,气温不能满足平菇四季生长发育,农村又没有温度调节设施,一般采用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作为菇房。此外,普通的房屋、窑洞等。,都是稍加装修,使其温暖湿润,便于通风。在有一定光照条件时,可作为平菇的栽培场所。

培养基的制备

栽培料是平菇生长的物质基础,其质量是决定平菇栽培成败和能否获得优质、高产、稳产的关键。

(1)棉籽壳、锯末、油菜籽壳等。我县农村的棉籽壳来源很多,一般都是做燃料用的,所以空间很大。为了充分利用这些原料,可以通过日晒等方法进行软化,作为平菇栽培的原料。处理方法:配料前,将棉籽壳、油菜籽壳、油菜秆等暴露。,并粉碎成粗糠样,一般长2 ~ 3 cm,然后在1% ~ 2%石灰水中浸泡8 ~ 12h,取出沥干的水,调pH值至7.5,再混合辅料。

(2)麸皮。主要提供平菇所需的氮源,用量为10% ~ 20%。

(3)石膏。作用是加速有机质分解,改善营养成分,调节pH,用量为1% ~ 2%。

(4)石灰。它是一种碱性物质,能中和培养基中过多的酸,杀死害虫和杂菌。

(5)尿素。氮源的用量不宜大于0.3%,会抑制菌丝体的生长。

(6)过磷酸钙。酸性,一般用量为1% ~ 2%。

培养物的科学制备

培养料中碳氮比应控制在30 ~ 50: 1,当天制备的培养料应灭菌数日;不然很容易酸。

(1)麦草。a:麦秸50%,杨树叶26%,麸皮20%,1%石灰,1%石膏,1%糖,0.2%尿素。b:麦秸70%,锯末13%,麸皮15%,石灰1%,石膏1%,尿素0。2%。c:麦秸46%,荞麦花30%,锯末20%,尿素0.1%,糖1%,过磷酸钙1%。

(2)油菜籽壳或荞麦花。答:菜籽皮50%,麸皮5% ~ 15%,石膏1%,过磷酸钙1%。b:荞麦花50%,木屑40%,麸皮5% ~ 10%,石膏1%,尿素0.1%,过磷酸钙1%,25%多菌灵0.2%。c:荞麦花50%,棉籽壳30%,锯末15%,麸皮5%,尿素0.1%,过磷酸钙1%。

(3)木屑。松木锯末含有萜烯、酸、树脂等。,抑制菌丝生长。使用前必须经过处理,用2%的石灰加湿,然后在阳光下暴晒,使其在使用前报废。答:锯末78%,麸皮20%,糖1%,石膏粉1%。b:木屑93%,麸皮5%,糖1%,尿素0.3%,磷酸二氢钾0.2%,高锰酸钾0.1%,pH 6.5。

混合,装袋,灭菌。

(1)混合材料。将培养料按配方比例混合均匀,料水比控制在65%左右(即以手指挤水不滴水为宜)。

(2)塑料袋的规格。经常有15cm×35cm,20cm×42cm,22cm×45cm等。常压蒸汽灭菌最好用聚乙烯袋,高压蒸汽灭菌最好用聚丙烯袋。

(3)装袋。用手装载时,一边装载一边用手指按压。用手压时,袋壁只压四周,中间稍压,使周边紧中间松,两头紧中间松,适合菌丝生长。如果装得太紧,氧气不容易进入袋子,细菌生长缓慢;如果你包装得太松,就很难生产蘑菇。装袋后,将2cm厚、5cm长的棒子或玉米芯插入两端的料中,用干布将袋两端料膜内外擦干净并扎紧,准备灭菌。

(4)将灭菌袋依次放在锅架上,中间留一点空隙,加水开始灭菌。刚开始加大火力,尽快升温到100℃;否则培养基容易变酸。保持8 ~ 10h。当温度降至80℃时,慢慢打开门,取出料袋,放入无菌室接种。

接种和培养

(1)菌株选择。菌种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培养的成败。一般选择生长旺盛、洁白致密、纯正、绝对无杂菌、年龄小、爬墙能力强的栽培种作为菌种。目前适合我县种植的平菇菌种有文光1、大白平菇、叶枫118等。

(2)接种。只有当物料中的温度降至30℃时,才能进行孕育。接种前,按常规消毒方法将房间消毒成无菌室。接种开始时,先用75%酒精擦洗手、接种工具和塑料袋,再用石炭酸1次重新喷雾消毒。如果能在酒精灯的火焰上方接种,如果无条件,尝试两个人接种,1人打开袋口,1人迅速挖出菌种,放入袋中,立即扎好袋口,再接另一端。连接后,将培养袋在石灰粉上滚动1次,使石灰粉填满袋中的小孔,防止杂菌污染。一般籽块大小适合枣仁。同时,接种量要尽量大,使菌丝覆盖在材料表面的两端,防止杂菌的感染。

(3)文化。将好菌的料袋移入培养室,夏季4 ~ 5层,冬季7 ~ 9层为宜。细菌会在25 ~ 28℃的室温下生长,材料内的温度不能超过30℃。我县农村常用的土炕是加热的,料包经常放多了不翻,导致下层温度高,细菌燃烧严重。接种3 ~ 5天后菌丝开始吃食,要检查杂菌。如发现污染,应立即清除。8 ~ 10天后,每天开窗通风,注意保暖。如果菌丝根本不吃,那就是菌种问题,要更换菌种或者重新接种;如果菌丝吃得慢,那是培养料太湿或菌种衰退,要换上项圈,用无菌纸包好,便于通风。正常情况下,5 ~ 8天翻袋1次,改变了袋位,有利于菌丝有序生长。一般30 ~ 35d后,菌丝彻底穿透料层,形成块状,这时蘑菇就准备生长了。

结果期管理

把装满菌丝的袋子搬进棚里,在80% ~ 90%的相对湿度下出菇。

出菇期是子实体形成和蘑菇生长的阶段,此时的管理直接关系到产量,其温度和湿度与出菇期有明显的区别。

(1)加速芽分化阶段。菌丝长满袋后,平菇开始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此时进料温度不宜超过25℃,一般18 ~ 20℃为宜。要使空气相对湿度提高85% ~ 90%,就要有良好的通风和散射光刺激。并在袋口用粗铁丝耙平培养料表面,轻轻除去接种块周围的老菌丝,压平,换上直径约5cm的塑料编织绳圈,用干净的纸包好。

(2)原基期。即铰接菌丝形成的白色或淡黄色瘤样突起为原基。此时不要揭掉包装纸,增加对地面和墙壁的喷水量和次数,绝对禁止直接在料袋上喷水;不然原来的基地很容易死掉。

(3)桑树阶段。即形成米状菌芽胚芽。一般需要2 ~ 3天,此时不宜浇水,以控制相对湿度。

(4)珊瑚阶段。这是夺取高产的关键时期。如果管理得好,结果率会高。否则低,甚至绝大多数死亡。(1)取下领子上的包装纸,保留领子,既保证通风良好,又使蘑菇长在领子里,营养集中,蘑菇多,大而厚,产量高。②喷水保湿。掌握“轻、勤、细”的原则,不宜在菇体上多喷水,而应多向空间喷水。

(5)延长期。子实体的菌丝体与蘑菇的柄明显不同。在此期间,每天喷水3 ~ 4次,喷菇尽量少,多喷间隔,晴天多喷,雨天少喷,每天开窗通风1 ~ 2h,注意遮光;否则蘑菇帽的颜色是黑色的,会影响品种。

(6)成熟度。成熟初期,可以直接在菇体上喷水,但不宜过多、过少、过稀、过勤。蘑菇后期不要喷水,收获前喷1倍细水,保持菇盖鲜嫩。在孢子被排出之前收获它们。

(7)间歇期。采摘1潮菇后,应及时清除死菇、烂菇、病菇及杂物,用干净的铁丝在料面上来回划动几下,稍压实,停止喷水2 ~ 3天,使菌丝充分恢复,积累营养。3 ~ 4天后喷重水1次,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0% ~ 90%,温度18 ~ 20℃,管理第二次潮菇。

(8)后期覆土出菇。将出菇桶两端清洗干净,去掉塑料袋,用水浸泡(最好配营养液),然后将菇桶开沟排成一排,盖上1 ~ 2 cm厚的细湿土,洒少许水盖膜。这条沟应该浇水以保持湿度。蘑菇生产出来后,可以就地翻耕,拌入土壤中,提高肥力,增加产量。